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完整的成长的路径的密码,触碰心灵的书_完整的成长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完整的成长 > 发现完整的成长的路径的密码,触碰心灵的书
地图 完整的成长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3-14 21:03:06

发现完整的成长的路径的密码,触碰心灵的书

我原来以为,我对人,对教育会有一个大体的体会,只要按照我想的,我希望的去做就好了,看着这本书,我知道我彻底的错了,原来还有这么多要去想、去做的事情,还有这么多的细节,就连自己也都没有很好的长成我自己,更何谈去引导一个孩子,想提供引导,提供保护,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是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在教育孩子,是在按照我们大人的认知,去教会孩子认知,这些认知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大人咀嚼消化过的,是按照大人的思维形成的所谓正确的,所谓的知识,但孩子需要的恰恰不是这些知识,这些知识能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时的在别人孩子前优胜的机会,但这些很快就会失去、遗忘。但失去的恐怕远远不止这些。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都一个一个阶段要完成的事情,从孩子的母亲的子宫中孕育,精神胚胎的形成,到出生的一霎那,再到逐渐的学习感知外界,和外界开始用口、手、眼等交流,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开始形成自我,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过程都比不可少,每个过程都有他自己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不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上的,你可以看到的,更有看不到的。这就是孩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内在的是完全有孩子自己塑造的,但这种成长也不可避免的需要两个环境,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的也可以说不受到我们的影响,但也会受到外在的影响,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正好就是这个外在的环境,这些基础的条件也在影响着他们,这也是唯一我们能够影响他们的地方,如何创造一个孩子成长中(每个阶段都恰好需要的)这样的外在的成长环境呢?这正是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呵护,保护他们的成长过程,让他们顺利的完成每个阶段的成长,最终形成完善的,完美的自我。
孩子的而成长过程,就像一个自然的过程,急不得,也不用太用力,让孩子在自然的成长过程中,自己去感觉,去感受。不仅是物理的身体,更是情绪、感觉、意识等层面的,尤其是身心,大脑和感觉三个方面的连接,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最为重要的,能够清楚的指导自己想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够清晰的描述出来,三者协调一致才是完整的,正确的成长,很多大人都没有这个过程,人无论如何都可以长大,正是这种长大遮掩了完整的成长过程,让我们忽视了很多在这个成长过程中的东西,哪些本来可以让我们变的更好的东西
我们没有办法代替他们成长,也没有办法加速他们成长,我们只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去呵护他们,去引导他们,保护他们,就像他们自己去引导和保护他们自己一样。
来自内部的力量是构成生命力的最主要的部分,未来不论做什么事情,实现那样的梦想与希望,最能长久的支撑人的是来自于内心的那些部分,是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是认知的能力,是管理自己意识的能力,是从感觉再到意识再到思维形态的完整的路径。和知识的学习一样,在我们成人看似简答的近乎幼稚的东西,在我们看来是动物智力水平的东西,却是后来孩子让人惊叹的智力的起点。越简单的东西,其实就越基本,就越重要。
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自然的过程,只有自己获得了完整的成长,才是得到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形成文明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一种能够自我延续的的东西,人所之于的外在,全部都有这些东西所驱动。
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太多,太深,太大了,可以说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影响的延续,是变成一个自由的人,还是一个控制的人。人长大之后的焦虑、没有安全感、贪欲扥都来自于成长的初期,正是这个成长的阶段塑造了人。
我看了这本书之后,诚惶诚恐,对生命力的敬畏油然而生,对父母加之于孩子的影响深感恐惧。看够了身边不幸的人,每种不幸,都有一颗种子,在这个时候生根发芽。
如果这个种子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矫正,尤其是在后半段没有得到在自我的矫正,那么他们在最初期形成的自我,就会深深的影响自己一辈子,那个自我不是成长形成的自我,而是被塑造的自我。
对自然和生命力的共鸣,是天生的,以后我要记得,多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读诗,不担心孩子听不懂。因为心灵最深处的那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我们大人在历经了那么多的感觉、情绪之后,所谓的变得理性了,或者说是麻木了,也可以说是我们极力的隐藏了自己内在的那一部分,尝试着释放自己的情绪,让感觉,心灵和精神连接起来,发现自我的生命力吧。
孩子的成长,也是大人的再成长,人是奇妙的动物,这样的成长路径,对社会的影响,真是有意思,大人的成长不加之于孩子,而和孩子一起成长,请珍惜这样的机会。
目前总体上世界正在被物质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占领,下一个世代的自我救赎,一定是从物质主义在回归到精神,心灵,我们将让下一步提前做好准备。

以下是一些摘抄的段落:

0-3岁的主题是唤醒身体的每个部位,副主题是孩子用身体发现、创造出内在的情绪、感觉、些微的心理和认知,这些被交融在儿童的身体活动里。成长的过程看成是一首生命的交响乐。
3-7岁的生命发展主题是:协调和联合身体的所有功能,全面地发现和创造自己的世界。协调本身就变成了儿童生命中的一种成长的能力,为其后心理,认知以及其他部分的协调整合奠定了根围复杂和高级的基础。

