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曝光_理解曝光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理解曝光 >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曝光
snlchina 理解曝光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9-20 10:09:52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曝光

玩相机好几年了,但是对于“正确的曝光”,仍然是七上八下的。这本书真是很适合我这样的用户,不管你是用单反还是DC,我现在觉得对曝光的确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确非常棒,用最通俗的语言,让你理解最专业的曝光技巧。同时,书里面的照片范例也都是很经典的佳作。

用作者的话来说:“我希望,在阅读了本书并把曝光的基本原则付诸实践之后,你对曝光会有所认识,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摄影环境改变曝光方法。你对曝光的焦虑会被一种信心所取代,那是一种你曾经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获得的信心。在你的照片拍摄出来之前,你就有把握的说,你知道你的曝光结果是什么样的。”

下面是我抄录的一些笔记和心得。

1、正确的曝光 vs 创意的曝光。

一定要学会使用相机的手动档。手动档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相机的自动挡一般都能够给你“正确”的曝光。大多数摄影场合都至少有 6 种以上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组合,它们都可以做到正确曝光。

f/2.8 ~~ 1/1000
f/4 ~~ 1/500
f/5.6 ~~ 1/250
f/8 ~~ 1/125
f/11 ~~ 1/60
f/16 ~~ 1/30
f/22 ~~ 1/15

然而一般情况下,只有一种光圈和快门组合才是最有创意的曝光。

光圈和快门的档数决定的是进光量。相邻每一档光圈/快门之间,曝光量相差一倍。两者的档数是“等价兑换”的。(专业术语叫做 1:1 的互易率。)光圈每增大一档,进光量增加一倍,要达到同样的曝光量,曝光时间就要缩短一半(即快门速度提高一倍)。同样的,如果光圈缩小 2 档,那么相应的,曝光时间要延长两倍(即快门速度降低 2 档),才能保证同样的曝光量。对于使用 B 门的超长时间摄影来说,熟练进行这种换算很重要。

当然,你还可以用提高两档 ISO 值 / 曝光补偿来增加 2 档曝光( 如果你查看照片的 Exif 信息就会发现,在调节曝光补偿的时候,会使曝光时间 / 快门速度发生变化。简单的说,曝光补偿表面上调节的是 EV (EV = Exposure Value,曝光量),而实际的调节是通过增加或者降低快门速度实现的)。

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高 ISO 时候会表现出胶片特有的一种颗粒性,这种颗粒性可以提高那种“私房”照片的感性,这也是许多时装摄影师和情调摄影师的“小秘密”。

所以我们有 7 种创意曝光的选择方向:

1) 小光圈(f/16 f/22 f/32)超大景深,每个角落都清晰的“叙述性照片”。
2) 大光圈(f/2.8 f/4 f/5.6)用于人像和微距特写的“单主体”分离式照片,景深非常浅,只有主体清晰,背景(和前景)虚化。
3) 中等光圈(f/8 f/11)景深无关紧要的 Who Care 照片。
4) 最大光圈(开放光圈)在微距摄影中获得模糊的圆形的(或六角形的)焦外光斑。
5) 高速快门(1/250秒 1/500秒 1/1000秒)用于凝固动作的高速摄影。
6) 低速快门(1/60秒 1/30秒 1/15秒)用于跟随拍摄的运动摄影。主体清晰,景物动态模糊。
7) 长时间曝光(1/4秒 1/2秒 1秒 30秒)“运动模糊”:夜景(1/2秒-30秒)、车流光迹(至少8秒)、闪电(4秒)、绸缎一样的水流(1/2秒)、曝光过程中变焦形成的爆炸效果(1/4秒 1/2秒)。

最能说明一个摄影师能力的标准是,是否能达到有创意的正确曝光。一个合格的摄影师需要能够判断他面对的是怎样的拍摄机会:需要大景深还是小景深;需要凝固动作、模糊动作,还是跟拍?一旦这个方向确定了,真正的问题就不是“我应该怎样曝光?”而是“我应该从哪里测光?”


