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抑郁夹杂之间,一丝丝淡淡的慰藉_Girl, Interrupted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Girl, Interrupted > 狂躁抑郁夹杂之间,一丝丝淡淡的慰藉
萬山弘毅 Girl, Interrupted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6-18 15:06:52

狂躁抑郁夹杂之间,一丝丝淡淡的慰藉

(一)

隔壁楼有一群孩子,平时欢声笑语,白天会在“保姆”带领下在小院子里做操。遇见我,有孩子会问好。

今天上班,只有一个熊孩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重重地拍我肩膀,手扫到了脸,一阵火辣辣,好像挨了一巴掌。

一阵痛,我脱口而出”你神经病啊“。

熊孩子也有20出头了吧,笑嘻嘻。

我倒楞了一下。想起Girl Interrupted里书写过类似情景。

他的确是智障。

(二)

这本书,和我的缘分是到了要产生交集的时候。

小时候喜欢看TVB明珠台的“明珠930”,每晚一部电影,有的热门片反复重播N次。

这部电影,我在转台时,已经播了一半,甚至大半。算不上专注地看。那时TVB已经不太能满足我胃口,互联网刚刚在国内兴起,我沉迷在无名氏们写的故事里。

直到电影里一位花样少女在浴室自缢,留声机放着《The End of the World》,我被镇住。

TVB有个好习惯,电影字幕会完整放完。后来一直记着这电影,还有字幕里提到的原著。

(三)

也就是记得罢了。从此未看过原著。直到安吉丽娜朱莉把乳腺切除,媒体挖出她与奥斯卡最亲密经历是凭《Girl Interrupted》获得最佳女配角。我不记得里头有她,只记得Winona Ryder是女主角。

多谢豆瓣的广告--也再次正面毫无违和感的广告对受众是好的--直接从亚马逊买下本原版书。(同是亚马逊,不过一个月,这本书现在的售价翻了一番)

然后花一个星期看完。

上班路上看,在家睡觉前看,下班路上看,甚至午休也偷偷拿出来翻两页。很久没有一本书,尤其非虚构题材,让我如此着迷。

(四)

序言前的书评,说这本书“fun”,和我对电影印象完全不同。是我的印象错了吧。看下来,的确没有电影那种沉重与压抑。甚至几乎没人死,死亡都发生在别处。疯人院里的人们,病友或看护,嬉笑怒骂,悲与喜都被一笔带过。200页不到的篇幅,随时自省的笔触,能表达那么多细节与情绪。也许只有沉淀数十年再动笔,如作者Susanna Kaysen这样,才办得到吧?

(五)

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段子,书里的对各色人等的立体描写,都是这本书足以为人称道之处。

还有贯穿全书的螺旋反复的“圈套”。她们是疯子,她们不是,她们的确是,好像又不是。每个篇章似乎都对前篇推倒重来,用相互对抗的证据,给读者不断带来新冲击。

而当中两个片段,尤其让我反复记起,思考。

Susanna是如何确诊,如何被半推半就地把自己“签”进了疯人院,她自己也没琢磨明白。只是觉得,似乎那将近两年的日子,也算是对青春期的逃离。

而她出院后,外人对她的反应,让她得出结论:别人怕疯子,是怕自己也成了疯子。

我想说,不是这样。至少,在中国不是这样。

如今家里隔壁有智障儿,还有小时候大院里住着中年疯子,不发作之时沉默无声,一旦发作,震天动地。

许多国人和我一样,不是怕自己成为疯子——中国人似乎有种免疫力,觉得残酷现实之下,最不可能疯的是自己,因为国人向来淡薄——而是怕疯子伤害到自己,无论事实上会、还是不可能会。

这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确定的恐惧。

(六)

在看这本书时,恰是情绪低谷,至今还没走出来。如同读到的是另一个病友的病理剖析。幸运的是,Susanna藉着书写自我疗伤,养活了自己;我等,也能藉着阅读,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伤害。

这算是狂躁抑郁夹杂之间,一丝丝淡淡的慰藉。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狂躁抑郁夹杂之间,一丝丝淡淡的慰藉”的回应

Mellyrn 2014-12-28 13:43:29

好奇LZ是多少银子入手的书?现在亚马逊是63,几个月前在外文书店见过,不确定是不是这个版本当时犹豫了一下没买后来再去就没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