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人间——无条件的爱和接纳_让孩子心悦诚服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让孩子心悦诚服 > 天使在人间——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暖玉生烟 让孩子心悦诚服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5-04 18:05:03

天使在人间——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每次生气前都要告诉自己,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正向思维,只是我看不懂。

这本书很细致耐心的告诉我们,孩子世界的多彩和脆弱,身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长大,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完善我的思维不要轻易的摧毁那敏感而快乐宝贝的笑容,让他们慢慢的长大(其实这才是捷径,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她自信,让她学会做人,才能做好事)。

此书还需多加阅读,慢慢用于实践。

--------------------------------------------------------
--------------------------------------------------------
书摘
让孩子心悦诚服 (杨杰)
 
1、孩子的心理需求则是: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就算犯错也会被接纳,在一个平和的氛围中改错,并且能得到必要的帮助。
2、父母的成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的快乐成长。
3、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天然就需要一个安定的心理环境。
4、教育需要一颗安定的心,否则,孩子就会成为被焦虑情绪迫害的重灾区。
5、孩子能给我们的最好回报,就是生命的喜悦感,喜悦感也是判断亲子关系质量的一个快捷线索

6、孩子的作业只要完成就行,并不需要按照你期望的状态和节奏去完成。
 
7、当我们心中升起一个不好的念头时,不妨问自己四个问题:
这是真的吗? 我能百分之百确定这是真的吗? 当我相信这个判断时,我有什么反应? 没有这个念头,我会怎样呢?
 
8、遇到特别生气的事情,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情,3年之后你还能想起来吗?那时候你还会生气吗?
9、理清思路!
因此处理情绪的工作需要天天进行。这并不是勉为其难的“作业”,而是疼惜自己的最佳方式。
我把每晚的梳理工作变为随时的追踪和记录。我的书桌上总有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自己的负面念头,随时思考并把感悟记录下来。
10、当发脾气在所难免的时候,请把发脾气变成一种沟通!如何做呢?简单地说就是定好目标,划定界限。不要“即兴”地发脾气,而要确定一个理智的目标,并且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干净地争吵”,绝对不翻旧账、不攻击孩子。这样可以把发脾气的危害降到最低。
11、不妨坚守三个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
12、说得多,不代表效果好;说得少,效果却更好,这便是“少即是多”的道理。所以,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我非常关注效果,一旦产生无效的互动,我会立刻反思,并寻找新的策略。

13、首先是家长的自律,其次是教育方法落实的精准性。
14、温和对人,坚定对事。
15、回答不了的“为什么”先记录下来,并放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做成一个储蓄“为什么”的银行,这是最好的教科书。
16、发展能力是更核心的目标。能力的发展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的。
 
我可能会拒绝你的要求,但誓死捍卫你提要求的权利!

17、挫折商”(简称AQ)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考察人的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忍耐。简单地说,挫折商高的人,会觉得自己对局面有掌控能力;遇到挫折会主动承担责任,并相信自己可以设法化解挫折;将挫折的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无限蔓延;懂得在逆境中坚持。

18、亲子关系的增温,说难就难,说不难也不难,因为转机随处可见,关键是要善于捕捉。
19、沉默本身便有一种无言的力量,它的潜台词是:我相信你能做好,我愿意给你战胜自我的空间。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忍耐和期待,他会主动改变自己。当然,前提是我们保持平静的状态。如果我们急躁焦虑,这个态度本身就包含着对孩子的不满和不信任,孩子内心的情绪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要么反抗,要么防御。
20、我们不妨信任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付出足够的等待,等孩子的主动性自然浮现。这个等待的过程给了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21、这些人都善于捕捉当下的积极体验。

22、如果孩子能坚持价值平等的原则,肯定自己的价值,也认可他人的价值,便不会去贬低他人。
23、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同时也要学会坦然拒绝孩子。
24、通常孩子会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习得一个模式,并且会带着这个模式周游世界。我们对孩子好,世界便对孩子好,这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也是亲人能给予孩子的

