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面如过千山 掉头便已万年_乡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乡愁 > 睹面如过千山 掉头便已万年
毋随意 乡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5-30 22:05:28

睹面如过千山 掉头便已万年

很多人都将婺源作为户外旅行的天堂,在那里有上百条古道可以选择,在每一段行程中都会遇见在逐渐变得斑驳的廊桥,渐渐坍塌的古亭,被人为强制修缮却失去原来味道的热门景点,和资深驴友去的时候,总会听到他们无限惋惜的声音,他们向同行的驴友讲述着自己在几年前到来此地时是个怎样的美丽景象,现在的一切不是他们想象的模样,愤怒、不甘、无奈,一个驴友什么都改变不了,毕竟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缩影,人们似乎不再需要依靠这些古朴的建筑,精巧的门栏画框来彰显自身的品味,所以这一切都变得不再实用,因为不再实用,时代就选择淘汰。

作者李玉祥也和遇到的千万百感交集的驴友一样,面对着精美的石雕被丢弃,古老的房屋被遗弃,宁静的村落被打破,一切的美好走远,因着一份故乡的情,即使是薄弱的力量也要有所行动,一如驴友在重复告诉每一位后来人,这里曾经铸就的魅力,作者李玉祥在《乡愁》中用自己的摄影镜头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日趋萧索的农耕文明,用一种影像的方式来留住农耕文明那动人心魄的美丽。

一直以来,徽派建筑的特点就被囊括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些词汇当中,好似每个人都可以对徽派建筑侃侃而谈一番,越发重叠的信息冲淡了人们对于那样一个阴雨绵绵的季节里,窄窄的小巷,高高的房屋,雨伞下那如丁香般的如水姑娘的遐想,一切都变的索然无味,那让人再三回味的余韵荡然无存。

这就是这个时代,不管好坏都被推着向前奔跑的时代,苦守着田地的老人们,需要被城市接纳的孩子们,一幢幢日渐衰老的房屋里有的是昨天和明天,他们都是需要照顾的人群,如同这些被遗忘的老建筑,急需多方的关爱。作者的视角就这样直戳人心,不同于美丽的旅游宣传画,即使是青山秀水,也会有不经意间流淌的忧伤,寂静无声却直达内心,想要静静地将悲伤掩藏,却发现行动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改变。

如果你想要《乡愁》中寻找那些喧闹的流动的一帧帧山水泼墨画,可能真的会觉得失望,即使是熟悉作者镜头下的画面,也不免觉得遗憾,其实这个地方可以拍得更美一点的。作者当然不会是技术不够卓著,构图不够用心,是想要给看画人传递的情感不一样,这是作者的江南故乡,无数次梦回,却发现身处其中无不遗憾。想起一位驴友说自己独自徒步前往作者镜头下的瞻淇村白杨时,无数次在告诉我们,这些秀美的建筑好可信,那些精雕的门楣曾经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与荣誉成就,如今却被盗走,徒留一个空空的门框,深深巷弄中的高墙已失去了曾经仰望回看的高大墙壁,完全陷落在深锁的大院落里,不为人知。

如同曾经辉煌的徽商,在辉煌一时之后,急速衰落,这些承载无数人思乡情的地方变得物是人非,不再是记忆里的那般模样。如果说建筑因为文明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逐渐在改变,那作者给我们带来的人物像中,则折射了当今社会中与土地紧紧联系的两类人,老人和孩子。

老人或独居,或成群,他们放不下对土地的眷念,执着地守候着,等待着,有的还坚持着自己一辈子的手艺不轻易丢弃,这是之前从未见多的。曾以为再不会有人那般去糊一张纸,织一块布,甚至还会这样走街串巷的卖猪肉,如同一个卖货郎。不是明亮商店里笑语嫣嫣的美丽姑娘,而是吹着号角,骑着马,在山路里穿行,为山上的某位住户带来一周的口粮。

故乡,千百次梦里相见过,好似穿过千山万水,再见时却面目模糊,人的故乡真的是一块净土,唯有穿越人间的浮华,触摸心底最永恒的美丽念想。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