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绵延与线性_时间的观念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时间的观念 > 【读书笔记】绵延与线性
陈毓秀 时间的观念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09 21:09:30

【读书笔记】绵延与线性

                                                                                                



时间在希腊文里被写作χρόνος(chronos),在古代奥菲斯教看来时间是产生一切的第一位的东西。古代希腊人认为生命即生长,凡生长必指向一个目的,唯有理解了目的才能理解生命。因此目的论是希腊思想的一大特色,每一个生命具有其目的,宇宙也具有目的,而所有目的都指向不死不灭无变化的本质世界。希腊人惊赞生命,却是以追究本质世界的方式使生命获得意义,生命的概念通向本质、存在、理念、形式。



与中国相比,希腊的历史意识无疑是淡薄的,由于他们相信循环的历史观念,因此他们将时间比附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圆圈,历史事件会严格地周期性的重复,从前发生的故事会在下一轮周期中完整的重复。循环同时意味着两种事情:既有某种变化之物,也有不变化之物,循环是变化与不变的统一,但在这统一中不变作为对变的克服而占据上风。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第一个提出了灵魂不朽的观念,在他看来肉体朽坏是不可避免之事,但灵魂不朽和重复投生赋予了生命更为永恒的意义。



究其原因,恰如柯林伍德所说,希腊人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才能写作历史。在一个充满动荡变乱的年代,希腊人对非永恒有鲜明的非凡感,但这种印象带来的是对流变最深处的恐惧。被希腊人坚持的循环时间观其内在动机在于追求永恒和不朽,以抗拒流变,因此其本质乃是取消时间。然而循环依旧是在流变当中追求保持同一和永恒的可能性,所以并不是真正达到对永恒的追求。灵魂并不能使人感到安慰,柏拉图多次表示不要追求反复肉身化,而是直接留在理念的领域。要想获得真正的不朽,仅仅守住肉身的无限循环毫无意义,真正要紧的是固守住没有任何流变的理念本身。因此,他们追求永恒不变之事,而将流变预以扬弃,他们特有的方式是建立一个超越的世界,在这个流变的世界没有流变,没有时间,而眼前这个变迭迅速的,令人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世界,只不过是感官上的幻觉。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世界尽管充满着变化和流动,但他们遵循着一般规律,确定的不变的规律支配着变化的世界。实在被确认为一个不变的世界,而经验的变化之流被解释成那些永恒原理的排列和组合,事件的时间性和历史性丧失其本身的意义,哲学家将视角放诸于超越时间的恒常规律之上。时间被降格乃至消除,随着流变被淡出哲学家的视野。巴门尼德甚至否定了变化的真实性,铸造了一个永恒的不变化的世界,只有存在存在,非存在者是不存在的,而本质世界是唯一的存在,其余皆为幻象。柏拉图继承了先辈的观念,认为只有理念的模仿者才有时间可言,时间是永恒的运动,并且需要被摒弃。本质世界的确立,使时间从形而上学当中被排斥出去,成为纯粹的物理时间。而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体系当中,时间无关紧要,他不是变动的原因和动力,反而是事物毁灭的标识者,他无限地流动,不会有终结。



在整个古希腊世界,时间就是这样一种物理时间:它是一种引起万物展现与消失的特殊的物理存在者,即一种自在的物理之流。直到牛顿的绝对时空,还是如此。由于整个现象世界都是在时间中展现出来的,即使是万物初始之根基其本身也是变化的,因为它也是在时间当中。对本质世界的无比推崇,越发使得整个现象世界在时间之河里摇晃起来,陷入了变化无常的严重不确定中。



但这给基督教信仰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首先是给现象世界的真实性与上帝的自由存在带来了冲击,逼迫基督徒们不得不思考到底什么是时间。如果上帝在时间中,他甚至就要受时间的支配,因而不是自由的。如果假定上帝不在这种作为自在之流的时间中,上帝又是如何知道时间中发生的一切?那上帝是在无时间的意愿中料知时间中发生的一切吗?这意味着上帝的意愿里有时间秩序。但是,没有时间的意愿如何会有时间秩序呢?

 

罗素在比较基督教与希腊时间观的差异时指出:“无中生有的创造,对于希腊哲学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当柏拉图论及创世时,他想到的是一种由上帝赋予形相的原始物质;而亚里士多德也是如此看法。他们所说的上帝,与其说是造物者不如说是一个设计者和建筑师。他们认为物质实体是永远的,不是受造的,只有形相才是出于上帝的意志。与此相反,圣奥古斯丁像所有正统基督教徒所必须主张的那样,主张世界不是从任何物质中创造出来的,而是从无中创造出来的。上帝创造了物质实体,他不仅仅是进行了整顿和安排。”

 

在《旧约·创世纪》里,上帝在七日创世作为时间中非凡的存在被凸显出来。柏拉图的创世是逻辑自然而然的结果,有形式,有质料,于是有了世界,创世在时间长河中被一笔带过。然而基督教的前身犹太人素来居无定所,因此有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意识是作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根的存在。在旧约里,创世不仅是这个精致的世界的端点,更是发动历史运动的源泉。由创世发动的时间之流,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是绝对不可预见的。而《新约》里,上帝多了拯救、救恩的普世意义,借基督耶稣的诞生、受难洗清人类身上的原罪。于是时间又围绕着基督耶稣为基点,具有世界史的视野,一切地方史/特殊主义都被耶稣的救恩所覆盖,等待着必至的审判。于是,时间成为了线性的过程。