 
25、特权,让渡说一不二的权力,放弃“威胁——奖赏”的模式。父母要学会自律,学会倾听,尊重孩子表达的权利,认真回应孩子的要求。

26、不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给零用钱
27、理财教育,不妨从管理零用钱开始。 许多孩子的零用钱基本都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
28、通常都不是因为要求本身,而是我们提要求的态度和语气。
29、做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起电视和游戏啊,想玩的时候你咋办呢?做完作业是不是特轻松,而是先做了作业,真不容易

30、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的改变上,至于日后怎样,需要孩子作出选择,不需要我们操心。
31、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要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32、请求是亲子沟通的一个捷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顺毛驴”,我们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和感受,他们才愿意发自内心地接受请求,每当这时候,他们做得往往比我们期望得还要好
频繁的命令,最终会通往唠叨!很显然,频繁的命令会引起孩子的对抗。

33、这样核实一下,后面的沟通往往会非常顺利,哪怕我们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他也在这个协商的过程中得到了尊重。
34、放下期待,同时要分层设立目标
最低目标是只做一点儿;中等目标是做完了,但质量不高;最好的目标是全部完成,而且质量上乘
这样分层设定目标的过程,更多地是针对我们自己展开工作,调整我们的认识,印证我们的判断,以及考验我们的应对能力。

35、我说了我的思路: 首先,假设你听到这个情况后,来到他的房间,先用平和的态度问清东东的愿望:“东东,你不想去喝早茶,想去吃麦当劳,对不对?” 第二步,告诉他:“今天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不过,你必须好好地和爸爸说。” 第三步,孩子恳求爸爸之后,还可以追问孩子:“今天,你想吃麦当劳,爸爸想喝早茶,结果,爸爸满足了你的愿望,跟着你吃麦当劳了。下次,你愿意跟着爸爸去喝一次早茶吗?”
我不想……我想……请求您……”

我让孩子直接学习怎样做,让他们通过做的过程自己揣摩其中的道理。
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把我们认同的道理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算我们不多说什么,孩子也能很快学会

东东,你不去,我感觉……你去了,我感觉……所以非常希望你能一起去

36、在一个高度信任的环境中,孩子很少问“真的吗”,孩子确信父母的承诺,不会去核对真假。

37、就需要判断一下,怎样防止孩子跑丢,孩子弄坏货架上的商品怎么办,如果孩子要买零食玩具是否应该答应……假设这些细节都考虑清楚了,逛超市的过程便会很从容。如果之前没有考虑,一旦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我们就会手忙脚乱并责怪孩子“不懂事”。

38、不妨把“为什么”换成“怎样”——怎样做就不会弄坏东西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业,怎样避免错误的发生……
        这件事情与读英语无关!你想不想要口香糖?想的话,为骂人的事情向我道歉,穿好溜冰鞋,我们下楼去买!”
事情处理一半就把孩子扔下,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的心中无足轻重,会感到自尊受到了伤,会产生强烈的愤怒,这也是孩子后来连声骂“混蛋”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冷处理≠不处理,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置之不理,这是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39、首先是能把倾听与评判清晰地分开
其次,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再次,对孩子来说,这是培养客观性与条理性的好契机。孩子的思维更具主观性,不易看到事情的原貌

40、我建议妈妈说三句话:“如果你不会开,直接告诉我就行了,我来开。这件事情,没必要纠缠于应不应该。用不着发脾气。
        这件事情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不会”。

孩子做错了,我们有责任指出来,关键是我们指出错误的方式不能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不会,学会就是了。一遍不行就学一百遍呗!
孩子通过这件事情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遇到不会的事情,直接问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值得赞扬和欣赏的好习惯
 
41、与孩子相处,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首先要有全局观念,抓住主要问题,而不是被最突出的细节所牵绊,陷入次要问题的泥潭。
我建议妈妈第二天这样对孩子说: “儿子,昨天没有及时通知老师,是妈妈没做好。 “你虽然不愿意,但是回来立刻就开始上课,连饭都没吃,说明你很懂事,妈妈心里也很过意不去。 “上课中间你不想上了,趴在桌上不理老师,后来又回房间不出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看老师大老远过来还等了你那么久,浪费了老师那么多时间。你中断学习,老师心里该多难过呀!不过妈妈发现你后来就很平静了,估计你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玩电脑时间,既然每周都有,我想一下,还是补给你吧,40分钟。 “不过妈妈也希望下次上课的时候,你给老师道个歉。”