孩子自己产生和体验感觉、直觉、在自己内在创建概念,承认所能做的就是对应孩子的感觉、知觉、概念,给出名称和词汇。

儿童也会通过对生命的了解和认识,帮我们和真正的人,真正的生命拉近距离,拿走生畏和崇拜。

心理活动如果上升不到认知,就会成为一种障碍。这种障碍又被储存在内在,变成内在觉得纠葛;各种意识的碎片搅拌在一起,变成自己内在生命中的沼泽地。如果心理成为纠葛和障碍,人就没有办法在把他拿出来,也灭有办法用认知厘清,心理就不能刘东到一个高级的上升的状态了。但是认知还是会出来帮忙,认知会对这种逐渐积累下来的心理状态给出一个结论或者一个出路,这正是认知的工作。但这种心理固结而得出的结论一定是负向的,一定是阻碍生命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被一点点的拉向了这条歧途。

没有办法把隐形的无需的想法上升到清明的意识中,这种心理状态非常可能是一种惯性的常态。就是不说出来,就是不描述出来,或者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套东西。这样的心理纠葛太久了,河床下面酝酿的东西太多,如同淤泥,一层一层的淤积,意识之河越来越干涸,河床的淤积越来你越厚,潜意识越积越多。

如果未来想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想清清明明的指导自己的每一部分,那就需要觉察,需要和自己的身体、感觉、情绪、心理、念头连接,请清除地一致地说出来,这需要一段漫长的,可能也是非常痛苦的心理历程。

父母的一致,会给儿童的生命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才能正常发展。

任何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是老人还是幼童,和他人交往,就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也是核心的问题,及力量和权利。拥有力量和权利,这正是生物界的本能。但是作为人,我们完全可以超越这种本能。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导致处了平等和权威。平等的关系是尊重和接纳别人;权威的关系,一定是控制,支配和服从、依附的关系。

荣格说:人类的文明是将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状态。成长和自我创造的历程,就是将自然的、流动的、心理的意识上升到认知状态,而不是将之变成潜意识存在生命里。这才是成长的和谐。

在漫长的文明史中,人类从未走出权利斗争的泥潭,这就好比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或者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依然留下了一个尚未简化好的尾巴。权利斗争是我们人力想摆脱恐惧、危机意识、不安全感和渴望爱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拥有权利斗争的心理,这是正常的。但是权利斗争在家里不行,在爱人间不行,在朋友之间也不行。他会使人们产生不适感,甚至造成伤害,疏离人们的关系。

完整不是完美。父母着急如果拥有完整的成长经历,便获得了成长为完整的人的经验,这种经验,将使我们拥有判断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是我们的孩子完整起来。如果我们见到过完整的人,我们似乎也拥有了一份审视人的经验。即使没有,如果我们从头脑层面知道人有这么多的部分,我们也会期望我们的孩子可以依靠自己的希望和创造成长为一个正常和完整的人。

认知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本能的兴趣-感觉(感官)-知觉-经验-知识(用心智加以阻止整理。概念)-内在的有序的系统(概念群)-对未知的事物的兴趣(新一轮认知开始)-基于经验、以前的概念、以前形成的离职、判断及辨认的兴趣。

蒙特梭利i教育法采用了赛贡的三阶段式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 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对孩子已有感觉的实物命名。例如“这是热的”、“这是红的”、“这是西瓜”。第二阶段,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及指称,有孩子支出相应物品的名称,“这是什么?”,大量实验证明,“命名-指称-名称”这样的教学模式确实是认知阶段的一个清晰、准确而有效的方法。
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经过心理,到建立概念,到概念的应用--用简单的逻辑组织语言,这就是儿童的认知途径。

我们应该可以从我们周围的孩子和成人中观察到,太多的人被限制在了物质的层面,可能一生都没有超脱出来过。
没有自由,生命中脱离出的意识就无法在外在找到触碰点,进而被压抑;压抑又会导致兴趣无法实施;无法实施兴趣会导致人完全没有了兴趣;没有兴趣就无法走入事务之中,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无法发现具体事务后面的本质......我们就永远被局限在物质的层面而无力自拔,当然自我就无法形成,生命就不再变化了。创造的乐趣没有了,我们就成为黄精的别冻着或附属,而无法为自己创造一个富裕的、和谐的生存环境。

兴趣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迈出成长的第一步的重要标志。孩子自出生后就开始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高度关注。这种天生的因内在的驱动而会被某一事物触动、刺激并产生兴趣的能力,是生命的特征,无需培养。发现这一点,对儿童成长尤为重要。这就意味着,只要儿童拥有自有,他就一定专注。拥有6年的自有,生命就拥有了自我创造的机会。
兴趣是精神胚胎的导航,是生命的额引领,它使孩子趋向于某事和某物,这事开始,是婴儿真是迈出脚步的开始。儿童会把注意力牢固的系在某事物上,是自己的感觉、心智全部进入到事务中,就像水装入容器之中一样。
兴趣是婴儿智力发展和一切关系的起始,也是专注力和意志产生的起始。没有兴趣,一切都不存在。所以,要毁掉一个人,就从毁掉一个人的兴趣开始。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被头脑强化出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应对外部世界的工具,但不会成为我们生命本身。对孩子来说,强化意味着创伤、障碍和附加物;对于承认来说,强化会造成讲话的模式和反应,结果还是一种创伤和附加物。

