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真实过——《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读后感_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 每一天,真实过——《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读后感
老才 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02 17:09:05

每一天,真实过——《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读后感

此时,我才参加完单位的会议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写这个“作业”,台上领导讲,台下大家低头——做自己的事情——看手机,看书,发呆……
不由自主地再次浏览一遍书——三个主题34篇文章,人物,背景,事情,时间,希望历历在目。不过不知道是年老记忆失灵还是的确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大脑选择性放弃了,很快,又了无踪迹一样。不过,这些人,明明不是所谓的明星,跟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也可能,这些普通人也不普通呢,照理说我们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可是,恰恰,我的记忆不够灵光。
从这点说,我有愧于这本书,有愧于自己的阅读时光。
但是,我认为,我每次阅读,哪怕快速浏览的,都是用心的,真实过了。
借用一句话,“所有的偶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本书也让我这个不太在意社会新闻的人有了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大山里的赤脚苗医》,就是在一两个月前,我在一个QQ群中,反复看到这个人物的名字,王增世,贵州民间医生。不少人在谈论他,“这个人是真的吗?”“他能治癌症吗?”“有电话号码吗?” ……我也不由自主地在想,在一个交通和通信相对不发达的地方这样一个民间大夫,怎么找得到?可是,的确有人告知了电话号码,甚至有人说去求医过。真是很奇妙!我在一两个月后竟然通过这本书看到了王增世的故事,虽然很短,我直接以为,这个群的人,甚至这个群,都是因为腾讯网站的《中国人的每一天》栏目才发现了王增世,然后共同建立了这个群的。是的,随着改革开放,随着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萌动,十多年后,新社交时代,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链接方式,变得如此戏剧化,甚至不可思议。当然,生活变得戏剧化,多样化,网络化,也产生了很多可能性,结果有好有不好的。不过,总得接受,这就是生活,即使我们习惯上总会争相恐后做事后诸葛亮。
这本书读起来会很快,因为跟《活着·蜕变》类似的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叙述形式,读起来很快速,但是每个人物,场景都是用心之选,从每篇文章作者来看,也是媒体人所占比例不小,视觉和意识冲击力自然不容小觑,即使是所谓跟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
读罢,对每篇文章的人物都会不由自主的予以点赞下,无论是选择做“鬼屋女汉子”和“女入殓师”的漂亮女孩,还是“老兵徐钦林”“钢琴小才子”“捐建雅安的女汉子”等,他们的每一天过得都可以说可圈可点——努力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哪怕被“阴谋认为”是配合拍摄和写作而做的样子。
这个时代,真的是自由了,可以在一个和平的大社会环境里面,做自己选择的事情,即使如“开路虎上班的公交女司机”和“超模的双重生活”这样所谓成功感不缺的普通人来说,也有其选择乐于开公交车和开小饭馆的乐趣所在。而社会,平心静气地接受她们的决定,假使如此,进步如斯。
我想,无论30几个故事的人物会因为这个拍摄和成书,被增加多少关注,他们的生活,至少给我们更多普通人以更多参照系,哦,还真有这样的不可思议感的职业,还真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可能性在等着我去尝试。这句话,我尤其想送给我的一个大学刚毕业的亲戚,希望她不要被各种“门槛”真正挡住,不要让更多习惯性借口脱口而出。
不过,我也可能瞎操心了,可能真是有这样一种命运:老天让你走运,不走都不行,老天让你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呵呵。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一天,我们既可以选择在九月初的某一天,坐在沙发里面,喝着饮料,看着难得一见大阅兵,也可以选择去野外放松,休闲,也可以选择捧起一本书,比如《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总之,无论如何,我们即使再平凡,再普通,都在认真和努力的生活、工作和走自己的路,这样的日子,想必至少有一抹不普通和不平凡的光泽了吧。
--------------------------------------------------------------------------------------
作者:老才
男,沈阳人,已过不惑仍多惑,非知名图书编辑,时好写篇歪诗,发个文字牢骚。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