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然后做到_疯狂行为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疯狂行为学 > 意识到,然后做到
骏腾 疯狂行为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13 15:02:04

意识到,然后做到

《疯狂行为学》
——意识到,然后做到

这本书其实挺好的, 挺研究也挺多实验数据支持的,但是搞个这么可爱的封面好像会容易吸引错人群。如果吸引那些想看简单故事的人,那可能啃这本书的人不一定有那么多的耐心;而对这种心理学研究有兴趣的人,可能又未必对这么活泼可爱的封面感兴趣。

书中讲的知识点太多了,我也想不清有啥了,先记下摘抄再慢慢回味吧。
1.我用“快乐的大脑”这个比喻想表达的是,在不同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出现不同的立场,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降低风险、防止受伤。这些都是大脑进化而来的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有用的。然而,同样是这些保护倾向(我称之为“快乐大脑”倾向),有时会做得太过头,反而成了我们的障碍。【我们面对的挑战就是了解什么时候不该按大脑的倾向去思考和行动。】
2.概率和大脑——不般配的一对
3.在做关于遥远未来的承诺时,我们往往会低估这个承诺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如果这个承诺会带来马上可以兑现的好处,我们会更容易忽视它埋下的隐患。【为了短期效应而做下长期不利承诺,这在恋爱中经常会出现】
4.在做关于遥远未来的承诺时,大脑无法提供清晰的判断,导致我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因为大脑只会根据我们现有的处境做出判断,预测可能受到的威胁和可能获得的回报。哪怕只有估计几周后的情况,大脑也会变得紧张不安。另外,我们的大脑非常喜欢马上可以兑现的回报。如果大脑血药在“对未来的估计”和“马上可以兑现的回报”之间做选择,那我们的麻烦就来了。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叫做“双曲贴现”
5."N效应"值得是,【出现众多竞争者会打击某些竞争者的积极性】。
6.怎么做才能避免“N效应”影响你的竞争欲呢?就想其他许多难以察觉的影响因素一样,解决办法就是,及早意识到这种影响,并在它生效之前就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它。换句话说,你要迫使自己比没有意识到它的时候更理性。
7.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当你面对考验时,都应该想象自己马上就会得到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我觉得面对需要现在努力,有好的结果的事情;或者是面对诱惑,需要拒绝才能让以后免受坏的效果影响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有意识的把“后果”提前到眼前来,就算只能虚拟的展现,也能在一定程度帮助我们坚守现在的行动,而不被眼前的诱惑所影响。】
8.因为要想让“公开承诺原则”充分发挥功效,减肥者就一定得非常害怕别人提出非难。可是,并非每个人都怕这个。【即公开承诺要产生效果,必须是承诺者害怕监督者的非难。】
9.当某人期待从伴侣那里得到某种程度的支持,好坚持进行某项活动(比如减肥)时,他自己付出的努力就会变少。【这个是要意识得到的,当我们要求别人监督我们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把自我监督的责任交给了别人,反而减少了很多自我约束的毅力】
10.看看我的自控力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消失的吧。你犯下了第一个错误,第二个和第三个错误就不远了。其实,“管他呢”效应不但会影响自控力,还会妨碍你达成目标。【这个也是我或者很多人很容易陷进去的一个坑里面,就是一旦一个计划没做好了,可能后面就想着破罐子破摔让自己放纵一段时间,这并不是理性的做法,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以当下的条件来做判断和选择,只要对现在有利,那这个计划就要被继续执行;而不是因为过去没有坚守计划,然后此刻也不去坚守计划。这或许也是完美主义在捣的鬼】
11.我们越是觉得目标不可能实现,就越会破罐子破摔,形成“管他呢”的心理。
12.当别人看上去不像你那么外向、随和或自信的时候,别以为他们真的欠缺这些特质。这很可能是因为你试图展现这些特质,所以看待别人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你的大脑就是这么一根筋。【这个现象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但是确实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更关注思想和思考,就会觉得别人并没有我那么善于或者喜欢思考。但是这种判断我觉得并不是很客观的,我所觉得的善于思考的人的比例,绝对会比现实生活中要少很多。虽然现在还没发现这种主观的误差会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有误差的地方是应该要注意的。】
13.我们面对不公平的处境时会闹情绪,和熊在别人入侵自己领地时会变得极富攻击性,原因其实是一样的。我们知道,熊在觉得自己收到挑衅时会变得非常具有攻击性,所以我们会尽量绕开熊的领地。对我们来说这种机制也是生效的。————【就是当一个人收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这个人容易充满情绪,然后做出一些客观上并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他可能会选择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时候要格外小心这种情绪之下的人。而一个人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他很容易在长时间下处于这种状态,然后经常性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14.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证明,所谓“独立思考”(indepndent thought)并不存在,它只是自我臆造的产物。我们的大脑不可能完全“独立”,我们其实是互相依赖的特殊社会族群。我们都是影响与被影响的产物,没有人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15.“认知流畅性”指的是大脑倾向于接受那些容易理解、毫不费力就能纳入现有思维范式的信息。————【不够聪明或者不够勤奋的人,总会通过依赖简单的定理、道理、行为准则来行动,这样简单的不用思考的方式确实让人简单,例如我穿红色衣服别人会喜欢我,穿黑色就不会,那这样的道理做起来特别的轻松简单;但是实际上人家喜不喜欢你,衣服颜色可能微乎其微,还要掺杂着至少几十个因素在里面,而不聪明的或者懒惰的人总是不愿意去思考和面对,宁愿自我欺骗然后遵循简单的定理。这是我对一些身边的朋友感到无奈、惋惜、又有些许气愤的事情。所以智者则多忧,比别人想多一点,总能在人生路上一点点进步】
16.心理学研究确认能够传染的除了打哈欠,还有:责备、紧张、恐惧、厌恶、焦虑、高兴、道义谴责、风险感知、暴饮暴食、不道德的行为。————【这些,你被不自觉的传染过吗?~】
17.我们在面对快乐大脑有利有弊的倾向时必须做两件事——意识到这种倾向,进而采取行动。意识到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是很关键的,这是改变思维的开端——我们必须停下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8.当自己的处境比别人差时,我们通过不正直行为伤害别人的倾向会增强,通过不正直行为去帮助别人的倾向会减弱。而当自己的处境比别人好时,我们通过不正直行为帮助别人的倾向会增强。————【这个现象也是之前没有深刻去思考和体会的,就算是朋友也不例外,有些健康层级比较低的朋友,如果我表现的优越于他,那他很容易因为内心的安全感不足导致他开始抗拒你,甚至在对你有利对他有利的选择,和对你没利对他也没利但是能挽回自尊的选择面前,他会选择后者。虽然这很大程度是他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如果自己能更好的处理别人的感受,让最后结果倾向于对彼此都好的方向,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值得去做的。另外当别人自我感觉比我们优越时,那他可能会出于他的自信和优越感萌生出来的同情或者“正义”来帮助我们,那这点我觉得也是需要关注和加以学习的。】
19.自视甚高的人在遇到恶意反馈后,不但不能避免情绪波动,而且会感到更深切的痛苦。【这个是可以想到,但是又没有过多去关注的点,也很有可能是自己会犯错的点。就是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受到打击,我们可能会“真的很受打击”,那这个时候就要意识到我们是否在之前就过度的自信,而且盲目到没有很好的去评估外在情况。这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调整。而普通的稍微优秀的人,可能会自觉的选用一种方法,就是足够的谦虚和尽量的悲观思维,这样就会避免进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坑。但是我觉得这样做的同时,还需要足够清晰的认识到本质的问题。】


