干法与活法_干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干法 > 干法与活法
lovelily 干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5-13 13:05:27

干法与活法

            书的封面上罗列很多成功巨头的推荐词,最新著作、销量最大等等词语堆满了醒目的位置。不用说,是励志书。

         按书的作者---稻盛和夫老总的话来说,他自己是自燃型的人,另外还有两种人,一种是不可燃的,一种是可燃的。他作为工作狂人激情燃烧,可以带动那些可燃型的同事,而始终冷冷的那些人是他一定要开除而后快的。看到这一句,我停下来想了想,我是啥型的??工作时我可以把手上的事做得很漂亮(不是完美),而且也可以在工作没有做完时废寝忘食。但是,我的热情在哪里呢?一块木头,哪怕是略有些潮湿的木头放在炉膛里都可以烧得起来,因为里面有了足够高的温度;可是一块本来已经烧着的木头屡遭水泼,最后也只能无奈地熄灭。我应该见过这样被浇得烟熄火熄的木头,或者本人就是。但是作者说了,那些泼来的水只是考验,作为木头应该坚持再坚持地烧下去。我是那种神奇的木头吗?

       在书的封底,几行大字讥讽了一下西方的工作理念,所谓个性与兴趣,在东方的管理理念中几乎是不安心工作的托词。工作与生活是应该分开,还是应该溶为一体?这个问题一直分歧不断。频繁的跳槽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喜爱,相反在新公司里会一直都因为是新手而被人轻视。而长时间在同一间公司埋头苦干,也会因为别的原因遭人奚落。是人自己不正常了,还是社会出问题了?

        不求回报不惧艰苦几十年如一日,这样的员工是老板的最爱吗?但为什么升迁的不一定是他们呢?可老板喜欢给员工树立这样的模范,看这样的书。电视新闻里逢重大纪念日,会有一些垂暮的老英雄老模范被请到席参加会议。他们手捧鲜花、身穿褶皱还没有来得及熨平的新衣服坐在前排,局促的表情象怯怯的孩子,在听完领导讲话之后离开会场,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就象一滴水消失进江河,转瞬没了踪影。一年一年过去,他们的身影更佝弯,能来的人更少了。就象一些摆设物件,陈列完了,该回哪里回哪里,落满了灰也没有关系。但他们的一生,不能再重来了。

       工作与生活,工作与自己,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爱上自己原本不爱的工作,就象把陌生的人抱进怀里,这就象回到几十年前的洞房夜,撩起盖头的那一刻,不管怎么着,就这样一辈子了。不幸的是,现在的人们可以挑选自己的爱人,却仍然无法挑选自己的工作。生存的压力,使大家必须拥抱眼前的工作,不能闭着眼,还必须带着满腔的热情。

        这样的书看过几本了,大同小异,只是稻盛的身份与其他作者不同,他本人是其工作哲学的实践者和成功者,所以说出这些话来显得真实,其他书的作者就不行了,东拼西凑,如絮叨的媒婆。稻盛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象他这样苦干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数,但各有天命。普罗大众,芸芸众生,如大自然里的草芥,在拥挤的空间里求生,就着各自的地形,生长得高低错落,真的如作者所言,落在哪里,就必须爱上哪里的土地,不然,怎么活?

        励志书看多了,却觉得自己没有志气了。

        各个大师都给你指出前进的方向,但生活给你一个什么的出口?

        东方西方的思想在不同时期喧嚣尘上,畅销的书火了,读它的人却迷茫了。

       总觉得那是场骗局,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蚂蚁的视线:需要你跳槽下海的时候,有人谈个性与追求了;需要你出卖苦力的时候,有人谈爱岗敬业了,在这忽东忽西的洗脑过程中,许多人已经过完半辈子了。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干法与活法”的回应

大窝头 2012-02-19 21:40:17

流行的往往总是值得反思。境界、条件都不一样,很精彩但也不一定都适用。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理念吧。

selena 2011-10-05 20:44:51

你有点宿命主义的倾向,因此怀疑努力的意义。
而像稻盛先生这样的人相信,过好每一天人生就有意义。

sing 2011-05-15 08:51:35

你就是你,没人能代替。所有的法都是法,只有你走出的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