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力量_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 > 一个孩子的力量
hehe 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05 14:12:33

一个孩子的力量

我自以为是玻璃心,对一切非正常的事物都视而不见,如果无法避免,总是异想天开的特异功能加身,稍一施展便可荡清所有阻碍。这样的逃避法则,被《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里的大卫给打败了,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力量。
      不可否认,在看《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时,我想起了《环形使者》中还是孩子的唤雨师,他那极具爆发力的哭喊,其破坏程度比中国的功夫“狮子吼”更胜。这也是最让我感兴趣的,这个还是为孩子的唤雨师所具有的破坏能力究竟有多大?如果大卫也有这样的力量,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力量,这世间的悲哀会不会少一点?
      不知道是否有人对一个孩子的力量产生过怀疑?作为弱者的孩子,如何以他渺小的身体在这个优胜劣汰、强者居之的世界里立足,如何用他“性本善”的天真在尔虞我诈、人心险恶的夹缝中求生存?如果成长代表的只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增长,一个孩子,如何运用他与生俱来的力量,安然无恙地长大?
      在《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里,那个叫大卫的孩子,一个本来应该成为恶棍的人,在他预料不到将来时,表现出了一个孩子所有的力量,只是为了生存。
      弗洛伊德说人是感性动物。尤其是对正经历的苦难,在意识里总会被夸大,以致做出过激反应。在经历挨饿、被火烫、喝氨水、吸毒气……这非人待遇之后,产生自杀这种极端反应是正常的。但大卫在母亲和他玩游戏时,他也在和自己玩生存游戏,不断自我暗示:活过前一秒的自己就是胜利。这种求生存的力量,形象地说是使出的“吃奶的力”,它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贯穿于生命的始终。
      这种求生存的力量,与外界接触遇上人或事,慢慢地衍生出或爱或恨的力量。恨的力量更多地表现为破坏力,“我的灵魂变得越来越冷,开始仇恨世上的每一样东西。我甚至恨太阳,因为自己永远不能在它的温暖照耀下游戏。”被这种恨笼罩着,会希望施暴的人无疾而终,希望世界末日,所有的都会随着自己的消失而灰飞烟灭。然后便有了种种暴行,破坏他人的幸福、现有的秩序、不公平的制度……于是,这世上本来应该又会多了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唤雨师,又一个恶棍。
      然而也可以像大卫一样,始终爱着,始终爱着自己的父母,渴望着回归。所以,可以原谅了所有的不公和不作为,可以依然用一颗向善的心与人共处,可以光明磊落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被标榜的人。
      虽然大卫并不能治愈我的玻璃心,但是他让我意识到,如果不能像个大人一样承担,那就像个孩子一样,用孩子的力量一点点胜过上一秒的自己。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