线性与循环的时间观是彼此格格不入的,奥古斯丁认识到倘若基督降生、受难以及再临是无限循环的,那么我们希求救恩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同苦难作斗争以获得上帝的爱的希图,在宇宙的无限循环里而变得十分浅薄,如此我们又怎么可能认识到上帝的爱?奥古斯丁,这位拉丁教父时代最伟大的教父时代花了十五年时间,写作了《上帝之城》,驳斥道:基督死了,因为我们的罪恶,永远地死了,只会在末日的那一刻才会活过来,唯一一次再降临。

  

 同样是拯救,古希腊不相信肉身能在循环的时间里获得救赎,而是灵魂在与超脱此岸的彼岸中永恒。它的拯救是空间性的,而非时间性的。基督教却认为肉身能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不朽,有朝一日,死去的人们统统会复活。 基督是历史的终点,又是历史的目的。对于基督徒来说,未来是值得期待的,所谓苦难并非完全不可接受,“末日”先行在现在当中,而又与基督降生的记忆结合在一起。



那时间又是什么呢?如果时间并非在我们之外自在地存在着,那么,它又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奥古斯丁大胆地认为时间只是我们的思想的伸展或延伸,因此,时间实际上只存在于我们的思想,那往昔被误认为是流动的现象世界牢牢稳固。时间是一个意识视野:在这个视野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当下的事物,而且能理解过去了的事物,同时还能看到将来的可能性。但又不存在过去、现在、将来之分,只有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一切都指向现在,除现在以外别无他物。过去的爱与未来的怕,与今天漫不经心的羞怯,俱成一线。



上帝不在时间中,他当然也不会是在时间中知道时间中发生的一切,虽然他的确知道一切在时间中发生的事物。时间的内在化,回答了上帝不在时间之流当中的困难,时间对上帝而言根本不存在,上帝是绝对自由的。既然时间只是我们的思想-意识的伸展、持续,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时间与我们一样是被造的,有了我们这群被造物,方才有了时间。上帝是超时间的存在,因而上帝是在时间之外创造了时间,并且是在无中创有。因此,上帝是在时间之外创造了时间中的一切,并且是从无中创有。因为一切“有”的东西也就是能在时间中显现的东西;虽然这个天地世界是在上帝创造人类及其意识之前创造的,但它们却能在内在时间中显现出来,因而是“有”。但是,除了这个世界外,也就没有任何更多的东西能在时间中显现出来,这意味着,除了上帝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外,就是无。所以,我们可以说,也只能说,上帝是从无中创有。换句话说,以为上帝的确是超时间的,所以他是全知全能的,因此他所创造的世界必然是真实不虚的。



虽然基督教坚决反对循环历史观,但是中世纪的农民以其朴素的循环观念坚决抵抗教会的信念。农业经济占主导的社会,周期性的四季轮回自然是最直观的印象。辗转到了近代,技术革命与启蒙运动又变革了人类的时间观念,能够持续不断工作的机械钟表的出现,使一昼夜均等二十四小时的计时制得以推行。一种经年不变的、各地统一的计时体系,开始取代从前临时性的、局域性的计时体系。时间脱离日常生活的制约,从新还原为物理时间,成为一个独立的客体,时间的客体化与人类世界的客体化同步进行。



这个时代与其说是以蒸汽机为象征,不如说是精密的钟表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髓。钟表是一切机械之母,钟表技术是一切机械的基本制造技术,钟表行业提前预习了大工业时代的运行机制。拉开近代科学序幕的天文学革命视钟表为世界的原型,开普勒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的目的在于证明:天上的机械不是一种神圣的、有生命的东西,而是一种像钟表那样的机械,正如一座钟的所有运动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摆锤造成的那样,几乎所有的多重运动都是由一个最简单的、磁力的和物质的动力造成的。”尽管时间的均匀性只是一个理念,却是技术时代的一个特征理念。





钟表同时提示着两种时间观。钟表的物理过程是循环运动,它是牛顿力学的模型化,牛顿至死至终都相信历史是不断循环反复的。因此,就其物理机制而言,它可以向人们提示万物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观念,但它在社会中的运用却指向另一个人工的时间。钟表的物理学支持循环观,而它的社会学却支持线性无限观。学者们因此倾向于循环观,而商人们则主张线性观。 由时间支配的技术社会也展示了技术产品不断累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景象,它显示了一切都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历史延着上升的路线发展。钟表社会学的、单调乏味、线性推进的时间观念,与人类社会无限进步、不可逆转的单向时间观相结合,构成了技术时代典型的时间观,斯宾格勒称之为浮士德时间观。这种时间观由于远离自然的生命节律,而受到怀旧思想家顽固的、坚持不懈的反对。但,反对无效。


展开全文
有用 9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