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容易自我怀疑,因此常需进补一些心灵抚慰励志类书籍,近来看了西方的《秘密》和中方的《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猛然发觉两者表象差异背后实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叙事风格上:西方温暖 vs 中方冷静
读《秘密》会令你感到世界是美好的,苦难是玫瑰刺,只为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并给世界带来更多美好;读《20,30》则感到阵阵心寒,他对我笑原来是有所图啊,他不对我笑是因为我差到连利用价值都没有了吧……
原因浅析:基督教宣扬“爱”,上帝爱每一个人,命运爱每一个奋斗不息的人,人当爱生活、爱兄弟姐妹、爱双亲、大爱天下。佛教则“四大皆空”,好好的原为一体的“爱”,被分解成了对众人的褒性“慈悲”和对异性的贬性“色”,以及“君臣、父子、夫妇”等的格式化三纲五常……
2、未来观:西方充满希望 vs 中方现实
《秘密》说,未来就充满在当下的每一秒中,做好当下,热爱当下,并心怀一个美好未来,思想和行动相结合,那么脑海图像中的美好未来没有不成为现实的理由;《20,30》则很低调,人不过是上帝的小白鼠,美好的未来不过是止渴的“青梅”……
原因浅析:西方的剧烈转型期已过,价值观基本确立,他们的生活虽有金融风暴等挫折,但显然不会动摇价值观和信念;而中国正处于剧烈转型期,价值观摇曳不堪,顾好当下已孰为不易,如何勘谈未来……
3、对人的关注:西方你是珍贵无比的、是值得一个美好未来的 vs 中方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的痛苦、困惑其实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原因浅析:西方人少,人口密度小,对人的关注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多,人口密度惊人,谁有空管你那么多。因此中国的服务态度难提高,中国食品(出口的除外)的质量难保证。
4、现实指导上:西方宏大 vs 中方细节
原因浅析:首先,西方没中国人这么长达5000年的“与人斗”的经验积累;其次,看同样一件事物,西方多看积极面,中方多看阴暗面。
结论:这四方面的差异渗透在中西方从文化、经济到政治的具体的方方面面,比如西方人教育孩子多鼓励发掘,而中国人多恐吓挑刺;西方人的微笑温暖自然,中国人则笑得深邃、一颦一笑间考虑反馈效果……
我举双手赞成西方对人的尊重、对爱的弘扬,那是人性的最终归属;我亦低头学习《20,30》中的写实,因要吃饱穿暖。生活态度上,愿到80也坚持前者,生活技巧上则踏实从现实中学习积累吧。
没有任何批判《20,30》的意思,相反,我认为当下的中国年轻人需要同时拥有这两本书。《秘密》是“明月当空照”,《20,30》是“灯照脚下路”。
亦没有愤青批判中国现状的意思,没有批判的资格,没有批判的必要。感觉当下中国颇似李大钊、孙中山等人所奋斗的时期,只是不同的水深火热,同样需要 人呐喊立旗。当下中国处于“唯利是图”的水深火热中,坦白说,我在不断经历着内心对西方“爱”观的强烈认同和外界“利益”的拉扯矛盾中,我做不到完全投入任何一方的怀抱,因我不过是个常人,也因我认为二者并非完全的二元对立,只是我能力有限,暂时难以将二者辨证统一起来,承认了这一点倒让我心安定许多。
不管是否意识到,许多人都在不断做出选择,比如“志愿者”,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商人”……未来取决于所有人的选择的汇总。
5000年的生存问题,经100多年的流血牺牲和30年的改革开放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解决;5000年积淀的文化扬弃问题呢,需要多久解决?找回其中的美好,舍弃其间糟粕,吸收外来美好,舍弃西方糟粕……这个命题的难度甚至高于前者呢。前一辈人已经将他们该做、不该做的都做足了,这个问题是我们的了。
解决问题的核心在哪里?要与前人比的是智慧,还是“天下为公”的心志……不知道哎
写到这里就可以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具体的、要换钱吃饭穿衣的工作事项了。Ariel又自觉高尚地吹了一把,不过,至少我可以要求自己做到“无论能力大小、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对世界心怀美好期待”。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啊,你可知道,身边有多少好心恶意、有意无意都在不约而同地告诉你“多看到世界的黑暗面,保护好自己……”
可是,他们又看到了多少世界,只因疲于应付世界的黑暗面而自愿对世界的美好面视而不见啊,曰之“专注”?没有人能看到整个世界,但他应对他所没看到的美好怀有信心——做起来真他妈的难。
所以,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或者你做到了,请一定让我知道你是谁,有好的榜样或伙伴,再难的事情也会容易了。我们要坚定彼此对未来的信念,并交流应对现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