在摘抄之余我也加几个自己的思考在这,可能跟书本无关:
1.【对于我们希望它发生或者实现的事情,我们总会放开要求和条件;对于我们不希望它发生或者成真的事情,我们总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去约束它。】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做乐观判断的时候,我们就要意识到是否我们是非常希望这件事情实现的,如果是,那参考这个规律,我们就需要主观的重新审视我们论证这个事情所参考的证据的真实性和发生的概率,并且提高自己对这个事情实现的条件和要求;当我们对一件事做悲观判断的时候(特别是别人的好事),我们就要意识到自己为何不希望这个事情发生,不希望它发生的背后的真正缘由是什么(或许只是单纯的嫉妒),这个缘由是否本身是有问题的,然后重新审视自己对这个事情是不是处处设阻,把概率很低的理由也拿来使用。这个道理可以应用到很多场景,例如做一些希望别人关注的事情、对一些事情做出改变、面对挑战的时候等。
2.【一个道理的认知深刻度】在这里我把对一个道理的理解和认知划分成线性(即0-100%,而非0或1),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些事情,例如很多道理讲出来大家会觉得我明白呀,我之前有想过,当时通过书籍的提点,或者我们实际的经历,我们会对一个道理产生不一样的认知深刻度,认知深刻度高的人更容易意识和注意到这些问题,并会约束自己去执行;认知深刻度低的人则容易忽略这样的道理。
随后紧跟的是【一个道理的接受意愿度】,我们常听到很多人讲“这个道理我懂啊,可是我就是做不到”,这就存在这一个道理的接受意愿度,很多人明白道理是对的,但是总会因为其他相关的约束因素(例如自卑、无谓的自尊心、面对挑战的毅力不足、不愿改变内心最初衷的想法、过度坚持其他的原则等)导致自己的接受意愿度下降,使自己无法得到一个当下正确有帮助的道理的影响和帮助。所以当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也反过来思考下,我们不愿意接受的真正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是否是可笑又没什么帮助的。
3.【这是我最近的一个体会】因为我们大脑本能都是会自我保护的,所以我们的大脑没办法不照顾身体的“感受”,也就是当我身体疲惫,或者是精神疲惫不想干活的时候,思想一定会本能的帮自己找借口,让自己不去工作,进而保护自己。那如果意识到我们找接口的缘由是大脑的自我保护,那何不尝试下调自己对自己的保护度呢?这样尝试不去听从大脑希望让自己休息懒惰贪食的本能,而直接通过理性加一个约束的声音或者原则,是否可以让自己克服很多问题呢?这是我想去尝试的。

4.【对问题本质的清晰认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对症下药。】这也是可以拿来总结整本书和我的整个读后感的一句话。作者帮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很多我们思考误区的真正原因和逻辑关系,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对症下药的改变和预防这些问题,进而让我们更加清晰和客观的认识事情和世界。是思考让我们渐渐地优于他人,就像《This is Water》讲的一样,鱼,是否会思考习以为常的水呢?作为人,我们是否会去思考自己所习以为常的每个行为和习惯呢?


2016年,新的一年,为什么不给自己来个新的改变和开始呢?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