遇到突发事件,首先找积极因素,这非常关键

42、消除自卑的一个误区就是不肯接纳,只想着改变。
儿子,那么漂亮的花盆打碎了真可惜,爸爸要是再小心一点儿就好了。打碎了花盆,的确是因为爸爸的疏忽。不过爸爸辛辛苦苦地帮你,你这样埋怨他,他也很难过吧?如果是你自己往回搬,说不定也有疏忽的时候呢!既然你和花店的老板很熟悉,就再打电话问问,看老板能不能再换一个花盆吧!
 
43、遭遇突发事件时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
接纳现实,设法解决问题,分割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其实最难做到的是接纳现实。
其次,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再次,在疲倦之前休息。其实心不在焉只是一个信号,它在提示我们,可能是孩子遇到了困难,也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
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也是可以的,不过,妈妈还知道一种更快的办法,你愿意试试吗
“你好。你找谁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
 
 
44、我们不妨换一副“眼镜”去发现孩子的进步。筛选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正向的反馈,他就更愿意去重复这种行为。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哪怕是成年人也喜欢在成功中学习并保持成功的状态,孩子更是如此。
我总结出一个小小的心得:要把工夫用在平时,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用语言、表情、眼神来回应他们。发现错误并不急着说,而是等一等,等到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态度愉悦地肯定一下,孩子的积极行为便把错误覆盖掉了。遇到非说不可的错误,我尽量用建设性的方式指出来,而且格外注意语气的柔和,以此来化解孩子的尴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改错方式
 
45、无条件积极关注,强调了对孩子的接纳。
46、我们不要想当然地去指挥孩子,不要过度追求细枝末节的完美而给孩子增沉重的负担。
第一,全局扫描。主要是看有没有忽略的或者漏掉的题目。
第二,重点检查。主要是重点注意没把握的题目,这样的地方倒是不妨再花一点儿时间,甚至重新做一遍。
对于孩子的作业,我们没必要为他负责,但有监督的权利。
 
我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最低限度介入。第二,介入之前先想好如何退出。
 
分数是重要的!关键是我们重视的到底是具体的数字,还是重视分数背后隐藏的信息?
 
47、我发现,如果我们总是默默地关注孩子,孩子很快便会觉察到,并且,父母与孩子彼此之间会有一种无言的默契。任何人都希望得到正面关注,孩子也不例外。那种包容、关切的目光,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灵按摩。
 
48、给予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关注,就是最好的支持。当然,还要少说为佳,如果边观察边唠叨,观察就变成了挑剔。
 
49、越过分数,关注具体的问题并进行全面的总结。挖掘分数背后隐藏的信息,分析试卷,绝对是一种能力。
我们对待分数时,最应该重视与挖掘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乐趣,以及他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上对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热情与信心。
 
如果让孩子带着使命感做事,无论是作业还是别的什么任务,他的行动才会是自发的,收获也是全方位的,感受是愉快的。
 
“这个出题的人真狡猾,挖了个坑儿等着你,下次咱们提高警惕,不上他的当,让他失算!”
 
50、孩子依然容易犯错,这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因为熟练程度不够,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还需要不断练习。 孩子频繁犯错还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孩子每次犯错的时候,家长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责备孩子,而不是改正错误上
 
父母需要做的事:
51、遇到问题,就找一些书来读,改变自己,改变策略,随机应变,争取随时和她分享快乐,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我也常常读一些控制情绪和与孩子交流方面的书,不停地摸索。
 
52、把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同等对待,这是我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
 
53、至于要如何放手,我们心中必须储备一个具体的方案,这个方案至少应该包括:我们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可能遇到怎样的突发情况?我们要怎样自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放
 
54、自己把事情都想明白了,绝对不把孩子当试验品。然后,知道哪些该管,哪些不用管。该管的事情,究竟管到什么程度。所以这样的教育有的放矢,能精准达成目标
 
55、改变自己,是最有把握和最安全的尝试。
 
56、好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只是促使孩子成才的一部分因素。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