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成为天才吗?_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 > 你真的想成为天才吗?
燃情岁月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23 20:10:23

你真的想成为天才吗?

我一直很喜欢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也对古典关于人生规划和发展的观点很认同,特别是其中提到的能力提升的部分。其中重点提到了《一万小时》理论的观点,虽然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但是怎么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以及必须要联系10000小时有点底气不足。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作者是古典的同事马华兴,他和古典的风格很像,都是很务实的,不是什么心灵鸡汤式的东西,其中看待问题的视角也让人觉得很奇妙。这本书可以看成是对古典观点的一个补充。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六大主题加上四个工具。其中六大主题分别是:能力、选择、行动、情绪、人脉和心智;四大工具:平衡论、象限图、时间轴、金字塔。我分别针对其中我认为对我有启发性的观点进行解读:
1、一万小时理论的核心——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天才的观点,也给了我们普通人希望,让我们透视到了天才的形成秘密——一万小时的重复训练。但是随之而来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比如修理工和清洁阿姨,他们重复训练的时间可能不止一万小时,为什么没有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
这个本书给出的解释是这种练习必须是“刻意练习”,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什么是“刻意练习”?也就是我们要让自己刻意地不断去挑战自己的熟练的边界,让自己走出舒适区,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而且这种练习的一个关键是要有持续客观的反馈,这样才知道自己的状态,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态。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个理论,为什么还是很难?因为刻意练习通常让人们比较难受,而且有时很枯燥,其实这些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本书精彩的地方。精彩的地方是它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成为天才或者通过训练一万小时成为顶尖人才吗?
答案是看个人,不一定。原因有两条:1)真真达到了天才水平的人绝大部分生活是不平衡的,一定是牺牲了生活的其它某些方面,比如爱因斯坦、乔布斯等,你是否真的愿意付出相关的代价。2)多段学习曲线。我们都知道经典的学习曲线理论,就是学习一个知识或技能,开始付出一段时间,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再坚持一下,发现突飞猛进了,提升很快,再继续就会进入高原期。以学习为例,从60分提升到70分和从90分提升到100分,虽然都是10分,但是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取巧的角度而言,如果你不是一定要做到顶尖,后面的10分的得到性价比不高。前面介绍的是一段学习曲线,本书提到了其实真实的学习曲线是循环的多个曲线的连续,也就是在第一个曲线的高原阶段,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又会进入第二个阶段的突飞猛进阶段,如此次下去,两个曲线的交汇点(第一个曲线的高原和第二个曲线的上升)被称为“金线“。真正的一万小时训练中,不是只有一根金线,而是有很多根金线,怎么理解呢?如果你为了让某个技能达到顶尖而训练一万小时,不是说在九千小时时没有什么起色,而在一万小时突然发生突变。实际的情况是训练500小时可能就达到了第一根金线了。在现实生活中,你不需要达到绝对的顶尖,其实就可以表现的很不错了,而这个时间通常是2-3年,所以,对于普通人,比较讨巧的方式是在前两年,快速训练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至于是否要达到更高的水平,你可以自己选择,可以继续,也可以停下来,甚至可以放下这个技能,再学新的,而德鲁克就是这个方面的典型。
除此之外,关于刻意练习,本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刻意练习需要进行设计。他的主要观点来源于《哪来的天才》,他把它更加通俗化,通常有三种类型:
1)音乐法。更具观众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呈现的方式。
2)博弈法。通过“打谱“和”复盘“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和训练。
3)运动训练法。基本功加上特殊情况的应对,比如运动员的训练,要进行基础的肌肉训练,然后再针对特殊情况训练。这个比较适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比如某个领域的专家,一般都会有几本书是他翻烂了的,这个对我自己是很有启发的。
2、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
对于通常我们认为的负面情绪,作者给出了另外一个角度的解读,比如嫉妒,通常我们认为是不好的,佛家讲究“三毒“中也有这个,稻盛和夫曾讲到:三毒不是要完全根除,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因为它们是人的天性,而且少量的情况下会促进人类的发展。而本书作者就重点关注了这些看似负面的情绪对我们的帮助。
嫉妒的功效:1)定位;2)澄清价值;3)平等竞争。以定位为例,想想我们通常会嫉妒什么人?一定是那些和我们背景差不多,但是比我们混的好的人。你会嫉妒习近平吗?我想不会。我们通常不会嫉妒比我们好很多,或者比我们差很多的人。这样你就知道自己的水平了。自卑的土壤可以种出自信的庄稼。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写过一本名著《自卑与超越》,其中提到了很多有成就的人,开始都是很自卑的,也正是在克服自卑的过程中产生力量和超越的,现实中的典型人物是俞敏洪,有机会可以看看他的书中介绍。没有经历过自卑的自信不是真真的自信。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实实在在的书,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们更加现实地去实现理想的书。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