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诞生_科学的灵魂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科学的灵魂 > 科学的诞生
导爷 科学的灵魂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9-02 18:09:43

科学的诞生

资本主义近代社会以来的几百年来,人们都普遍认为科学就是简单追求真理,用人类的理性来解释世界,仿佛科学本身就是客观的真理,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看法,而同时在人们的历史观点里面,大家普遍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势力。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一直以来使人们普遍认为在中世纪的历史上,现代科学的萌芽和发展都受到了宗教势力的迫害与镇压,宗教是科学天然的敌人,这种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点现在依然是普通人对于科学以及科学历史的理解。然而在科学哲学与历史学界,这种实证主义的观点早就被摒弃,首先是波普尔提出了他的著名的证伪理论挑战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理论,后来科技哲学的发展出现了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范式》。这本书中作者提出的科学范式理论是对科学的客观性和理性的颠覆性叙事,在该书中作者将神圣的科学归结为一种思维的范式,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和模式,这种对科学的解释无疑是对科学的客观性的挑战。在近代科学发展到一定高峰的时候,科学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宗教,对于科学的迷信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大的崇拜与宗教,这种对于科学的迷信其实已经人类历史面临着一系列的晚现代化疾病,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核武器的威胁,人类生存空间的恶劣等等,实际上是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对与科学力量崇拜的结果,与此对应的是一些学者们对于破除科学迷信的追求,这种破除科学迷信的努力是要破除科学在人们心中的神圣性,首先是从理论上探讨科学究竟是什么,例如库恩的范式理论以及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而另一方面则是还原科学历史的本来面目,《科学的灵魂》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对中世纪科学历史,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观了传统观点对于宗教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给出了科学历史的另一种解释角度,特别是科学与宗教历史的另外一种解释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科学本身的真正的历史。
人们普遍的观点是科学本身破处了宗教迷信,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宗教的理性化最终破处了宗教迷信,而宗教的理性化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马克思韦伯在他的著作里面就重点强调了西方的宗教精神与资本主义的互动关系,当然近代资本主义当然包括近代的科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宗教信仰是贯穿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当然也贯穿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本书作者在书中讨论了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而更重要的是她通过手稿日记等一手资料的整理查阅研究分析了这些科学巨人做出科学创造的背后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动力。正如一篇文章说的那样,作者是以三种基督教化的世界观,即被阿奎那所吸纳的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被经院哲学化的新柏拉图主义的世界观,以及笛卡尔式的机械世界观,来诠释科学与信仰的互动。她的重点不是说科学家们发现了什么,而是以科学家的日记、手稿,来讨论他们的动机和精神世界。因此这本书讨论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宗教信仰,如果作者的观点仅仅止于此地,那么这本书只是一本简单的兴趣读物,让我们了解了一下科学家们的宗教信仰,而作者的观点却远远不止于此,她所要解释的是整个历史时期宗教,信仰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作为精神层面的主观的信仰与宗教对于所谓客观的科学究竟有什么影响,这才是本书着重要探讨的问题,也是科技哲学一直关注的问题,本书的突出之处就在于给了传统的科技史进行了新的阐释,这种阐释其实是对现代科学迷信的反抗,我们在前文已经学过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迷信的实际上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大宗教,对于科学和宗教的描述正在被唯物主义的科学观所垄断,这本书的作用就是打破这种迷信建立的历史基础,让人客观冷静的对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正确的认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我想这也是作者最希望看到的,那就是人们能够客观冷静的对待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本书的作者有两个人,一个是兰西•佩尔斯(Nancy Pearcey),一个是查理士•撒士顿(Charles Thaxthon) 。第一作者是前者,作为本书的主要作者,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作者。兰西•佩尔斯是美国的科学史研究学者,帕斯卡尔研究中心编辑,与很多的西方学者以样,她本人也是一个信教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是一味的为教会为宗教辩护,而是客观公正的还原科学与宗教的历史,以事实充分的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本书值得学习的地方,那就是详实的事实考据,而不是简单的臆想推测和逻辑论证。
