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婷,不可复制的成功_哈佛女孩刘亦婷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刘亦婷,不可复制的成功
秋山闲吟 哈佛女孩刘亦婷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8-07 13:08:08

刘亦婷,不可复制的成功

不小心进了刘亦婷吧,里面很多人在谩骂,很多人在讨论:一个哈佛本科毕业后,直接进了美国某财团工作、成为美国人、嫁了美国人的女生,有什么资格,担任我们这一代人这么多年的偶像与标杆?

里面质疑最多的,就是,刘亦婷的培养方式明明是应试教育,她的父母凭什么说是素质教育,并推荐大家照做?

以及,刘亦婷进入哈佛,到底有多少是她自己努力得到,她deserve it 吗?

(一)

回顾一下她的轨迹:读书优秀,从小按照尖子生的模式培养,某个机会去美国交流,申请哈佛,进入哈佛。

前面的部分,与国内大部分的“优等生”是一样的。后面的部分,似乎石破天惊,虽然这在现在也不算什么,只不过在80年代,哈佛听起来仿佛比清华北大不知道高级多少。中间的环节,是契机,是很多人没得到,而她得到了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当时国内的闭塞。许多优秀的学生,都眼睛只盯着北大、清华,根本没想过自己能出国读书,更别说哈佛了,所以她的竞争对手特别少。

跟新东方的一些老师聊过。他们说,中国人考哈佛,其实不是跟美国人竞争,而是跟中国人自己竞争。哈佛针对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好像还包括澳大利亚)是有名额分配的,这个名额,考的人越少,当然越容易考。

这样做的原因,是哈佛为自己的学生准备“同学资源”,让这些未来政坛和商界的精英们走到哪里都有帮得上忙的人。因此,许多国家的王公子弟或当权者子女,无论成绩怎样都能进哈佛。

刘亦婷所在的时代,学生们的英语普遍不太好,而她就读的是外国语学校,这是她的最大优势。此外,她的高中成绩不错,分数摆出去很好看。她还拍过电视剧,足以作为社会活动的内容了。这样的背景资料,甚至是她“中国人”的身份,在当时申请哈佛,都会有很多的优势。


(二)
刘亦婷有错吗?

试想一下,刘亦婷的某个同龄人,当年没有获得这个契机,而是在北大、清华或国内某所不错的高校完成本科学业,然后考研进入美国某所常青藤盟校,之后进入美国某个财团工作、获得绿卡、在美国定居……能不能在中国引起这样的轰动呢?虽然,他们和刘亦婷付出的聪明勤奋差不多,所追求的东西也差不多。

刘亦婷其实并没有比她的同龄人更好,她父母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投入方面,应该也不会比普通的北大、清华生更多。但是,在那个特别的年代,她进入哈佛,似乎正好迎合了中国人对外面美好世界的希望。哈佛,在他们心目中相当于钱学森、钱三强、爱因斯坦……

看到,采访里,刘亦婷说,她考哈佛是为了减少中国的贫困人口……多么符合主流的话语啊。虽然,也许当时她是真诚的。

等到出去了,刘亦婷应该很快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哈佛并不能承载那么多东西,自己所能做的有限。最多也就能顾好自己和自己的小家。

许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许多人都是这么选择的。但只有刘亦婷被骂。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她和她的母亲招摇和得瑟得太凶了。普通老百姓心里的期望值达不到,OK,开骂。

但是,她们早已获得了收益,书的版税在那时可是天文数字,还有父母出名后可以获得的种种好处,甚至刘在美国找到的工作,谁能断言,一定与她在国内的名声无关呢?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