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世界,关爱儿童_童年时光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童年时光 > 善待世界,关爱儿童
庞二哥 童年时光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4-26 17:04:11

善待世界,关爱儿童

葡萄牙作家齐姆勒收到了塞尔维亚记者兼译者塞库洛维奇的电邮,后者同时还是一个保护儿童权益的积极分子,二人在纽约见了面并做了一番长谈,“他(塞库洛维奇)让我(齐姆勒)考虑一下能否编一本书,书的主题包含他感兴趣的两个内容:文学和儿童权益。”于是,齐姆勒“想到了出一本以青少年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他和出版商一拍即合,向顶尖的作家约稿也是异常的顺利。这些顶尖作家包括《恋爱中的博尔赫斯》的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偷书贼》的作者马克斯·苏萨克,以及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著名女作家纳丁·戈迪默等26位。《童年时光》这本书就这样诞生了。
短篇小说集最常见的是两种形式,一是某作家的“专辑”,二是按时地域或年代来划分界限编撰的“合辑”。而按照特定主题来编撰短篇小说集的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小说的作者们还是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按照特定主题来编撰短篇小说集的往往都是先选定主题,再按照主题去收集整理。而《童年时光》这本书则相反,它是先选定主题,再以这个主题去约稿。“在这本《童年时光》里的26个小故事,其中大部分作品,不是新作就是只收录在如今已经绝版的文集中,抑或是曾经刊登在一些小型文艺期刊上。”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本书的“新鲜度”,这里面的小说几乎就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本书和那些东鳞西爪拼凑出来的“文集”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反过来说明,齐姆勒是很认真地做这件事的。
本书的作者们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南非、以色列、葡萄牙、印度、澳大利亚和波兰等九个国家。26位作者经历各异,所擅长写作的领域也各不相同,于是这26篇作品的主题、风格、视角,甚至情绪也都各不相同,整本书读下来,自然也就带给人们非常丰富的阅读体验。书里的作者们笔触相当广泛,从第一篇描写儿童时代经常出现的把一件在成人看来是玩乐的事弄得煞有介事的《制毒》,到最后一篇讲述一个小女孩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创伤的《把死亡当早饭的小姑娘》,26位作家为我们展示了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和身边的各种故事,以及青少年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故事中有的是很大的事,关系到生命和自由;有的则是很小的事,比如凶恶的邻居和“抓子游戏”。而即使是那些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事,也很可能冲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并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比如《偷书贼》的作者、澳大利亚作家马克斯·苏萨克写的《打字机,Q键》,讲的是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小孩和他哥哥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对这个孩子的写作生涯产生了极大的正面影响。再如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凯雷特写的《砸猪》,讲的是一个小孩因为要买一个玩具而用一个储蓄罐存钱,最后却喜欢上了那只猪形储蓄罐的故事,故事非常小,但却很到位地描写了一个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孩童世界。与此相似的还有美国作家派翠西亚·佛克写的《迈阿密海豚》,以及英国作家简·德琳写的《抓子游戏》等几篇,都写到了孩子的想法不被成年人理解的故事。美国作家大卫·里斯的《方格》表面上写的是孩子换了新环境的不适应和被大孩子欺负的事,其实探讨的仍然是成年人对孩子的关爱不足的问题。虽然每一个成年人都曾有过童年,但似乎每一个成年人被童年抛弃了之后,也都在报复性地抛弃一些童年时期的想法。而这些故事似乎都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曾经有过的童年,更是在提醒我们如何去和孩子沟通以及给予他们关爱。
童年都是脆弱的,那些小小不言的事情都能够对童心造成巨大的影响,更不要说那些关于疾病、自由和死亡的大事了。这类的内容在本书中有几篇,读来都让人很揪心,我们希望战争、疾病和死亡永远不要降临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希望。所以为了孩子,我们更应该善待这个世界,因为就像黄家驹唱的那样,“战争最后伤痛是儿童”。《童年时光》这本书其实并不是给孩子们看的,事实上本书中适合孩子看的小说并不多,这本书更多的篇章是给成年人看的,让我们成年人更知道如何关爱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关爱这个世界上的孩子。而这也正是齐姆勒和塞库洛维奇编撰此书的初衷。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