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_因为爱,所以节制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因为爱,所以节制 >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斯索以 因为爱,所以节制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2-13 15:12:35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读《因为爱,所以节制:如何与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

文/斯索以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 。”

这是冰心译纪伯伦诗集《先知》中的《论孩子》,讲述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纪伯伦在诗中告诉我们,爱是有节制的,父母之于孩子的爱,不是包办,亦不是代替。任何人都不能以“养育”的名义将“爱”的盛筵一手操办,“如果把孩子的生活当作我们自己的生活来处理……只会拉大他们和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正是布伦达•加里森、凯蒂•加里森母女俩在《因为爱,所以节制》这本书里所特别强调的。

全书以双重视角写成,母女双方无时无刻不在“对话”,在彼此的呼应中,亲子关系中的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又逐步得到解决,现实的难题和心理的困惑同呈现于一本书中,让读者能够以全知的视角来审视布伦达及其周边家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写法的最大好处,在于营造了一种真实的情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事情发生的具体场景,每一个问题在发生后都有所呼应,且很及时;它也让阅读此书的父母或子女有机会站在另一个角度——即在角色转换中实现“换位”——去体味父母或子女在“对话”中真实的内心活动。每一位读者在阅读时,都会不停地接受这种“转换”,让自己得以看清母女双方的出发点,和应该(选择)走的路径。

在子女的成长中,亲子关系的紧张不可避免,任何矛盾和对抗都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父母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与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似乎很难,但过分担忧、全盘控制、消极攻击、无端指责,显然不是父母们应有的态度。布伦达十分看重亲子关系的和谐,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促成这种关系的建立,认为“没有了与孩子的融洽关系,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影响力,没有了帮助孩子的途径,也没有办法引领他们走向成长”。这是她在经历诸多“困境”后悟出的心得。她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处理得法,父母与子女的“芥蒂”完全可以消除,问题的深入解决反而有利于父母对子女甚至自我的了解,明智的父母应当尽量避免矛盾的升级和关系的恶化。

然而,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毋庸置疑的,要让他们“放下”这份深厚的爱,极其艰难。可任何成长都需要空间,父母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退一步”,同样是爱的表现,只是投射在心里带来的感受有所不同罢了。父母应超越这层感受的局限,斟酌自己的行为,把握好爱的尺度。孩子向你伸出双手是源于内心的信任,对爱的近乎深层的“依赖”,而非寻求一种禁锢,每个人都渴望在外面的世界走一趟,他们也不例外,这是人的天性使然。父母所要做的,是用爱为孩子铺一条通向远方的跑道,而非仅仅为躲避风雨建一座密不透风的小屋。

“因为爱,所以节制。”本书反复强调的,只有这一个普通的道理,所呈现的也是多数父母都曾遇到的问题,但它依然能够以生活的真实性打动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软肋,看到了大手拉小手前行的人生路上,一方主张温暖与保护、一方渴望赞许与鼓励的微妙关系。与夫妻之爱不同,父母与子女之爱下,任何一双手最终都要松开。远去并不代表离开,彼此的牵绊也始终都在,父母必须明白这一点。如果爱而没有节制,乃至发展为一种占有,便也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剥夺。

正如纪伯伦在诗中所言,父母与孩子是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生命轨迹,并发展出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来。因此,爱不能仅仅局限于爱,“父母”这一角色需要在更为丰富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定位。“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决定,不管是游遍半个世界去传教还是贩卖毒品,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隔离我们与他们的那堵墙上的一抔土,要么是连接我们与他们的那座桥上的一块砖。”这是布伦达希望向父母们传递的一点。而无论做出什么选择,你所要向孩子展示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你永远都爱他们”,毕竟,爱意味着恰到好处的呵护,并非等于无处不在的捆绑。

2015.12.12于北京•既往居
■提示:如需网络转载、纸媒刊发,请先联系。并注明出处和文章署名。
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20979693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的回应

斯索以 2015-12-14 23:03:53

嗯,循着你的指引,看了那篇书评。这首诗的挺适合在这个教育主题下引用的。

牛牛 2015-12-14 13:57:21

我也是 在做《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文案的时候 我也用了这首诗

斯索以 2015-12-14 13:55:17

是的,我挺喜欢这首诗的

牛牛 2015-12-14 13:32:38

纪伯伦这首诗 印象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