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与“失去才是永恒”_微妙的平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微妙的平衡 > 观念与“失去才是永恒”
lady oracle 微妙的平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15 12:02:54

观念与“失去才是永恒”

经历巨变之后的人生是否就意味着对世事渐渐麻木,比如不屑诗文,罔顾风物,美人在侧亦不为所动?唯念着心中的愿望,甚至懒于遮遮掩掩、包包藏藏的含蓄,将之灌溉成连当事人本身都兴趣缺缺的执念?寥寥几笔写不尽伊什瓦一生的辛酸,但是在蒂娜家时,无论是最开始的互相猜忌,还是后来的“天伦之乐”,其实都不曾真正打动过他,他满心满眼的只是为侄子娶个媳妇,开枝散叶。

然而残酷的命运终究是连这都要剥夺的。

最初看到印度种姓制度是在儿童读物上,感谢那位已经被我忘记姓名的作家,将长篇的《罗摩衍那》以孩子的语言改成一篇精彩的童话。我模糊记得,即使书中美丽贤淑的善良王后,在谈及宠妃时也要点明是妖媚的刹帝利女子;在后来是在历史课上,渊博的老师第一次讲起除了四大种姓外尚有更卑微的“不可触碰”贱民,那种卑微是要在身上佩戴摇铃示警,以防他们的出现会污了行人的眼睛。而真实的世界远比这些能写进书本的东西更冷酷,那是缘自印度每个普通人思想深处的差异,视低种姓为异类、视女儿为负担、视寡妇如草芥,这些根本不是比喻,而是现实。所以荒诞的悲剧才会不停上演。

看这本书时,以前看过的其他影像不停在脑海中浮现。

乞丐们的群像让我想起那本结束在最悲惨时刻的《没有悲伤的城市》,那个想着“尽管眼泪是无色的,却会使眼睛变红”的男孩,曾天真的揣测如果他每天看三角梅,或许会成为孟买甚至全世界唯一的,有着粉色或红色瞳孔的男孩。仿佛就是幸运了一点点的山卡,即使成为独一无二的粉眼人,也无非只是帮乞丐头儿多多创收,我知道你也在读书时疑心过山卡的残疾,篇中暧昧的暗示“接受专业的改变”,篇末耍猴人的复仇,那样的悲剧都在回想起山卡真实身份时变得异样揪心。他在亲人眼中都是生意,又能奢求什么尊重?

自强不息的蒂娜让我想起《月亮河》,那里流淌的是一首寡妇的悲歌。用她作蒂娜故事的注脚,你会更懂得蒂娜独立、坚强背后的不易与可贵。在那个空间中恒河边有寡妇的收容所,住进去的寡妇甚至有几岁的幼儿,小姑娘在睡梦中被摇醒、被剪去长发、被父亲温柔的声音告知“你结过婚你记得吗?现在你守寡了。”但收容不仅仅意味着自生自灭,还有来自社会残忍的盘剥,整个社会都瞧不起她们,没有善意的援手,只有猥亵的目光。女童还未长大,就被送去供权贵淫乐,全因之前不堪屈辱的少女愤而投河,这是一个轮回,总有少女死去,也总有女孩被送来。所以你看,蒂娜的哥哥真的不能算是一个坏人。

伊什瓦叔侄的遭遇中,作者写的很巧妙,对惨剧发生的瞬间寥寥数笔,远不及家人间的日常琐事所占的篇幅。对为恶者的刻画,更是惜墨如金,甚至都不及阿姆偶遇的邻居。所以我猜,作者想传达的是,整个存在歧视观念的社会全都是凶手,具象成某个人只是画蛇添足。就像看《印度的女儿》,受害人的遭遇和其家庭的眼泪令我们肝肠寸断,但更令人错愕的是辩方律师和加害者妻子的言论,即使立场使然,可他的职业和她的性别似乎都被他们自己无视了,深入灵魂的旧思想既是杀人的利器,也是禁锢他们为奴的窠臼。

于印度的这些,似乎写的多了。毕竟从未踏上过那片土地的我,只是纸上谈兵,有感而发。如果错误连篇,请高人们嗤笑之余,轻拍,并告知真相。脱离开这些,这本书的主题,或许只是想说一个无奈的人生法则——失去。

今天刷豆瓣的时候,在星座小组看到的个标题“有藏书癖的人是否都占有欲极强”,心里一怔却并不想点进去看细节,于我而言,虽亦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魔咒的中招者,但大概那决定买书的3秒钟,一半是出于对装帧或作者文风的心动,另一半则是害怕错过的不安全感。怕错过就是怕失去,以前都安慰自己说是有舍才有得,有失去才有获取,掉落岁月里那些浮华的东西,留下的才是真正的珍宝。其实,自己心里懂得这话,才真TNND的假大空,这样的话唯有到了盖棺定论那一天的灵魂才有资格说。

而其实这句话也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半辈子虽然看似庸碌、苍白,但他经历高低起伏后所磨砺出的朴素圆满之心,足以让他令人信服的说出这样的话,即使他只是书中虚构的人物。“在这个轮回当中,我失去了多少啊!野心,独处,文字,视力,声音。实际上,这就是我生活的主题——失去。不过,所有的生活故事不都是如此吗?失去是永恒的主题。失去是生活这场必然之灾的一部分。”“这一句,我不是在抱怨。感谢某些难以解释的宇宙发杂,我们失去的都是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就像是蛇蜕皮一样。失去,然后再失去,是生活的基础,知道我们只剩下人类存在的纯粹本质。”坐在长椅上的瓦尔米克先生就像是一位神秘的先知,对书中两位主角在不经意间将生存法则缓缓道来,蒂娜参透了于是即使被命运打回到原点,仍然平静度日;马奈克参不透,错过了这种救赎,于是他再不能在绝望与希望间掌握走钢索般微妙的平衡,唯有蹈死自戕以避世。

于我,活到今天,仍无法对所有的失去淡然,但也不妄求得比失多。只希望,能守住自己——微妙的平衡。与看文诸君共勉。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