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_别忘你也曾野心勃勃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别忘你也曾野心勃勃 > 做自己
子非鱼 别忘你也曾野心勃勃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1-09 17:01:20

做自己

《别忘你也曾野心勃勃》是《Choose Yourself》的中文名。这是作者 James Altucher的博客精选集。我之前以为选些热门网络文章凑成一本书这种事也就在中国这种充斥文字垃圾的国家才有,没想到在美国也是大行其道,当然,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日渐普及的网络和逐代浅薄(自甘被愚昧)的网民。买这种快餐书也是为了凑单,但看完之后,觉得这份快餐性价比挺高——至少作为励志书,教会了你很多方法论,虽然不成体系,但也好过只能起到按摩心理,自欺欺人的(很多豆瓣网红写的)心灵鸡汤。

*插播福利*
这本书其实不需要买,如果你看得懂英文的话,作者的个人网站上发布了全部的文章,而且还在持续更新中,网站在此处:http://www.jamesaltucher.com/ 。

这类书(博客自选/精选集)基本上遵循相同的成文模式:一个故事+两句振奋人心的话+几条简单的操作规则 = 心想事成的人生。

一个故事
故事,一般都是从“我有一个朋友……”开始,要么就是“某个偶然的场合,认识了某位大牛……” 这位朋友一开始呢,过得很糟糕,很失败。机缘巧合,某一天突然心灵福至,开始按照一些简单的信念改变自己的生活,持之以恒,多日(几年)不见之后,他已然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整个人也开朗起来啦。

一两句箴言
振奋人心的话,要么是通过故事主角的口中传递给读者;要么是作者本人现身提点,升华文章主题。

几条简单的操作规则
几条简单的操作规则,类似“从现在开始,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或者“ 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人生从此大不同”。 书的前半部分呢,这种正确的废话(道理)总是通过一个个失败的主角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然后给出年轻人的建议;书的后半部分呢,就是将这些话,进行再阐释:比如为了培养出好的习惯,你应该怎么做,避免做什么;如何坚持等等。从抽象的道理,细化成可执行的操作步骤。看完之后,会让你有一种感觉:只要我按照作者的方法来,我也能够拥有健美的身材,找到理想工作,成为百万富豪,最终幸福快乐。

没错,这本书也毫不意外地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但他毕竟给出了一些在我看来还不错的新建议:

尽量沉默
不要低估了长时间保持沉默的力量。
噪音加载的年代,这是一个鲜有人提的建议。无独有偶,我半年前曾在《邓小平时代》(傅高义著)中读到,晚年的邓小平为了保存精力,尽量保持沉默,几乎很少与讲话,包括家人。

减少说话,会让你在说话之前不得不思考,该不该说这话;该说怎样的话;该如何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减少了与别人的冲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说出来的话,会代表我们成为我们的立场,而这话,很大可能并非你的观点,而只是你在转述别人的观点,为了减少无谓的争辩,尽量沉默是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此外,想清楚是否该说话后,你就同时想清楚了该和怎样的人交往,这也是帮你节省时间的剃刀法则。

对于年轻气盛的人来说,尽量沉默,留下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或者静下来专注于一件事情,才是做正确的事。这半年来,我亲身感受到过这一建议的好处。

成为一个创作者
创作者从不休息。无论你做什么,也无论你在创作说明,随时随地都要接受别人的试听。每一次创作都是去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无论如何,你最重要的任务,是全力展现自己,以图通过别人的试听。
这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至少在我看来,一个人去努力习得什么,不应该只是为了表现,而更多是为了内心的愉悦。不过,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我也觉得非常无力。毕竟这也只是我从另外一本书《成功、动机与目标》(Succeed: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这本书中得来的观点,作者通过一系列严谨的社会科学的统计观察证明:“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对比来说的话,后者更容易坚持,并获得成功。

在我看来,认同这条观点的前提条件是——你在进行的创作,是你真正热爱的事情。

此外认同这个建议的原因是:我同意作者的另一个观点——中产阶级正在消失,如今任何领域都不再真正需要全职工作者。而且,我认为这一趋势还将愈演愈烈,只要芯片领域的摩尔定律继续发挥功效,各类新材料(例如石墨烯)能够被真正商用,未来人类实际上将完全成为机器的附属,所要做的要么是维修机器,保证后者的正常运转;要么就是成为创意人才,让你的创意能够为资本所赏识,交换到你想要的资源。

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任何人都应该开始创作,成为像伍迪·艾伦,或者贾斯汀·比伯那样的创作者。一如伍迪·艾伦曾说过的:

80%的成功人士都擅长主动出击。
好吧。说到底这又是一本成功学的书,封底右下角的上架建议也是:励志·社科。

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不是吗?多搜集不同“成功人士”的建议,尤其是你想从成为的那类,然后模仿他/她,难道不也是一种可能的路径吗?

你过去最好的想法,成就了现在的你。因此,要想走出困境,你首先要把自己之前的“最佳想法”扔到一边。
此外,作者还通过甘地的故事告诉我们: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不要随意给出任何建议。
那么以上我比较认可的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我践行过的,并有所受益的。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做自己”的回应

已销号 2016-01-10 17:48:50

这本书被低估了~
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