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我鲁商威,振我民族魂_大染坊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大染坊 > 扬我鲁商威,振我民族魂
How 大染坊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05 20:07:57

扬我鲁商威,振我民族魂

这几天在学校忙设计作业,忙里偷闲把《大染坊》剧本又看了一遍,商海沉浮,人情冷暖,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人物的对话和行为透着我山东人的真性情。这本书我读过几遍,几次都注意到一个情节就是赵老三媳妇学骑车、写日记的情节。《大染坊》语言风格鲜明,处处不忘调侃,字里行间有股子山东语言特有的土劲和冲劲,当这语言用来描写一个实际无甚远见却又想要追随新思潮,处处依附男人却又想得到解放的女人时,让人觉得特别搞笑。在写日记的时候东初媳妇总是疾呼自己要解放,要与旧家庭抗争,宛若妇女解放运动之先锋,实际上却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丈夫,而且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家境的殷实还过得很是惬意满足,她实际是将追求新式生活变成了丰衣足食之余的一项消遣。因此,她日记中那些疾呼让人感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成了作者抖的包袱,供读者畅怀的笑料。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正是东初媳妇受过两年教育,却又还不大到位。采芹、翡翠身上无此现象,远宜身上亦无此现象。
所以说,半吊子的文化人,最容易成为屌丝。所谓穷酸腐儒之流,往往都是些秀才或是秀才未遂,再往下只能算是识字,往上举人进士又成了老爷,天天破衣啰嗦却还要舞文弄墨卖骚者往往以这些秀才为主流。

陈寿亭是这本书的主角,不消说自是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人物,要饭的出身,把个染厂干的全国驰名,做人也是知恩图报,半块饼的恩情还了一辈子,正可谓有情义有担当,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是个标准的汉子,我鲁商之楷模。而这真性情和强大的个人能力,要饭是要不来的,他必须有文化的滋润,再有劲的牛要是没个人让它时不时转弯它也犁不成地。而给予陈寿亭点拨成为他灵感源泉的,恰是他要饭时看的那些露天戏,听的那些便宜评书。虽大字不识,可因了那些戏剧评书他也是赏完秦砖汉瓦又观隋唐风月,加上天赋异禀,这就通了古今之变,悟出了自己的行商之道。在激烈的商战中,他因国家民族的弱小而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却总是游刃有余地化解危机,一炮巡河,三言御倭,绳索钢叉,专绊快马。这份灵活诡变,高瞻远瞩,这些戏剧评书功莫大焉。
所以,谁说看小说电影就没有用?就是消磨时间?郝明义在《越读者》里说小说就是用一万字来说明一句话的道理。读小说,成了用读一万字的时间去弄懂一句话。大道理谁都会讲,可是如果不能把这道理放到特定的环境用在特定事情上给予详细展开,这个大道理就是一句空话,毫无感染力。就像大人习惯性地对上学的孩子吆喝句“好好念书”,九成九的孩子不会把这话听进心里。所以这读一万字的时间费得怨不怨?我说不冤。

最后就是这书的总调调——近代民主工业的挽歌。受阅历境界所限,我不爱看悲剧。虽然我大致也知道很多情况下喜剧是理想,悲剧才是现实,但我不喜欢将自己代入小说后痛的心如刀绞。很不幸,这本书最后就是悲剧。小说只要说的是中国近代的事,很少不是悲剧的。陈寿亭的死令人扼腕叹息,一个天才,活活让个国家窝囊死,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是一代人的悲剧,几代人的痛。中国近代工业让入侵资本挤压得畸形,却仍诞生了许多实业救国的英才,只能说中国大地多人杰,可惜龙头已坏,龙鳞再硬也掀不起九天风雷。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最后的结果无非是木秀于林风摧之。在夹缝中生存太难,受人欺压鄙视,亡国之奴不如丧家之犬,自古皆然。国富民强,才有公正。吾所愿:家和,国兴,天下平。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扬我鲁商威,振我民族魂”的回应

山寨博士 2013-11-09 01:01:47

见解独到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