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忆大话管理的一处硬伤_水煮三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水煮三国 > 成君忆大话管理的一处硬伤
Noel 水煮三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1-12 03:01:12

成君忆大话管理的一处硬伤

  上网很多年了,在网上写文字也写了不少,但跟管理有关的着实寥寥。按说这些年一直从事管理工作,写字涂鸦纯粹为了娱乐休闲,尽是些与工作无关的,算是荒废之一种吧。做书的朋友建议我写一本类似《水煮三国》的经营管理的书,有些心动,更多是心虚,毕竟半路出家从事管理,以前在研究生时受过的学术训练养成的习惯,分析也好,阐述也好,都过于追求严谨,难免趣味不足。

  按网上可以采集的关于成君亿资讯来看,他从事管理顾问10多年。《水煮三国》以及后来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开创了大话管理的先河。从这点来说,他写书的成就大过管理顾问的成就。他的大话管理总结出了自己的分析工具,把员工性格区分为力量型、活泼型、完美型、和平型,分别对应他的两本书里的角色:曹操和孙悟空是力量型的代表;刘备和猪八戒是活泼型的代表;诸葛亮和唐僧是完美型的代表;孙权和沙和尚是和平型的代表。如果让文学院或者史学院的读者来读他的大话管理,估计要吐血。不过好在书本来就不是写给文学或史学的圈子看,而是管理圈子。

  今天下午在MSN上碰到昆明的一位工程设备管理人,我们从PDP谈到心理测评对职业选择的帮助,以及如何甄别专业的测评服务提供商。最后,他总结到,他认为自己是典型的完美型,并问完美型应该避免什么。乖乖隆得冬,成君亿还真把这性格四分法通过大话管理流传出去了。我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竟然也被问噎住了。我到底是没搞清楚性格四分的尺度在哪里。好在唐三藏是师徒四人,正好组合成一个F4,好多做团队培训的课程都引用了唐僧师徒四人西游历程来阐述和灌输团队(管理?激励?)的要领。

  在《水煮三国》里,附会曹操煮酒论人才引出这性格四分。书里写道:

  刘备奇怪地问:“曹总为什么这样评价他们呢?”
  曹操说:“我会性向测评啊。什么是性向测评呢?就是对一个人进行性格倾向测试,评价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性格与职位之间是否匹配。有一句名言是怎么说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谓命运,其实是人自己的性格之使然。”
  刘备是第一次听说性向测评,好奇地说:“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我在学校倒也听老师讲过。今天听您这么一说,原来一个人性格还能测评,确实有意思!”
  曹操说:“经过测评,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优点,他就能扬长避短,从而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有所作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知道员工的优点,就能知人善任,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此相反,如果我们知道对手的弱点,就能避实就虚,打击他的要害。”
  刘备问:“那么,您是怎么测评的呢?”
  曹操说:“我把性格分为四类: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你刚才提到的几个人:袁绍是完美型性格,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些都是他性格上致命弱点,所以迟早会失败的……”

  ——《水煮三国》,P105,中信版

  成君亿从事了10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却对“性向”望文生义,有些令人咋舌。(不过,估计对“性向测验”中的“性向”能正确理解的读者不超过5%)。几年前,跟在司马南案前马后的体育局科研所的研究员李力研就曾经对“性向”望文生义,他以为“性向”是性倾向。而成君亿则以为是性格倾向。在人事测评系统里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顾问要不熟悉人事测评,那含金量也忒低了),通常会集成几套测验,一套性格测验(16PF,CPI或近几年流行的MBTI,前面提到的PDP也属这类测验),一套性向测验(Aptitude Test,GATB、DAT,现在国内普遍采用SDS为蓝本的改编测验量表),其他的根据需要或者含一套社会愿望量表测试(即所谓动机测试,对筛选直销人员或中层以上主管很管用)、或者含一套智力测验(通常使用瑞文推理测试)。这里面集成的Aptitude Test,性向测验,我通常使用它的另一个直观的译名:能力倾向测试。能力倾向测验区别于能力测验,能力测验考察当事人是否具备某一方面能力,这跟训练和经验有关;而能力倾向则不同,它测试的是当事人是否具备掌握某些能力的潜力和可能性。

  所以,成君亿借曹操的口由“性向测验”推论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谓命运,其实是人自己的性格之使然。”的结论来,确实需要一点头顶金鱼的勇气。其实,他老老实实使用“性格测试”,此处硬伤当可避免。