这本书对于普通读者最大的冲击就在于让你认识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科学的发展历程,让你窥到科学的本质,同时颠覆你传统观念里的科学与宗教与主观精神与信仰的关系。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原来在科学发展的本质下其实是观念的首先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精神层面的信仰的改变促使了科学的转变,也就是科学实际是进行的是一个以信求知的发展过程,实际上甚至今天西方科学的发展的基础实际上是建立在基督教对于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在世界历史上,我们可以通过对东西方历史发展的比较指出在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宗教信仰乃至精神世界扮演了怎样重要的作用。本书只是从西方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宗教信仰与科学发展的特殊关系,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联系东方科学发展的历史,或许可以更好的说明作者的观点。
从西方来说,本书重点讲述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解的西方的科学的发展历程。本书对于科学历史的理解无疑是大胆的,但同时又是不失真实的。我们来分析作者的观点,从科学的起源到科学的发展,我们将从历史中看到宗教信仰与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关系。首先来看科学的产生,李约瑟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在古代的实用科学领先西方几千年而最终没有发展出来成体系和理论的近代科学,反而是西方发展出了整套的近代科学理论?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从李约瑟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就有很多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领域都给出了的自己的解释,然而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对于西方近代科学产生的解释却让人想到这一点也许与信仰有关,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整个西方科学的发展都是观念先形成,最后实现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库恩的范式理论与这个说法其实极其相似,只是这里的范式具体到了某种信仰。先从古希腊的科学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的观念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古希腊最早的数学发展于几何学,就在于古希腊的人们相信世界最基本的就是几何图形。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数字的完美性的尊崇,这是他们的精神信仰,所以他们一直拒绝对于无理数的研究和承认。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三世纪的数学家)崇拜整数和简单分数。当一个弟子发现根号2以后,这对于与中国人的勾股定理争夺三角第一定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来说,从等边直角三角形到根号2不遥远,毕达哥拉斯极其恼怒,故事说他先是严厉地秘密地警告他不能扩散。在当他最后还是扩散后,毕达哥拉斯处死了他,这即所谓毕达哥拉斯丑(Pythagoras Scandal)。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很强烈的科学背后的信仰问题2,毕达哥拉斯学派实际上是很容易能够发现无理数的存在的,但是他们的信仰阻止他们去发现无理数,甚至是即使是发现了也故意去遮掩,这个故事实际上直接指出了我们深信无疑的科学的客观性。实际上古希腊的科学的发展的信仰色彩是极其的浓厚,除了我们在这里提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完美数字的崇拜,古希腊的还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影响后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那就是亚里斯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这两个主义在后来的科学发展历程中经常看到。当然对与二者的及继承实际上就不可避免的是在继承它们的精神信仰的内涵。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柏拉图主义以及它的影响,柏拉图主义是数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数学哲学观点,它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此后在西方数学界一直有着或明或暗的柏拉图主义观念。柏拉图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的对象就是数、量、函数等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作为抽象一般或“共相”是客观存在着的。柏拉图认为它们存在于一个特殊的理念世界里,后世的柏拉图主义者并不接受“理念论”,但也认为数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们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的思维的永恒的存在。柏拉图主义在西方近现代数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一些数学巨匠如G.康托尔、罗素、哥德尔、布尔巴基学派基本上都持这种观点。可见其影响之大,也可以看见信仰观念对于科学的发展趋势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我们再来看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实际上在古希腊以后的长期的中世纪西方科学发展较缓慢,但是在最近的几百年却出现了爆炸性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那么近代科学在此时间产生与快速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什么呢?这本书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用史实驳斥了宗教初期对于科学残酷迫害的论调,通过对牛顿,伽利略以及哥白尼的经历的书写与重新还原告诉了我们一段真实的科学发展与科学和宗教关系的历史,这种讲述实际上颠覆了很多人的价值认同。基督教在这里无疑是不得不提及的对象了,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一个是希腊文明,一个就是圣经的希伯来文明。来自埃及亚历山大的新柏拉图主义对于基督教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新柏拉图主义是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学说与圣经的一神论实际是一致的,都是确定了一个绝对存在,这个绝对存在可以是圣经里的上帝,也可以柏拉图所说的绝对的理性的集合,也可以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甚至是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因为这一种事物实际上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唯一的绝对存在。