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自己:
古希腊哲人说要“认识自己”,对想要在各方面达到富足境界的人来说,这点依旧是很关键的忠告。没有认识自己、做自己,就无法运用那个重大的秘诀来获得打造未来的力量,无法让人生把你带到想要走的道路上。
如果你到服饰店去,有个店员跟你说:“这是本季人人都穿的流行款式。”可别被这样说服了,记得要做自己。
要是不愿意依照自己的能耐做自己,你就无法认清自己,也无法认清自己能达到什么成就。
当时有人跟我说,我婉拒那么优渥的条件真是大错特错,甚至怂恿我回头去跟李先生联络,看看那些条件是否还可谈。我告诉自己,假如这真是个错误,那我只要记住,每个噩运都埋着更大福气的种子就好了。而现在,当我回头去看自己把幸福与人生成功的秘诀推广到世界上的众多角落所获得的成就时,我发现是因为做自己,我才做到像今天这么成功。
今天就开始竭尽全力做自己。走进服饰店、餐厅或其他任何要用钱换得服务的地方,暗自下定决心,你,就是要做自己。
爱默生说过:“世界会为知道自己要往何处去的人开路。”
有一段时间,我所写的每一句话都要由一群权威的书评人看过才能付印。后来,我开始发现自己被迫要讨好审稿人,并迎合他们既有的偏见和信念。如此一来,我还能写出什么好东西?
二、关于赚钱:
农民以往所依赖的杂货小贩也许一年才来两次,而且有时候是背着大袋子步行而来。把袋子摊开在厨房的桌上,小贩把针线之类的东西卖给农民的太太,把烟草和鱼钩卖给农民,而最重要的则是带来消息。人们以往多渴望能得到一些消息!小贩一定比农民有钱,因为他们善用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牵线的重大功能。
这场商品交易上的革命创造了财富,尤其是把超市和占地广大的停车场带进了郊区,甚至是远达偏远的乡镇。有很多看出要如何搭上这股风潮的地主则连带受惠。
有时,生产者会把东西直接卖给消费者。但最常见方式是消费者向把零售视为自身职能的中间商购买,或是向制造商的业务代表购买。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你要怎样才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牵线?
你要怎么样才能让别人借由帮助你的事业来帮助他们自己的事业?
三.关于潜意识:
所以,潜意识才是深藏不露的老大,并且会对你的意识下达命令。各位看了本书肯定就知道,潜意识是个非常特别的老大。它会跟你商讨,并考虑在有需要时更改、取消任何既出的命令,而以别的来取代。
假设你在意识里说:“无论如何,我都要在晚上九点把那台收音机打开!”可是你是但愿自己这么做,而不是相信自己会这么做。同时,你的潜意识里一直藏着恐惧,它等于是指示你不要把收音机打开。此时,潜意识会把各种回避和借口灌输给意识。你会有意无意地晚回家,或是正好冲回家时却“不小心”撞到收音机,
把你想要的信念决定好,牢牢植入潜意识中,此后潜意识就会指挥意识去把那样的相信“化为现实”。
意识经常担任某种守门人,守着潜意识的入口。所以就如我们所说:“口服心不服的人所抱持的看法还是没变。”因为他的同意只是在意识层面,也许是为了息事宁人,而不是由潜意识来“更改命令”。或者在非常态的处境下,我们会“浑然忘我”而没有展现出惯有的习性,但事后就会回归到平日的表现方式上,因为它并没有烙印在心底。
潜意识是你深藏不露的老大。虽然意识掌控了有意识的行为,但那些行为的模式却是听命于潜意识。假如你在潜意识里害怕做某件事,你可能会制造借口来逃避,以避免自己采取那个行动。但可以说服潜意识去改变任何既出的命令,进而完全改变人生。深深不疑的相信会成为你的明灯,潜意识则是它的座台。
四.关于挫折&痛苦:
磨难是补药而非绊脚石。
要将惨痛经验、失望和挫折的门统统关上!接着,时间这位伟大的魔术师就能把过往的哀伤与错误转变为现在的报酬、成功与幸福。
你以为人生只会带给你平静与和谐吗?要是少了冲突与必须解决问题的时刻,人生真的会很乏味。克服困境能帮助我们成长。假如解决问题之于学习不是这么不可或缺的话,我们能由人生中所汲取到的教训就会少之又少。
五.关于解决问题:
不管他们的智力高到什么地步。有效率的内心会掌握既基本又简单的法则,并以此来建构一切。
有个人因参加了智囊联盟而获益良多。他说,受益最多的就是在旁人协助之下,通过别人的双眼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最后终于看出了自己的问题有多简单。
我的内心充斥着自己的问题。但我老早就学习到,当人对自己的问题无计可施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找个问题比你更大的人,并帮助他找到解决之道。我把自己的思绪转移到了思索朋友的难题上。
记得我的例子:借由帮助朋友“看病”,我也看好了自己的病。现在暂停一下,想想你可以怎么运用这个强大的法则。它永远会带来回报,而且常常还不只是金钱。
一切到头来都无足轻重,为什么要让人生充满恐惧?
我们希望世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该怎么对待世人。(亚里斯多德)
各位可以看到,黄金律被确立为人类行止的一大定律已有数千年之久。遗憾的是,世人记得定律里的字句,却太常忽略了这条普世谕令的精神。
六.杂:
我还准备了一份证言,让他每天对自己复诵。在证言的结尾就强调了这种力量:“我不会让他人与我目标相左的意见和影响进入内心。”
在我跟数百位成功致富人士的访谈中,我注意到他们的内心对成功有多么地全神贯注。其中有些人的学历很高,有的人显然对所谓的“学校教育”毫无涉猎,比如亨利•福特。
在现在十分庞大的事业草创时期,福特先生登广告要找一位业务总经理。他把应征表筛选了一遍,找了一些他比较看好的人选来面试。在面谈到某个人时,他最后讨论到了薪水。他们似乎无法讲定一个数目,于是,福特先生就说:“不如你进来一个月,让我们看看你有什么本事。到时候你值多少,我们就付你多少。” 应征者说:“唉呀,不行。我在现在上班的地方所领的钱都要比那多了。” 福特先生笑说:“结果后来的情形证明,他脱口而出的话竟一语成谶。在第一个月的月底,我们就不得不请他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