   不过,硬伤归硬伤,他开创的大话管理,既要有深厚的文学铺底,又要深谙管理之道,文字功夫更是不可或缺,这点就够我佩服和学习数月。书商朋友建议我写本类似的书,我其实担心的就是在轻松的文字底留下“硬伤”,导致以讹传讹。

  所以,身边的人曾屡屡诟病我“太理想主义”,我的理解是:在杜绝自己的文字以讹传讹方面,还是保守一点好,尽管会吃一些亏。

展开全文
有用 11 无用 6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成君忆大话管理的一处硬伤”的回应

锦衣夜行 2012-04-24 09:42:49

越是了解人性的人,越不敢断言人性,这是我的理解。书籍仅供参考

林中静流 2011-10-09 20:46:25

跨越了好几年啊 = =、、、、 2006

马猴 2009-07-15 10:53:15

呵呵,你还真不愧是研究生啊

Eddyzheng 2009-04-16 04:02:52

善意提个醒,以便后来者能判断。有些台湾或香港的译法与大陆是不同的。尤其在人名上面。不信的可搜搜肯尼迪,这是大陆的版本;香港一般称之为甘乃迪。
有些事以为自己明白了,慢慢发现,好彩没乱说,要不,这人可丢大了去了。

西窗挂浪 2009-01-31 18:57:07

读了至少懂了什么叫性向测试了

星辰曦阳 2009-01-30 19:28:15

由选段来看,李立研和司马南也就这点水准,只能挑别人的文字毛病。

卓傲影像 2006-04-03 15:32:07

玩玩~~

Noel 2006-01-12 12:19:55

CKY还真把李立研的书找出来了

强!谢!

Cky 2006-01-12 09:58:42

我本人非常佩服这些“年轻的”心理学家,一夜间给中国人“引进”、“创作”或“编著”了如此众多之“情商”作品。速度太快了一些,人马也太多了一些。正是这些小小的“反常”,倒让人怀疑事物的本相。我的疑问是,莫非这种“情商”理论家们,犹如“地下工作者”,早就潜心在中国大地,久久思索,苦苦等待,一伺机会成熟,借着“情商”,一个个都从“地下”蹦了出来?
  读“情商”著作,终于明白了事实真相。原来,他们并不是潜心很久思索很久,而是突然间来了“灵感”,要宣布“智商”落伍,从别人那里“挪”了一大堆东西。
  何以见得?看看书中的“照抄”都不下功夫的痕迹,就可知道。
  这里仍以杨博一先生“编著”之著作为例。
  谁都知道,在中国大陆,发表著作,首先要“书写通俗”,最起码要用“标准”和“公认”的汉语文字,不能使用各种令人歧解的怪文怪字。这是常识。
  然则,我们这位“情商”理论的“编著”者,却不是这样,仿佛他不是中国人,最起码他不是中国大陆人,尽用些读者必生歧解的词语。比如我们大陆统一将量子物理学家Heisenberg,Planck分别叫做“海森堡”和“普朗克”,将心理学家Skinner叫做“斯金纳”,将著名篮球运动员Johnson叫做“约翰逊”,而我们这位“编著”者,却分别叫他们为“黑森堡”、“派拉克”。“史金纳”和“强生”。“强生”一谓,兴许真还更接近英文发音,但我们大陆谁也不那么去叫,我是搞体育研究的,对这位“强生”,就十分陌生,而对那位“约翰逊”倒是格外熟悉。我因为不懂“量子力学”,自然也就不知道什么“黑森堡”,我差点将其理解成“黑森林里的城堡”。
  还有,对美国大学的称谓中,我们大陆都熟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而我们这位编著者,却将这两所学校叫做“史丹福大学”和“加州柏克莱大学”。如果我们不是尚有些“知识”,一定要上这位“情商”理论家的当,会以为美国又为世界创造了什么新的大学。
  更有甚者,这位“大家”,还将“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莫名其妙地叫做“性向测验”,我怎么也看不出“智力”与“性向”之间有什么联系,莫非“智力”本身还有什么“公母”的“性别走向”!
----------------
司马南、李力研-->太乙宫黑幕-->第十二章:庐山真面,再论“情商”

Noel 2006-01-12 03:37:11

算不上书评,一则博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