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意志战胜暴力_一的力量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一的力量 > 以个人意志战胜暴力
chara 一的力量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29 09:07:47

以个人意志战胜暴力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3-07/28/content_2334204.htm


  小说《一的力量》是关于一个在种族歧视的暴力阴影下成长的5岁男孩皮凯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对抗命运、成长蜕变的传奇。作者是有着澳大利亚头号国民作家之称的布莱斯·考特尼,这是他在55岁动笔写下的第一本带有半自传色彩的历史成长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出生在南非的英国孩子,从5岁开始就处处受种族歧视的暴力对待,一路在朋友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一个想法、一股意志、一份计划和一种决心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小说以小男孩的自述展开故事,我们一路跟随小“尿尿鬼”感同身受他的苦难和成长,感受到因种族歧视而受到的暴力屈辱、成长过程中痛楚,但更多的是磨难之后收获的强大力量。
  作者对种族歧视背后隐藏的暴力问题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皮凯从小在学校经受的种种暴力屈辱,令人震惊的不仅是大人的“恶之平庸”,更有同龄孩子的“无意识”施暴。这让人想起著名的德国学者汉娜·阿伦特著名的“恶之平庸”论述,她曾经参与德国纳粹高官阿道夫·艾克曼的法庭审判,并在《艾克曼在耶路撒冷——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观点。她认为,绝大多数纳粹分子就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甚至是“可怕的正常”。她认为“是纯粹地不假思索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罪犯之一。”这种“不假思索”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只是庞大的纳粹机器的一颗螺丝钉,都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但错误在于恶之平庸更为可怕,因为他们放弃了作为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心甘情愿变成机器,并理所当然地为自己本应具有的独立意志行为后果做托辞。小说中皮凯学校的“法官”和陪审团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表,他身上刻着纳粹的标志,尽管还是个孩子,可他时刻高喊着“奉希特勒之名,我们会把每一个红脖子的浑蛋都送进海里”,这种观念走下去,发展成可怕的“恶之平庸”也不难预料。
  在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经做了一个著名的监狱实验。实验把征募来的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短短6天之后,扮演狱警的变得具有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却变得屈膝卑躬甚至想要预谋造反。这种情境角色对人性有着可怕的逆转效力。小说中的男孩皮凯说:“人类经验中有件事对年轻人来说特别准确,那就是所有的日常工作,无论多奇怪,很快就会变成常规。就像纳粹集中营幸存者谈到那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例行事项,他们渐渐从之遵之,恐惧的日子以此为度,最后似乎成了人生中平常的一段时光”,施暴与受虐都可能会在情境的长期浸染下变成习惯,成为失去独立意志的机器。幸运的是,皮凯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在和这种暴力对抗,“先用脑,再用心,小也可以搏大”。正是这个声音让皮凯的决心变成一股实在的力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控制自己的人生,成为独立、完整并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个体。
  “先用脑、再用心,即使是小也可以博大。”用自己的独立意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认真思考并踏实走好每一步,即使结果无益,但我们坚守住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底线,即便带着结了疤的伤再次踏上旅程,那些血汗也将凝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我们无畏前行,成为改变自我改变世界的正能量。晓雪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