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颠覆性的三个理念_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 P.E.T.颠覆性的三个理念
章鱼妈妈刘一分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4-09 22:04:48

P.E.T.颠覆性的三个理念

《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是很多妈妈推崇的一本书,里面有很多沟通技巧:积极倾听、我-信息等。但对我来说,技巧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三个词语:尊重、生气、坦诚。

1. 尊重。这是P.E.T.的核心——父母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让孩子尊重自己。

很多人都告诉我,不要让孩子爬到你的头上,要树立你的权威,让他尊重你。但仔细想想,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让他怕你”。我们担心孩子不怕父母,随之不再服从父母的命令。

当然,我们并不想让孩子害怕,我们都想要真正的“尊重”。如果是对一个成年人,我们会如何赢得尊重?我们会想想对方的喜好,据此展现自己的能力、知识、魅力、素养……让他们从心里尊重我们。

所以,和孩子相处时,不要想着树立自己的权威;当孩子不听话时,先别着急说:“你怎么不尊重妈妈!”要先尊重孩子的需求,谨言慎行,像对待一个“人”那样同他交流,从而赢得他的信任与尊重。


2. 生气。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但却是一种“伪情绪”。

孩子在大街上乱跑,叫人非常生气。但其实,我们的首要情绪是害怕,害怕他们被撞到。孩子在课堂上表现不好,叫人生气。但其实,我们的首要情绪是失望,对他们的表现失望。

托马斯·戈登博士说,怒气是在父母经历过一段最初的情绪之后产生的一种东西,是他们所经历的首要情绪的产物。“怒气是父母有意做出的一种姿态,目的是表达责备、惩罚,或者让孩子接受教训,因为他的行为引起了另一种情绪(首要情绪)。”

他解释说,“我并不是说怒气不是真实的。它很真实,会使人的内心沸腾或颤抖。我的意思是,是人们自己让自己生气的。”

初看这种观点,真是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最近的几次生气,就明白了所谓“生气”背后,是害怕、担心、失望、自责……我们不过是用“生气”这种更“强大”的情绪来伪装自己,引起孩子的注意,让他们不敢再犯。

所以,要生气的时候,一定先问一句:我真的是生气吗?

3. 坦诚。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并接受它们。

一旦为人父母,沉重的责任感让我们忘记自己是个凡人:我们抛开自己的需求,为孩子做出牺牲,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父母双方保持一致……

我们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不敢和孩子起冲突,努力做一个完美妈妈。这有两种结果:一是孩子被纵容,永远有更高的需求等待满足;另一种是某一天,压抑的情绪彻底爆发,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用父母的权力压制孩子。

还有一种后果,不太明显却真实存在。孩子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真实的情绪,又能看到父母“虚假”的情绪。这两种对立的信息令人困惑,会让孩子逐渐对父母的真诚产生怀疑,最终不再信任父母。

所以,坦白自己的真实情绪,接受自己的真实情绪。尽管传统文化认为,情绪外露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父母和子女之间坦诚相见,才能建立信任,从而建立最牢固的关系。

我觉得这三个词语是整个P.E.T.的基石,书中介绍的沟通技巧其实都建立在这三个观点之上。丁丁现在还太小,似乎还谈不上沟通。估计再过几个月,我就要试试书里的技巧了。

博客:章鱼妈妈刘一分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P.E.T.颠覆性的三个理念”的回应

琴思女儿 2014-05-31 10:26:36

从社会的角度看,人越有知识越有价值。但是从人的精神生命的构成来说,只有我参与过,感受过、我的情绪、情感为之波动过,并且我的心理感知能力,能够很好地捕捉消化,成为我自己人格构成的生活内容和世界,才是对我有价值的认知,其他的知识,假如不能经过这个路径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们就总是在否定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智慧——接近于老子的道。一旦发现和自觉地巩固自身的认知体系了,人就进入了理性的成年人的行列。这样的定力,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智慧的社会人。

章鱼妈妈刘一分 2014-04-13 16:28:04

教育教知识,实践教智慧。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做了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原来那本书上说的那句话是这么回事。很有意思

琴思女儿 2014-04-12 11:38:42

当一个人成为妈妈了,她才认真思考对孩子也要尊重、生气,其实是另有背景的情绪,坦诚本是生存之本。一则这位妈妈在觉悟,在一步步接近母亲应有的理性、责任和对生命、对亲生骨肉的慈悲,这方面可喜可贺,在这个问题的另一面,难道多数人,对这种作为生存于社会的底线的人格、理性都需要反思和学习才能认知和同意,我们受了那么多的教育,做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