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羅胖和許知遠的一個訪談,從裡面簡直嗅出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火藥味。作為一名“文科思維”嚴重患者我於是很偏見得立馬把羅胖打入“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流,甚至連以前讓我很驚艷的《邏輯思維》節目都有意無意得暫聽了很久。
與此同時我也不禁思考起“知識販賣”這一“行當”來:羅胖的成功是否是因為迎合了世人尤其是國人對知識與信息急功近利的追逐需求?這種“快餐化”的作業最終是有助於個人提升還是治標不治本呢?尤其是這本《我懂你的知識焦慮》感覺就是《邏輯思維》其中幾期的文字版集結。這這這……這也能出書是不是太忽悠了點?
但又不得不承認,我還是很喜歡抄近道的享受羅胖先把知識咀嚼了一遍吐出來餵養給我的。他的第一道煸炒著實讓裡面的乾貨容易理解、吸收許多;要是換做自己才疏學淺的大腦從頭開始拜讀,估計許多書是翻兩頁就意興闌珊棄置也;再就是他個人特色的“說書”味,就像烹飪時最後加的那滴麻油,搞得滿屋子香氣四溢,讓人忍不住湊過來探個究竟。
仔細想想,或許知識到底是“販賣“還是“傳播”了也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比如,像我以前把他《邏輯思維》節目當“薦書”欄目來聽,或者當故事來聽,聽完既忘,那我就是快餐式的消費了一次知識,收穫的僅是些談資而已;但如果我可效仿甚至從中學習到他的思維習慣,那於我便是質的飛越。比如,他很喜歡提問,而且是層層提問、提好的問(為什麼煉丹術沒有引發現代化學而煉金術卻可以?為什麼墨子像牛頓一樣搞科學實驗,卻沒有構建出一個觀念地層,而牛頓和小夥伴們可以?)。換做是我看原書,大概就“哦”一聲,繼續讀下去,遠不會產生這樣的問號,更不用提深究下去、發現一片新世界了。這就不是做學問么?記得我們一個教授曾經總結怎麼寫論文,按他的話就是“我就只要想出一個問題,然後試著去找答案,那便是了。”我與他們的差別、凡人與智者的差別大概就是前者根本發現不了所謂“事實”的表面下藏著一個個的問題吧?
好吧,羅胖大概不是個崇高的人,但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个有趣的人,也的確是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