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用摄影写一本生活的史书——《乡愁》_乡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乡愁 > 书评‖用摄影写一本生活的史书——《乡愁》
孙小山 乡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5-31 09:05:06

书评‖用摄影写一本生活的史书——《乡愁》

文孙小山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余光中的诗《乡愁》,而我今天要说的《乡愁》是作者李玉祥用摄影抒写生活的一本书,书中有李玉祥多年来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等地拍摄的古村落照片结集,涵盖江南建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多个角度,用丰富的视觉资料展现中国濒临消失的古村落风貌,记录了纯朴的村民面貌和乡土文化的仪式习俗。

当我决定开始写《乡愁》的书评时,我真的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因为看着书里图片,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幕幕画面,但我才疏学浅,无法用语言精准的表达出来,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有时候很强大,一句话就能表达很多深意,有时候又很苍白,再浓厚的感情,也无法用文字表述,只能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

《乡愁》给我的震撼,就是如此,有很多感情要表达,但原谅我只能浅显的说出一些我的感受。

烟雨江南美如画

文中有大量的图片可以看出作者凝练古典美的眼光,以及他想要呈现给我们保护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古老的建筑总是既有历史的静态痕迹,又有历史的动态画面,你看那斑驳的墙迹,你看那枯黄的窗户,你看那裂碎的青石,你看那长满青苔的瓦片,你看那生锈的大铁锅,你看那已经留有手印的木勺,你看那一汪翠绿的河水,你看夕阳下的那口枯井,你看那郁郁葱葱的爬山虎,你看那河边洗衣的老妇,你看那门口织毛衣的阿婆,你看那小巷慵懒的小花猫,你那看夕阳下泛舟回家的老农,你看那正在采茶的老奶奶,你看那带着老花镜正在织布的婆婆,你看那带着斗篷挑着担子吆喝的补锅匠,你看那正在自己编织扫帚的老爷爷,你看那印在墙上的树荫像极了时间的脚印,你看那茶余饭后江边闲聊的老人们,你看他们朴实的衣着,你看他们真诚的表情,你还记得你的家乡那山那水那人和那条大黄狗吗?

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比如略显荒凉的老宅,一半萧瑟一半生机,因为老宅随着时间略显荒寂,而院子里的植物依旧蓬勃富有朝气,我被照片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牵引,画面停留在指尖,不舍得翻到下一页,我静静的看,静静的想,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当我静静地欣赏照片里的每个细节,脑海随时会浮现出不同的故事,比如当乌镇映入眼帘,我放佛置身其中,身穿一缟素衣,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青石街道,淡淡的丁香在雨中弥漫,我踏着小碎步,漫无目的的走着,不时有行人与我擦肩而过,他们是收摊回家的小贩,是集市买完胭脂粉的姑娘,是劫富济贫的侠客~

好吧,我又跑题了,当然我想的这些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但是图片就是会给人无限的瞎想,自己喜欢就好,何况正如扎西拉姆.多多所言:要给予读者一个完全开放的阅读空间——不要理会作者的意图和发心,不要寻找线索,不要确立方向,你读到的一切都是你的。所以让我继续沉浸在这迷人的烟雨江南吧!

白云深处是谁家

大山深处的人家,你们生活的可否安居乐业,你们的孩子在外打拼吗?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你们舍得离开家乡吗?

刚在菜园摘完菜回家的大妈,您是要去给农田回来的大爷去做饭了吗?您家的蔬菜可真新鲜啊~

披着斗篷牵着黄牛的老大爷,你是刚从田地回来吗?下雨了,我该让您走快点,早点回家,还是让走您慢点,小心路滑。

青板石上玩闹的孩童们,你们笑的可真开心啊,我好想问问,你们长大后会离开你们生活的家园吗?

那是谁家杀猪了?好热闹的场景啊,你看那些等着吃杀猪饭的小孩们,好像过年一样开心,我快忘了我曾经也那么开心过。

前面好热闹,原来是庙会啊,怪不得,来看戏的人真多,大爷您看的真认真,很可惜我听不懂在唱什么,不过你们开心就好!

