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_陕北盲说书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陕北盲说书人 > 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
筷子 陕北盲说书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4-02 20:04:48

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

《陕北盲说书人》
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

去年过年因工作原因没能回家,所以在正月十五前赶了回去,一是为了弥补过年时没能回家的遗憾,二是媳妇老家有一场葬礼,必须参加。
老家离县城虽然只有四十里路,但山高涧深,着实不太方便。我开车在山路间左突右冲,上下颠簸了四十分钟才到,丈母娘说,和以前比这路不知能好多少。路过的村子不叫圪台,就叫圪崂,再不就叫山、卯、畔,也路过《平凡的世界》里几个村子争水的东拉河。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到媳妇的老家,但我对这样的环境却很是熟悉,不只是因为我出生在类似的环境中,成长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之间,更重要的是去年我读了一本书,对着书,照着地图,我把整个这一片,县城以东黄河以西的乡镇村寨都梳理了一片,书里的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这本书叫《陕北盲说书人》,作者黄新力。
去年,2014年,一部小制作的纪录片获得了国内多项影展的大奖,导演叫白志强,清涧人,这部片子讲的是他家乡的故事叫《边走边唱》,和《陕北盲说书人》是相同的主人公。《陕北盲说书人》的故事发生在04年和07年的两次卖艺乞讨生活和十年后的14年播出的《边走边唱》别无二致,不同的只是在纪录片中的主人公比在书中照片里时显的更苍老。
在序言中序言作者刘树勇引用苏珊•桑塔格的话:“远远地,通过摄影这种媒体,现代生活提供了无数机会让我们去旁观及利用他人的苦痛。”自问“我们来观看和讨论这些影像,又能改变他们什么?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又在瞎忙活些什么呢?”这也是这两年我开始大量阅读并开始关注人文纪实作品后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读书对当下生活有用吗,没有,那为什么要读。”“纪实摄影对被摄着的生活有用吗,大概没有,那干嘛要拍。”是啊,没用,为什么要读书,没用,干嘛要拍摄。
我是在豆瓣搜纪实文学作品的时候偶然发现这本书的,评分高达9.0分,在豆瓣这是经典名著才有的高度。内容简介说,这是一本讲述陕北黄土地上最后的盲说书匠故事的书。里面穿插了许多定格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场景的照片。这些照片不可能去改变那些一辈子悲壮、困难和无助的盲人命运,但起码能够让看见这些照片的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年事已高、双目失明的盲人长年奔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游走于村庄之间,为偏远地区的百姓传唱着传统的忠孝节义,以及关于生活的苦涩、欢愉。
迅速下单买了回来,一口气读完。记录本身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熟视无睹的事物,重新认识一些即以成型的观点。比如说,我们并不比别人了解我们自己的故土。比如说,读书对于当下生活无用,但真有用了能来得及不说,读书真是为有用才读的吗。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收获。
书中分别讲述了两段盲人们讨生活的日常故事,一次是04年4月到5月间,在店则沟乡与石盘乡,位置大概在县城的东北方向,北接绥德县。另一次是07年的3月到4月间,在双庙镇和王家沟镇,方向是在县城的东南方,南连延川县。一次时间大概是一个月上下,跑两个乡镇,百八十个村子。四五个人各能讨到一千多块,故事便是这两次讨生活走村过庄的真实记录,亦是没落的现代陕北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对盲说书人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记得在我还在村里上小学那会,谁家要是安“场子”,(我不知道这个得怎么解释,我现在的理解,应该是做“道场”,一种道家的祈福仪式,民间认为僧道、阴阳和盲人是通神灵的。)一般会请盲说书人说书。记得小时候,爷爷家请过一次说书人,很久以前的事了,到现在只剩下些许零碎的记忆。
    也许拍摄、记录、书写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都开始遗忘了,他们真的就是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了。

                                                     2015.3.18
                                                     筷子于锦界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