中世纪神学建立在这样的一神论的基础上,与东方的和古希腊的多神论存在明显的不同,在一神论的架构下,唯一的神圣就是上帝,而其它的万事万物都是上帝有规律的创造物,是非神圣的,是规则的,是可研究和感知的。由于圣经的这种反崇拜的思想是西方世界里的大自然成为了一个可感知可阐释的对象。上帝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可感知的世界留给我们生存与研究,这就是基督教中近代科学诞生的精神前提。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东方文明或者一些原始的宗教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原始的自然崇拜,在原始宗教里面的神树神兽等等,东方文明倾向于将世界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神秘的,中国的五行学说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自然物作为崇拜的对象,印度教对于牛的崇拜,伊斯兰教对于猪的崇拜,都是这种对于自然的神秘崇拜的表现,如果将自己置身的世界看作是神秘的,那么很显然对于世界的了解只能限于简单的利用,而无法深入的进入进一步的理论探究,因为你研究的对象在你的眼里是神秘神圣的而不可侵犯的。这其实也解释了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科技。而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观点,这种在西方早期文明中难以见到的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的观点,在东方文明中存在了这么长的历史,其背后就是对自然神秘的不可以预知。其次是基督教神学中对于物质价值的承认,这也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圣经中上帝创造的物质世界才是世界的最初形态,也是上帝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西方文明从来不贬低物质世界的价值,这就延伸到西方文明对于实际科学研究的支持。而反观中国和东方,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其实技术人员,文官制度在中国这个国家极端发达,造成了整个国家在精神层面的发展巨大,而对于物质层面至少不是积极的评价态度。对于物质世界的价值认识的不同也造成了对于科学的不同的态度。在圣经的范畴中,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研究上帝的创造物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是荣誉上帝的方式。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深层次动机了,在上一段的末尾我们提到在圣经世界里面研究物质世界可以更好的荣誉上帝,是荣誉上帝的一种方式。经过对西方科学历史地分析,作者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终极的精神动力,他们发现,所谓现代科学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恰恰是宗教内部分化的产物。这个观点有充分的历史证据来证明,我们不能否定的事实是在中世纪很多著名的科学的大发现实际是由教会的教士完成的,他们不仅是神职人员,他们中很多事学识渊博的学者,里面不乏天文学家,数学家等等,而我们熟悉的哥白尼本身就是主教,伽利略与罗马教廷关系密切,而牛顿则是虔诚的基督徒。宗教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其实从基督教的教义来说是合乎规范的,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基督教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的荣誉上帝,而研究上帝的创造物无疑是荣耀上帝的重要方法。这种认识尤其在新教中得到了更好的认同,新教领袖加尔文曾经说过:“我们需要技能和劳动,去认识天体的运作,它们在天空中的本位,和衡量它们的间距,在意它们的特性”。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莱布尼茨等作为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的科学理论也都是试图以柏拉图主义的方式确立对上帝的信仰。神学目的不仅是他们科学创作的最初动机,而且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也一直是在神学背景下前进的。在新教的影响下,这种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来荣耀上帝的方法得到了更多的认同,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就提出在新教的影响下,人们行为的信仰冲动就是以更有效率的组织荣耀上帝,而近代科学的发展更是符合这个提法。科学研究被视为敬拜和事奉上帝的神圣职业,成为基督徒“文化使命”的一部分。说到这里,我们发现原来宗教与科学的远远如此之深,宗教对于科学的促进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宗教对于科学的迫害呢?
当然作者没有忘记这个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在论证宗教对于科学的促进的时候作者就举出了很多的事实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宗教极端迫害科学的认识,包括伽利略哥白尼的著名人物的遭遇,本书都通过史料作了具体的说明和解释,这些无疑是颠覆传统观念的,当然作者的理论也来源于这些颠覆性的事实论证。
从整本书来看,作者在多个领域和多个历史时期考察了宗教对于科学产生发展的影响。其中重点讲述了几个影响科学发展进程的研究领域,如数学领域中毕达哥拉斯传统,近代天文学、力学、非欧几何,二十世纪物理学、量子学与基因生物学等,作者都对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作了细致的论述。
当然本书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在这里只是简单的做一个介绍,在看到作者论证宗教信仰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密切关系后,我不由联想到中国现在的科学发展或许真的是缺少超越的信仰来支撑,而拘泥于现实环境,也许是其难成大气的原因。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科学的诞生”的回应

羊的门 2010-12-02 20:43:16

有时间了要细细研读。。

2010-11-23 21:20:33

这本书对于科学的挑战真是非同小可啊!虽然不知道所谓的事实是否是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信仰的重要性!

欧野室主人 2010-09-02 20:41:35

倒爷,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