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_儿童心理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儿童心理学 > 简要介绍
日尧 儿童心理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2-14 19:02:08

简要介绍

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籍,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运用并发展了临床法,在六十年代初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借以系统阐释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皮亚杰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知觉机制》、《发生心理学和认识论》、《结构主义》、《儿童的数的概念》、《逻辑学与心理学》等,他与同事B.英海尔德合著的《儿童心理学》是其中重要的一本。
《儿童心理学》是作者力图系统而简明地总结他们关于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等方面的诸多著作而创作的一本心理学作品。在本书中,皮亚杰等主要针对心理学研究中的“联想主义”学派(他们把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单向关系,儿童的发展完全受外部联系的控制,人的大脑犹如镜子一般,认识源于客体)和 “唯理论”学派(他们认为大脑就像一台放映机,认识完全来源于主体的内部理智),运用他的发生认识论方法系统而简洁地阐释了儿童心理在“同化”机制下的发生、发展过程。
皮亚杰受康德认识论的影响并对其加以改造,认为认识既不单单来自外部经验的积累,也不单单是内部的领悟,而是主体基于动作,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主客体双重建构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的机制乃是“同化—顺应”。主体在活动中或者通过图式同化客体或顺应客体以改造图式并最终同化客体,同化和顺应均通过自我调节完成,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以达到认识的平衡。
皮亚杰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的水平,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命题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智慧起源于目的和方法的分离,其最初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动作,同时较大地受到知觉的影响,知觉是概念的“先形”;随着信号性功能的逐渐形成,动作渐渐内化为了表象而成了儿童的智慧发展主要依据,但是此刻的运算还不具有完整的可逆性和守恒性;随后儿童渐渐具有了可逆性和守恒意识而能进行“群集”水平的运算了,不过这种运算还离不开具体的对象;随着“关系”和“分类”两大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儿童逐渐突破了具体事物的限制,能够运用假设进行可逆性推演,从而具备了对命题与命题进行超时空的群集和组合运算的能力了。
在皮亚杰看来,每个阶段的情感发展是与其相应的认识发展的动力系统,儿童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自我中心化和去除自我中心的过程。
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他的阶段论和发生认识论,对改善我们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会有相当的启发。
但尽管如此,皮亚杰本人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的,这点读者又不可不察;为此,建议本书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维与语言》参读。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