发现儿童的认知,会接触成人的愚昧,会接触教育中的愚昧,也会改变我们的教育文化,会发现思维的秘密。

不打不骂,不做权威。斗智斗勇,我们不是孩子们的对手。

精神是儿童对真、善、美的了悟(我觉得何尝不是大人的了悟呢,只不过大人被太多的东西压抑了,不能轻易的、简单的找到自己)。

精神生活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嗜好,人类的核心正是来源榆次,而儿童尤为敏感。只是成人并没有预备这样的精神环境。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精神生活,这阻断了儿童精神生活对自己内在精神的呼应。
孩子可能本来就对精神生活有着天然的精神感觉,有着天然的熟知和亲切,有着本能的嗅觉,如果植物和动物的本性。所以我们聊天的意识和语言在什么层面、在什么精神层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儿童的早期,精神食粮都是为了建构精神结构,这事直接诸如孩子生命中的东西,最后会变成孩子的品质,所以经典至关重要。孩子把这些经典吃进去,就转化成了自己的精神架构。

精神是隐含在表象背后的本质,本质后面的真善美。他是一定深度的艺术的文字的语言,对这些艺术和语言的情绪和感觉,以及他们的凝聚、浓缩、融合、综合、综合和内在化。

自我形成后,在自我的引导下,走向实现自我,完成自我,完善自我,穿越自我,与道合一。这是成长的完整。

完整的人的完整成长,就是不停顿、不终止的成长直到完整。这个过程是一生的,甚至不止一生的。认识未完成的,有事可以完成的。当他成长到精神接近完整的时候,相对于中途停止的人们他就是完成了,但他若不满足自己,若不愿意继续成长,那他就还没有完成。如果他愿意继续有一个大的改变,或者说没有完成的完整。

当自我形成,精神胚胎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后,就把引导的任务交给了自我。一个健全的自我,忍让可以引导这个个人继续成长。精神胚胎就成为完全的生命能量的来源,指挥的来源,创造的来源,觉察的来源,爱的来源,慈悲的来源,以及和更大能量连接的来源......

一个在哎、自由、规则的环境中的儿童,长久的高度放松,并对自己的生命高度敏感的状态下,这种觉察的能力回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并成为习惯。压力、紧张、紧迫的环境中,儿童会把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在防御上,对自己生命的内在就不敏感了,麻木之后的这种生命的指挥就被隐藏了起来。

(控制和权威带来的结果)是对生命的背反。这样的生命状态不是真正的生命状态。有那一个生命里面,作者另一个人指挥他呢?生命是独立的,但孩子不独立了。
如果忘掉了自己,就是失去了自己有。如果内化了(指挥控制自己的人),遵循了他已经认可的正确规则...谈就可能一生都对自己内在的心灵的愿望和生命的愿望说:“不”。(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人无自我意识,就会沦陷到强制和服从、控制和衣服的斗争层面。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内在是一个无法填补的黑洞,需要填充的事物必定是恐惧、缺失、索取、贪婪、自私、狭隘...

小我是指出生后不是依靠精神胚胎的成长,而是依靠外力建构起来的恶意中伤人格。这种人格与先天的精神无连接。人出生时作为一种容器被后天的东西所填充,形成完全的社会化的、工具化的、物化的、残缺的人。
自我没有实现的时候,内在就一定是有他人闯入了。他人不断的闯入,内在就被许多人组装起来,形成和转化成小我。小我是各种形态的他人的内化,人就不是自己。或者说,人的自我没有创造起来,没有形成万恒,人不是完整的“自己”。

小我是有外力促成,有外力训化而成,因此小我就自然地时刻感应着外在的变换。外在的世界就是小我的镜子:外在赞美,小我就倍感有价值;外在贬斥,小我就倍感自卑;外在风云变幻,小我的情绪、感觉、心理、念头也变化无常...你永远是外在的反应,你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价值感。想想我们承认,想想我们面对每一种关系时内在的变幻无常和动荡,我们自主、独立、定力的如如不动究竟依赖什么?我们的喜悦、幸福依赖什么?我们的尊严和价值感究竟依赖什么?我们究竟是谁?

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须做到完美。健康的人格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确实如同接纳自己的美德。

所谓人生的阶段也就是从心理学意义表述的人的钟声成长。人完整成长达到完整的人。首先,认识终生成长的。然后,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独特的。在后,每个阶段也是后面阶段的铺垫。在后,童年是基础,尤显重要。最后,成长有两个方向,我们要努力达成好的方向。所以努力永远是必要的。


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发现完整的成长的路径的密码,触碰心灵的书”的回应

地图 2013-03-15 08:41:03

看了一些评论,有些人看完了会产生责备父母的心,说实话,我在读的过程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说觉得如果当时父母要是知道该多好,自己成长的会更好一些。所以,就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既然知道了,就让自己做好,而不是产生责备别人的心,成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失去的,用时间在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