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破 惯 性 发 现 全 新 的 自 己_这辈子,只能这样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这辈子,只能这样吗? > 打 破 惯 性 发 现 全 新 的 自 己
何小桃 这辈子,只能这样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1-21 15:11:37

打 破 惯 性 发 现 全 新 的 自 己

在励志书充斥着图书市场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相信读者已经难以找到一本称心如意的、能够在迷茫时指引你、替你说出心里话的真实、有用的书。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走入书店,明明想找一本能够在困境中获取力量、答疑解惑的书,结果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惑,在书海中愈发的迷茫,夸夸其谈的书误导了太多的读者。
作为一名经常读书的人,我也许久不看励志书。“大同小异”这个词相信已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对这类书下的定义,并非是厌恶励志书,只是优秀的励志书太少,像《秘密》、《九型人格》、《不抱怨的世界》这类书少之又少。香港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认为“读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虽说这话有些绝对,但并非没有道理,读多了励志书确实会被各种所谓的主意所左右,犹豫不决。真正优秀的励志书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会从不同的角度启发你的潜能,让你不断发现新的自己——《这辈子只能这样吗?》恰恰就是这样一本启发式的励志书。
这样一本封面明黄显眼的书号称是“20年来最有营销力的自我突破工具书”且不说是不是20年来最有影响的,但自我突破和“极限潜能计划”的确是挂钩的,是相辅相成的。平时我们相信人是有无限潜能的,我们只是开发了一点点,大量的不可预估的能力还在我们体内沉睡着,有时候遇到危机这些潜能才能被唤醒,当更多地的情况是,这些无法预估的潜能随着人的逝去被带走了,人们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能力。我们当然不能指望着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再去开发潜能,人生能有几个所谓的大危机呢?
我们生活在现在的城市里,压力都很大,时常受制于环境等客观原因。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我们经常会向自己发问:这辈子只能这样吗?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奈在困扰着我们,然后绝大多数人会把失败和受困全部归结为客观原因,并为自己的惰性找到借口和结局——是的,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混着吧。我发现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都市职业通病:经常会感到莫名的一阵沮丧,仿佛被吞噬了一样,无论如何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情;要么就是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或是他人过失,坚决不肯回头看看自己身上有什么不足,就更别提承认错误了;在工作中,也只参与低于自己真正能力的事情,因为这样不必全力以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干嘛要费劲又劳累?还要冒完不成任务的风险……这样的现象太多太多,于是我们的潜能在平庸中愈发深刻地的沉睡着。
相信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写过“常立志和立长志”的作文,也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实际上这正是《这辈子只能这样吗?》谈到的要点,我们经常树立计划制定目标,却往往不能实现,总不能完成工作,得不到成就感,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书中所提到的“惯性挫败”,所以经常会有沮丧的感觉。需知习惯的巨大力量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走向,好的习惯会为你带来幸运,而坏的习惯则会有无穷后患。当什么事情形成了习惯想要扭转则需要克服、突破、意志力等等自我斗争的工具。《这辈子只能这样吗》毫不留情的剖析了人性中种种惯性挫败,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的人生瓶颈,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遇到。而这本明黄色的书以一种启发式的方法向读者展示一种全新的概念“极限潜能计划”,作者克里斯汀是个很有成就的心理医生,在书中他没有进行大量的说教,而是采用不断举例的方式,通过真实的例证来告诉人们:其实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然后克里斯汀采用一种很实际的方法,即手环法来帮人们克服惯性挫败,虽然看起来有点机械有点笨拙,但是往往笨拙的方法十分有效,很多大型企业都在推广使用,效果不错。
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我想当你仔细阅读完这本书,按照书中简单略显机械的方法去试试,哪怕是多次重复,当你甩掉那习惯性的挫败后,会发现你这辈子已经改变了。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