2、测光。

一定要养成先测光再构图的习惯。(把测光和对焦分开进行。)每换一个场景/方向,都记住要注意确认光线的方向,然后,重新测光。

测光的关键在于测光点的选择。

几乎任何时候,天空都是最好的测光点。无论是顺光、测光、逆光,还是日出日落时候的所有拍摄,天空都是你最可靠的兄弟。

顺光时和阴天时候,光线很均匀很柔和,用自动挡随意拍都可以拍出很好的照片。如果是拍人像,最好靠近人物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锁定曝光数值,走回原来的位置重新构图拍摄,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逆光时(特别是日出日落的风景照)要对准太阳附近的天空进行测光。如果是拍摄逆光时候水面的倒映,就对准水中反射的光线附近。

仅次于天空的是格林兄弟,Mr. Green。在看不到天空的场景,可以用绿色植物来进行测光。但是要记住,曝光量要比天空减 2/3 档,你就会得到正确的曝光。


3、Who Care 照片。

有些场景没有人会在乎光圈的大小。那就是摄影对象都处于同一个焦平面的时候。这时候无论怎样的光圈,画面都不会有很明显的景深变化。例如靠着墙的人像,例如俯拍秋天地上的落叶。这时候最好采用 f/8 或 f/11 的光圈。这是大多数镜头画质最好最清晰的光圈段。


4、描述性的风景照。

风景照需要的是每个部分都清晰。一般用 f/16 - f/32 的小光圈。但是对于单反来说,仅仅是小光圈还不足以让画面都清晰,你还应该把对焦点放在风景的 1/3 处。(原文如此,我不清楚是画面构图平面的 1/3 处,还是进深的 1/3 处。)

市场上有众多的滤镜。每个摄影师都应该配备的是一块偏振镜。偏振镜可以有效的去除玻璃、水面、大气反射的眩光,使得照片更清晰,天空更蓝、景物的暗部有更多的细节。

偏振镜在太阳和你成90度角时最有效。例如在侧面光场景中(太阳照射到你的左肩或右肩)。


5、最佳光线。

最好的光线往往出现在你最想睡懒觉的清晨,你和家人吃晚饭的傍晚。——这两个时间的光线能够温暖生动的表现出质感、阴影和深度。中午的光线刺眼、乏味、粗糙生硬。

另外有人说最好的光线出现在光线变化的时候——即将来临的雷雨——以及低角度的晨曦和暮色。

暴风雨来临之前阴沉的天空可以很好的展示正面光或是侧面光的风景。

清晨的阳光是金色的,但是要比夕阳的金橙色要冷一些。

明亮的阴天有一种柔和的、几乎没有阴影的光,可以用来表现田园景色的那种优美色调,还可用来拍摄花的特写以及拍摄人像。

雪和雾是单色的。但是这种单调的场景可以突出人们对主体的注意,例如一个行人打着一把鲜红的伞。

要感受光线在四季的变化。

夏日中午那种高角度、刺眼的直射光与冬天那种低角度的光截然不同。在春天,乡下的明媚春光可以表现出植物和树木上蓓蕾的娇嫩色泽。而清亮的光线能够增强秋季风景中那种荒凉的美。


6、探索光线的练习。

找一天时间,从黎明前就起来,选择一些景物,沿街的房子或是树木,城市远处的地平线等,随着太阳的升起,把这个景物拍上一个小时。下午再去拍一次,从太阳落山前几个小时开始,直到太阳落山后20分钟。注意低角度的光如何提供均匀的照明,侧面光如何制造一种立体效果,强逆光如何制造一种剪影效果。这样练习一两天,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人们只利用中午光线在游泳池边拍摄轻松的照片。

你还可以找一个宽阔的场景,在一年的12个月中,每周都去拍上几张照片,分别朝东西南北拍摄,不需要考虑构图是否引人入胜。12个月以后,把你拍摄的照片全部在面前摊开,你就会积累大量的关于光线的知识和洞察力,即便是专业的摄影师,也很少能有这么丰富的光线知识。


