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情结--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杂感 Sentiment of the Train -- _火车上的中国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火车上的中国人 > 火车情结--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杂感 Sentiment of the Train --
Chen Yang 火车上的中国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7-18 15:07:23

火车情结--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杂感 Sentiment of the Train --

火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许都是一种情结。

小时候每逢寒暑假会从福州去南平看望爷爷奶奶。那时从鹰潭到福州的铁路是福建省唯一的出省铁路同道,任何一班从福州出发的火车都会经停南平。开始的时候是坐去杭州去南昌的车,后来有了专门到南平的“武夷快”,因为当时号称这个车最终要修到武夷山,当然这个目标最终实现,我至少已经坐了十年只从福州到南平的武夷快。

这个火车顺着闽江的一个支流而上,行车约三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之后就开始穿越隧道,于是数隧道就成了我旅行的一大乐趣。有几个隧道特别长,火车能够开上三五分钟。那时候还玩点神秘主义,去发觉这些隧道编号之间的关系,似乎是总结出特别长的隧道从福州算起的编号总是3的倍数。至于福州到南平到底有多少个隧道,是49、50还是51,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结论,我至今也没有明白。

铁路交通已经深深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春运的时候胡core号召大家开动脑筋来解决铁路问题。如果交通运输没有很大的发展,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因为中国人离不开火车,火车已经成了一种中国情愫。

因为中国人对火车的迷恋,王福春先生所拍摄的画册《火车上的中国人》,就从这个独特的角度打开了反映中国社会的一扇窗口。火车旅途的漫长,使得生活的总总细节都在这一段时空中被重新演绎。

在中国最忌讳拍照,而在火车上尤甚。长期的高压政策使得人们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让本没有隐私传统的中国人在镜头面前变得十分谨慎,深怕自己的什么秘密被别人捉住甚至称为把柄。大多数人对于摄影的认识也仅限于纪念照式的留影,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在试图记录别人的生活,是不是别有用心。而火车这个狭小的环境,更是让摄影者无处可逃。

这样,王福春先生的拍摄是带着特别的勇气的。在狭缝中求生存,或许有人可以游刃有余,但是在拐弯抹角中往往就丧失了一些最佳的时机。也许对于生活最直接的记录可能就是不理会这些忌讳,这一点我也许永远也做不到,而王福春的作品正是表现了直白的魅力。

作者主要使用35mm镜头相对平和的视角,从画面的风格上说并没有可以追寻现在所流行的“视觉冲击力”,就是将火车旅途中的一个个切片展现出来。这样这些画面的元素非常“中国”,使用传统报道摄影的视角加上了一点中国摄影追求沙龙风格的唯美。从文字描述来看,作者应当特意选择了比较温情和“和谐”的画面,在配上暖调的黑白(从黑白的影调和调色来看,作者的暗房功底相当雄厚),把火车这个钢铁的世界渲染上一篇浪漫的色彩。

去哈尔滨的时候曾经想拜访王福春先生,连电话号码都准备好了,可惜由于时间的缘故最终没有成行。不过就如同每一刻都有火车在跑,每一天生活都在继续,摄影师们也在各个地方默默地记录着点点滴滴。摄影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孰轻孰重,这个争论非常长久;无论孰是孰非,这许多的例子为我们表明,在直白的记录中我们留住了生活,而生活或许就是一种艺术。

(火车上的中国人,更多作品,请见:http://www.fotoe.com/publication/21814/1)

(本帖原发“落枫居·陈阳文存”,地址:http://blog.photocy.org/?p=585)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火车情结--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杂感 Sentiment of the Train -- ”的回应

安先生 2011-05-31 22:50:48

从福州去南平的火车不正是沿着闽江干流吗?看看地图剧就知道了。

Gninel 2010-12-10 23:22:16

逐渐远离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