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人是怎么工作的_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 > 看,别人是怎么工作的
とう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9-09 17:09:50

看,别人是怎么工作的

        第一次对项目管理有概念,是在10年刚入职的时候,偶然在豆瓣上看到了要考项目管理师执照童鞋的日志。当时自惭形秽。念大学的时候,最爱的那个社团叫SICA,经常有和外籍同学打交道的机会,协会中也是人才济济,外国语学院过半,指导老师也都有留洋背景。每次,我们发起什么活动,都会称之为项目,协会中对此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可以当组织者,也可以只做简单的参与者,负责其中的小部分工作即可。这样看来,我从大一下到大三,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项目,可是居然连项目管理是什么都没有概念。“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后,离开山中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多么的抓狂。那么多华丽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以让我免费去试验、实践的机会,就被我这么白痴地断送了。
        老天再次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我可以认识我是多么不优秀的机会:在认识这个概念激动抓狂之后,继续回归平庸的生活。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期间读过《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一书,与项目管理八竿子能碰到一点。一位同事,因为这本书,对我有了更深的良好印象。
        今年,过完忙碌的半年,下半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书。于是,天天混迹于豆瓣、图书馆、当当,觉得差不多的,就会拎过来看看。不得不提的是《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书本身不难读,可是读完之后对于项目管理,并未有更深的认知。
        微博上关注了中国项目管理方面的达人,把我读《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这本好评颇多的专业书收获寥寥的问题抛过去,对方建议我先看视频再看书。坑爹的,只见这些讨论活动都是在上海北京。
        最近,在线阅读了几页《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入手了。看完这本书,再回顾《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效果会好得多。
        本书以项目管理为线索,介绍了作者在百事工作、做项目的经历。因为故事性很强,第一遍读下来,我对项目管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最大的收获不在于项目管理本身,而是向作者学到了许多如何做好手头工作的妙方以及正确的工作态度。

看,别人是怎么工作的
(一)经典语录摘要:
①百事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卡罗斯在栗子入职时面授的做人做事宝典:
第一,“帮助其他国家研发部的同事不是简单的帮忙,而是你分内的工作。”
第二,“在百事,要注意多钻研专业知识,分享经验教训,带领大家和你一起干。”
第三,“要勇于表达你的观点,否则你顶多是一个好试验员。”
②“一、凡事多问为什么,这是学习最快的方法;二、交朋友比学知识更重要。”
③“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老板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主动地多跑几英里。这种镀金,在老板那里是加分,在客户那里就是增值。”甚至,在预期未能完全达到时,可以做弥补。
④“很多工作非常努力的人,觉得自己受排挤是因为‘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其实您太高看自己了。职场上劣币并不多,没有足够的气势来驱逐良币。关键是很多人总拿自己当良币,把别人看扁了,没有授权周围的人。”——一遇到排挤就抱怨环境,不是一种好心态,更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想一下,自己几斤几两,要是离开这个公司到别的地方自己就会有更好的发展吗?客观地分析,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
⑤“当我们的需求是别人额外的负担的时候,以礼相待,以诚相待,懂得感恩是最好的办法。
人都不喜欢按别人的方法做事,而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你需要学会用他们的方式处理问题。”
感悟
如何见习?
  刚入职,如何在公司站稳脚、结识人并未自己的职位累积必须的知识呢?很多刚入职的小盆友,上班头一两个月都会比较闲,甚至闲得慌。之前我一直把这个问题归咎于公司的人才培养做得不好。书中栗子也是放羊似的培训,仗着一张厚脸皮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学到了很多第一手的经验教训。看来,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提供非常宽松的见习环境,但入职的第一个月,对于新人而言,绝对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月。你可以接触到公司人力方面的同事,可以认识一帮一起进公司的哥们,可以不怕丢脸地找各类人交流……一回生,两回熟,你接触的这些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接触,就成了你的人脉。可以说,见习第一个月,是结识同事的黄金时段。新进公司的头几个月,是最不会固步自封的时段,此时多问多学多交流,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把不起眼的活做好?
        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简直有捶胸顿足的冲动,要是早在我实习的时候就看这本书,我现在会不会是另外一副模样呢?
        马克将团队内部的全球新上市产品展示任务交给刚刚入职的栗子,这个在别人看来非常不起眼的活,经过栗子的一番挖掘,做得有声有色,以致于刚入职,栗子就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心想做一番大事,却苦于领导不给机会,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对照栗子的这场漂亮仗,我又得感慨了,多少机会被我华丽丽地错过了。洛克菲勒说的那句话,“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将平凡的事,做得不同凡响”,字字铿锵!
去除侥幸
        书中好几次,都是因为栗子做到百分之百确认或是做多手准备,才保证项目不延期。反观我平日的工作,总觉得得九十分就差不多了。因为现在做的都是小事,所以还没遇到能让我后悔得捶胸顿足的事情。但设身处地地想,这些高难度的工作,若是按照“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去做,大概没有几项能达标的。
细节为王
        会议记录细化到批准人、负责人、被通知人、一致意见、亟待解决的问题、已完成的任务、后续工作,预算细化到误差范围精确到0.05,一方面感慨栗子的谨慎时,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注意到这些细节呢?
        事实上,要做到真正地关注细节,并不是仔细仔细再仔细就能达标的。一个不动脑子、不涉猎新知识的会议记录者,即使他把会上的每个字都记下来,外加录音,也不能做到书中会议记录的效果。
        要关注到细节,需要的不仅仅是心细,还需要多学习多动脑多分析。不单单是就事论事地分析问题,而是联系各方面的信息、关联进行分析。

项目管理
        本来是打算按照《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里面学到的来归纳总结一下的,想了半天,写不出来。算了,回去再看一遍。
        搭着栗子的这本书,再回去看《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头脑里应该会比较有概念。

展开全文
有用 84 无用 4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看,别人是怎么工作的”的回应

Jessie 2016-08-20 22:12:43

有此类特别实用的书推荐么。谢谢

とう 2014-09-10 08:41:44

@少年包青蛙 不是哎

少年包青蛙 2014-09-09 11:00:47

SICA……
是HUSTER吗?

とう 2013-12-09 12:42:53

@ Keno 内因是主因……真巧 曾经温州一年

Keno 2013-12-08 02:20:11

不要把好书看的太神。。就算我们在工作之前看到什么好书,未必能改变什么。
世界上的道理,说来说去也就那几条 ,大家都懂。好好学习,好好待人,努力工作之类的。而现实是,观念,性格,习惯决定人的行为,而不是什么金科玉律。
书本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而不是把一个人的懒散变成勤奋,骄傲变成谦逊。

我不是在批评某一本书,而是感慨。唯有不断的实践才能让人掌握技能,才能根据书本的指引改变自己的习性。

とう 2013-11-22 20:40:53

@且行且醒 我在微博上有关注 王守清 其他的比较少了

K 2013-11-22 09:45:01

LZ,项目管理方面的达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