7、数码相机和胶片机的优缺点。

胶卷的宽容度比较大,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所以现在的 DC (包括数码单反)的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越来越多采用 1/3 档步进了。这也是数码和胶片不同的地方,需要注意。

DC 的光圈实在太小,即使是 f/2.8,也只是相当于 35mm 胶片(全幅)单反相机的 f/11!所以 DC 无法拍出单反那样强烈的人像背景虚化效果。

但是也因为如此,DC 就拥有比胶片单反无法想象的景深,DC 的 f/11 相当于全幅单反的 f/64 !

另外,全幅单反在 f/16 就不得不采用三脚架了。但是同样的光圈在 DC 上才是 f/4 ,高 4 档的快门速度,这样的速度,谁还需要三脚架?因此,这也是 DC 的一个优点。

从曝光的7 种创意选择方向来看,除了大光圈的虚化之外,其他 6 种摄影题材都可以“不辱使命”。(暂不考虑画质的影响。)


8、灰卡。

灰卡是 18% 灰的卡片。灰卡只需要用一次。因为你身上早就有能当灰卡的东西了。那就是你的手掌。但是在这之前你需要用灰卡来“校准”你的手掌。

把灰卡和相机拿到阳光下,把光圈打到 f/8。让灰卡充满整个画面,不需要聚焦清晰,然后调节快门速度,直到相机显示曝光正确。

然后在同样条件下,对手掌进行测光,记下两者的曝光差异。(一般显示比灰卡多 2/3 到 1 档曝光)

以后在任何曝光条件复杂的场合,例如白色的沙滩、雪地、黑色的动物和漆黑发亮的汽车,这些场合相机的自动曝光数值往往是错误的,你的手掌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只要显示过曝 2/3 到 1 档,那就表示曝光是正确的。(或者我应该说,在相机的曝光数值上,你还要再加 2/3 到 1 档的曝光。)

在这些场景中,如果你使用自动曝光、程序曝光、快门优先或者光圈优先,你就必须使用曝光补偿来校正相机的曝光误差。(白加黑减)

展开全文
有用 118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曝光”的回应

snlchina 2017-05-12 18:43:10
一尺布 :那么风景照的焦点到底是在场景的前1/3还是后1/3?

我的理解应该是进深轴上距离灭点1/3处。不过我的相机光圈很小,拍的照片看不出差别。

欢迎大家也测试一下,在这里回复你的实验结果。

snlchina 2017-05-12 18:39:03
p_q :手掌做灰卡这个值得商榷,黑人和黄种人的皮肤在阳光下灰度应该不一样。

请注意这句话:“在这之前你需要用灰卡来“校准”你的手掌。”

校准之后,你就记下你的手掌和灰卡之间差多少档的曝光,然后每次曝光的时候就加上/减去这个差值就好了。

一尺布 2017-04-26 11:20:57

那么风景照的焦点到底是在场景的前1/3还是后1/3?

p_q 2014-04-10 10:54:38

手掌做灰卡这个值得商榷,黑人和黄种人的皮肤在阳光下灰度应该不一样。

hzdanger 2013-02-27 09:34:33

已看过,觉得楼主的笔记非常有用。。

[已注销] 2012-01-19 20:51:00

真不错!这个书怎么好的话我也要去买~!

momotm 2009-11-29 18:57:27

Very good!
受教了!

snlchina 2009-09-12 08:26:19

局部修订,更正了曝光补偿原理的解释。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参看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3babf0100045e.html

