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 笔记_科学的结构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科学的结构 > 《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 笔记
江绪林 科学的结构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20 22:02:43

《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 笔记

       真佩服老徐居然把这么厚的本书给翻译了出来。此处只是阅读了一小部分的记录。

前言

      本书的论域是分析科学研究的逻辑及其智慧产物的逻辑结构。科学逻辑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1.科学说明之本质;2.科学概念的逻辑结构;3.对各门科学中的知识主张进行评价。本书只涉及第一部分。

“向读者表明:在科学智慧的运用中,仍然有一个基本的逻辑连续性;部分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基础,以使他们能以一种明智的精神评判那种(往往以某种‘高级智慧’的名义)反对科学理性的当代批判思潮。”【Nagel,<科学的结构>,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第003页】

 

第一章 导论:科学和常识

        世界的许多方面的可靠知识,并非只是等到近代科学出现之后才获得的,“那么科学还有什么独特的优越性呢?”【1】不是对终极真理的信念。通过考察“前科学知识或常识”与“科学知识”不同的一些方式。1.科学是条理化的常识。“正是对系统的、可由事实证据支配的说明的渴求产生了科学;…科学试图发现并以一般的术语系统表述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的条件,而对这些起决定作用的条件的阐述就是对相应事件的说明。”【4】4.科学通过重新塑造日常语言,以减缓其不确定性。5.当常识主要关心事件对人们特有的价值问题的冲击时,理论科学并不这样偏狭。6.科学的结论是科学方法的产物,而“科学方法的实践在于遵循那种为作出实验发现或为确立的事实材料找到令人满意的说明而制定的规则。”【13】

 

第二章 科学说明的模式

     说明是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

      说明可分为不同的逻辑型式。1.演绎模型:具有演绎论证的形式结构,被说明项是说明前提的逻辑上必然的推理。是公认的真正说明的典范和理想形式。 2.或然性说明:虽然前提在逻辑上不足以保证被说明项的真,但通常说它们使后者probable; 3.功能说明或目的论说明。 4.发生学说明。

      科学进行说明吗?一种异议: 科学不能发现绝对必然性或逻辑必然性;科学回答的问题是有关事件怎样发生和事物如何联系的问题。因而科学只是精确的、综合性的描述体系,而不是说明体系。【28】但这是一个语词问题。说明不需要提供内在必然的理由。

 

第三章 说明的演绎模式

     在演绎模型中,令人满意的说明的三个附加条件:1、逻辑条件;2.认识条件;3.实质性条件。

认识条件:1.前提为真;2.被已知为真;3比被说明项更为人熟知。

 

第四章 科学定律的逻辑特征

      区分“偶然普遍性”(如 所有乌鸦皆黒)和“规律普遍性”(如 铜总是受热膨胀)自然律断言的是“规律普遍性”。“可以把偶然普遍性和规律普遍性之间的这种明显的差异概括为如下准则:定律全称命题‘支持’虚拟条件句,而偶然全称命题并不支持虚拟条件句。”【57】

     那么,定律全称命题是一种逻辑必然性么?这面临可怕的困难。在实证科学中,没有任何一个一般称为定律的陈述实际上是逻辑必然的,否定之并非自相矛盾;如果必然,则科学工作本身是不协调的。提供一种休谟式的解释。【62】

 

第五章 实验定律和理论

实验定律是那些通常被刻画为‘可观察的’东西的定律;理论则不然。理论还有更大的综合性。但不截然区分。

 

第六章 理论的认知地位

    一般的全称判断、特殊的科学理论的认知地位是一个旷日持久的争议问题。有三个主要见解:最古老的见解认为,一个理论实际上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最年轻的理论认为,理论是组织经验的逻辑工具;第三种立场认为,理论是对可观察事件和性质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一个简明的表述,不能恰当表述为真假,但可以翻译为观察题材的陈述。

     1.描述性的理论观:以简单的方式描述事件的相继和共存。最激进的形式是现象论:在心理上基本且不可置疑的知识对象就是内省经验和感觉经验的直接印象或感觉内容;含有表达式的经验陈述,在原则上必须可以翻译成关于直接经验对象的陈述。代表人物有贝克莱、休谟、密尔、罗素、艾耶尔。还有一种变种,把日常的粗俗经验作为分析的起点。 其巨大的困难在于,“虽然它是一个有关理论陈述可以转换成为感觉材料‘语言’的论点,但一种自主的纯粹感觉内容的语言实际上并不存在,也没有构造这种语言的希望。…基本的感觉经验并不是建造我们的一切观念的基本经验材料。相反,感觉经验往往是对复杂的、虽然未经分析的性质和关系模式的反应。”【136】

   2.工具主义的理论观。但并不一定与其它理论严格冲突。

    3.理论的实在论观。

 

第十五章 历史研究的逻辑问题

     解释了历史决定论。切尼在《历史规律及其他论文》中阐述了“历史规律”概念。有时被发展为神正论的附庸;宇宙有机论。历史的不可避免性学说的共同前提:深思熟虑的人类行为在改变人类里似乎的进程中总是无能为力的,历史的深层力量遵从固定的、虽然或许不总是已知的发展模式。【671】

   决定论的理解,系统在t时的事态确定了t1时的事态。

      考察伯林的论证:决定论与道德哲学的基本公理不相容。伯林有两个论证。1.“如果一个人被迫履行某个行动,如果他没有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有选择地从事这个行动,那么不能养个地认为他对这个行为负责。”【678】因此决定论排除个人责任感。但是a.伯林使用的自我(self)概念究竟为何,其自我界限难定;b.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恰当地把人看做负责任的主体呢? 2.无论决定论的真实性如何,大多数人的日常思维并没有沾染该论点的色彩。但这个论证,未必得到经验证据支撑,而且这个事实能证明什么呢?

   如果把决定论解释为事态的特征的描述,其没有得到决定性的证实;但“理解为调节原则时,却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表达了实证科学的主要目标,即发现事件发生的决定要素。”【686】

江绪林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 笔记”的回应

江绪林 2012-03-04 10:49:15

太厚,局部太专业

隗知 2012-03-04 10:26:22

这本书几个评论都是三星,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