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有故事的人」_故事知道怎么办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故事知道怎么办 > 成为「有故事的人」
小盆 故事知道怎么办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2-17 22:12:02

成为「有故事的人」

作者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但她更愿意把自己称为「故事讲述者」。她在多年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始终用故事来建立与孩子沟通的纽带。对于不安分的小男生,她利用故事让他懂得安静的好处;对于喜欢掐人的小女孩,她利用故事让她学会控制自己的双手;对于经受不幸的孩子,她利用故事抚慰他们的心灵。总之,利用故事,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或者缓解孩子身上的「问题」。

故事就是这样神奇的东西。大人希望孩子懂得道理,与我们配合;孩子的头脑中则充满着瑰丽的想象力。那就给孩子讲故事吧,用故事将我们的道理传递给他们,用故事让他们与我们的节奏协调起来。并且,故事能为孩子的想象力插上有力的翅膀,让他们成为丰富有趣的人,即便成年后也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

故事可以是流传久远的经典,比如让孩子不再害怕未知事物的《咕咚来了》,让孩子学会勤劳勇敢的《三只小猪》,让孩子懂得耐心和成长的《丑小鸭》。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毕竟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能为他们编织出最适合他们,最受他们喜爱的故事。

书中总结了创作故事的方法,列出了创作故事的要素,还登载了作者创作和搜集的几十则故事。以我的理解,创作故事最重要的是三点:隐喻,情节和节奏。

隐喻。就是把孩子身上的「问题」间接地比作某种事物。以书中的故事为例,作者针对喜欢掐人的小女孩,创作了一则以小螃蟹为主人公的故事,螃蟹与掐人行为之间就构成了隐喻。再比如,针对不安分的小男生,就以爱跑爱跳的小马作为对不安分行为的隐喻。隐喻的喻体必须是孩子熟悉的,最好是喜欢的,这样可以让孩子有强烈的代入感,更容易接受故事传达的信息。

情节。既然是故事,就必须有情节。故事情节最普遍的模式就是,谁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这里面,谁以及他/她/它遇到的问题就是对孩子身上「问题」的隐喻,最后的解决就是暗示孩子,你的「问题」并不可怕,是可以解决的。用这种方式,向孩子传递纠正问题、改变行为的力量。当然,有的故事,最后问题并没有解决,比如《狼来了》。我觉得《狼来了》不是一个好故事,因为它过于残忍,暗示孩子犯了错误会遭受悲惨的下场。对于孩子,特别是低龄的孩子,故事的结局应当是光明的,正面的。这并不是欺骗他们,而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为他们的心灵注入力量,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直面生活中的黑暗。这一点也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节奏。故事是有节奏的,这种节奏与你讲故事时的语调和表情配合,会令孩子深深着迷,沉浸在你的讲述中。节奏可以是情节的重复,比如《三只小猪》《拔萝卜》,这种类似情节的重复很受孩子的喜欢,让他们对后面的情节发展既有预期又有意外。节奏也可以是穿插的歌谣和顺口溜,押韵的、朗朗上口的歌谣和顺口溜可以让孩子很快记住,同时还强化了故事中力量的传递效果(个人创作的故事《女巫和南瓜》就利用了顺口溜,点击这里阅读这则故事)。

记住这几点,我们都能创作出令孩子喜欢的故事,并用这些故事帮助孩子成长。我们自己也因为成为「有故事的人」而重拾埋没已久的想象力,变成有趣的人。不过,虽说故事对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有帮助,但并非立竿见影,不能奢望讲过故事之后,孩子立刻换了一个人一般。毕竟打针吃药也不是一两次就见效的,何况对于心灵呢?孩子身上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我们为人父母者最大的问题往往是焦急,甚至焦虑。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