杳杳不知归 2009-07-09 22:48:19

我要留个印迹,今天整理杂物间,在灰堆里翻出一台老凤凰胶片单反……真叫淘到宝了

TonyZz 2009-05-27 21:49:45

mark 刚看 很受益匪浅

renxing 2009-04-29 19:45:33

thanks,再次学习了一下

梵高的IPHONE 2009-02-24 22:55:03

刚刚开始迷恋照相,不错的文章,谢谢了。

木马失控 2009-02-14 22:22:26

好的见解,获益匪浅。

snlchina 2009-01-10 21:49:29

恩,对的。我在别的文章里面也得到了印证。现在我的理解是,应该是进深轴上距离灭点1/3处。

满陇桂雨 2009-01-09 12:45:50

风景照需要的是每个部分都清晰。一般用 f/16 - f/32 的小光圈。但是对于单反来说,仅仅是小光圈还不足以让画面都清晰,你还应该把对焦点放在风景的 1/3 处。(原文如此,我不清楚是画面构图平面的 1/3 处,还是进深的 1/3 处。)
------------------------------------------------------

應該是進深吧, 前兩天看到一本書裡說拍集體照時, 五排人就把對焦點放在第二排(還是第三排? 不記得了). 應該說的是同一個意思

Ms. metaphor 2009-01-07 16:42:53

mark and tks!

飛貓俠 2008-12-07 12:07:09

谢谢……

fond 2008-09-20 19:15:07

不错,受教了。

snlchina 2008-09-20 19:02:45

  恩,找到了。
  
  ★什么是互易率失效?
  
  互易率失效,是指只有在有限的曝光时间范围内(大概是从1/1000秒至1/2秒左右),互易率里光圈、快门的1:1的互易比值才是正确、有效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也就是更长或更短时间的曝光,互易的比值就不再是1:1了,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比值进行互易,那么就会出现曝光不足等失效现象,而且曝光时间越长或越短,现象就越严重。
  
  需要提示一点,互易率失效,不是指互易关系的失效,而是1:1比值的失效,互易的关系还是依旧存在的。

★数码相机有互易率失效吗?

数码相机在互易率上和胶片是完全一样的,但不存在失效问题。由于数码成像是通过CCD或CMOS的光学电子感应原理,它记录的是光线的强弱讯号,而不是通过曝光时间来使胶片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无所谓感光时的影像密度问题,因此在理论上说是不存在互易率失效的。这也是目前没有按照亚当斯的想法,把互易率和互易率失效统称为“互易效应”的原因之一吧,因为现在数码应用越来越多,而失效的问题与数码无关。

顺便提一点,由于CCD和CMOS在长时间工作时会产生杂讯和噪点,因此长时间曝光对成像质量还是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不过这和互易率失效没关系。
  
所以只玩数码的同学,放心的拍吧,你们的机器没有互易率失效的问题。

  http://sujx.spaces.live.com/blog/cns!6318EBF9B84433D9!543.entry?wa=wsignin1.0
  
  不过原书中那些长时间曝光的换算的确是按照1:1来执行的。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城市傍晚霞光的夜景,相机测光的数值是 f/2.8 --1/4 秒,但作者需要小光圈,所以光圈改为 f/22,缩小了 7 档,曝光时间就按1:1 的比率增加了 7 档,1/4 秒--1/2 秒--1 秒--2 秒--4 秒--8 秒--16 秒--30 秒,然后用 B 门完成了拍摄。
  
  我想原因可能是胶片的宽容度要比 ccd 大很多,1-2 档的误差一样可以冲出正确的照片。

snlchina 2008-09-20 18:25:17

恩,“曝光时间的过长会导致互易率的失效。”为什么呢?高 iso 产生的噪点吗?

手心手背都一样的,即使是亚洲人,每个人的肤色也不同。关键是你要知道它和真正的灰卡之间差几档曝光。

拍照很好玩,不是么 --

cp 2008-09-20 15:26:16

SNL最近开始迷拍照了啊///

觀心 2008-09-20 14:10:38

谢谢,玩玩看·

是無步 2008-09-20 13:18:46

曝光时间的过长会导致互易率的失效。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接近灰卡的替代物应该是手背,尤其是咱们亚洲人的手背肤色,接近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