哦,那是谁家的烟囱,青烟袅袅,您家来客了人吗?今天是不是会加餐呢,介意多加一副碗筷给我吗?

有些画面我们可能在电视里见过,一闪而过触动心灵,随后就烟消云散,当作者用相机表现成静态的图片时,我可以贪婪的多看几眼,看着那些画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家乡,你还好吗?

村里的那座拱桥还是以前的样子吗?它还能承载多少人到达彼岸,村里的那口溪水还清澈吗?村民们还去那里洗衣服吗?小孩子还会在水里嬉戏打闹吗?那一块块的鹅卵石是不是又变了形状,我还能找到曾经膈我脚丫子的那块石头吗?山里还能见到野兔吗?那些野菜的味道真的棒极了,村口的那棵大树应该更加茂盛了吧,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它一定不会枯萎,它一定会为更多人乘凉,哦,时到今日我还会担心村里的那座木桥会不会断掉,话说为什么木头可以那么坚硬,不过也该修修了。

我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生活在大山的人们,他们简单的思想容不下去想那些复杂的事,所以通过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那些淳朴的老人们,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大山,他们可能只在电视里看过车水马龙的城市,他们在自己的家园平淡的度过每一天,春耕秋收,闲暇时和邻居闲聊,他们的笑容就像明净的天空,他们的言语带着浓浓的乡音,他们的眼睛里没有狡黠,他们的衣着也留有岁月的痕迹,他们继承并保护着农耕文化的原始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他们会不会因为见多识广,会不会因为经历太多,用厚厚的盔甲包裹着自己,让别人看不透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想如果二者取长补短,那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进步很多。

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

这是一本历史与现实结合的书卷,这是一幅岁月与人情勾勒的画卷,我看到的是建筑,是人文,是自然,是老祖宗的智慧,我看到的是安宁,是善良,是纯朴,是平淡的生活。

我惊叹古人的智慧,你看那些石雕上的图案,他们是如何雕刻的?你看那些窗户,也被雕满了形态各异的人和动物,你看那房梁上也有图案,好像是骑着黄牛的牧童,还有那些石雕窗花,蛮石花墙,悬鱼,隔扇门木雕,栩栩如生。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缺少为美驻足的脚步,是缺少静静欣赏美的心境,我们走的太快,心太浮躁,我们忘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忘了回头借鉴老祖宗的智慧,其实大山也有年龄,其实天空也有生命,没有一尘不变的事物,我们在变,身边的一切都在变,你要知道,所有事物下一刻就不是它以前的样子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属于它们的风光,不然岁月会悄悄带走它~

书中虽然文字不多但是每张图片都彰显着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也许没有什么文字能够更精准的表达图片所有展现给我们的故事,因为文字太过苍白,正如我这篇感想,真的有点九牛一毛的感觉,因为我的感受是湖面下的冰山,而我只能肤浅的描述湖面上的冰山,我深深的被每一幅画卷吸引,我有意为每一幅画卷写一个故事,奈何我文笔不够,我也为古人的智慧惊叹,希望我们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中保护好这传统的美,保护好老祖宗的智慧。

正如作者后记所言: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在城市化的滚滚进程中消失了,连脑海中关于家园的记忆都渐渐模糊了。我敬佩作者这样的觉醒意识,也为作者为这一项事业而努力付出的行径所感动。人的一生有一项自己追崇的事业,这是一件多么高尚美好的事情,作者为了拍摄记录,去了很多地方,文中提到他和朋友一次又一次联系出版社和电视台希望他们向全社会呼吁对“历史标本”的保护,他们也不顾屡遭白眼,一次次像地方长官苦苦哀求对珍品村落手下留情,作者的行径真的让我动容,这一项为保护中国文化而努力行走的艰巨事业,让我们如何不尊重。

我们应该感谢摄影师凝练自己欣赏美的眼光怀着浓浓的乡愁,把这些最其貌不扬的建筑,最平凡普通的人物,把这些文物局无暇保护的历史,村民视而不见的传统,用照片记录,让我们沉思,愿更多人看到这样平时被我们忽略的人文及历史的珍贵,愿更多人读到此书,愿更多人意识到在社会前进中我们依旧不忘保护老祖宗智慧的任务。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