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体性暴力的催眠效应_裂缝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裂缝 > 论集体性暴力的催眠效应
RW 裂缝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8-01 23:08:31

论集体性暴力的催眠效应

cracks原著让我想到高中时代。
班上有位姑娘,瘦弱,外貌丑陋,脑子很笨。而她偏偏拥有女孩的骄傲,优等生的勤奋,以及对于周围事物麻木不仁的态度。
于是她成为高中三年全班乃至整个年纪的嘲笑对象。
不知从谁开始,蔓延而至的敌对情绪。因为姑娘勤问好学导致不能下课,明明丑陋却认为自己是白天鹅。。。。当时我们总能找出许多理由讨厌她,排斥她。没人愿意和她前后桌,搭理她,大家想尽办法让姑娘出丑。
那时候,身为中立者的老师熟视无睹。
那时候,如不讨厌就被归纳为异类,享受全班的漠然。
无论姑娘怎样努力,我们依然在彼此间竖立屏障。如同FIAMMA---也许讨厌不需要理由。何况不想接受。
那时候我也没了立场。虽然姑娘并未与我冲突。甚至我认为这是场无聊的排挤运动。然而在这种群体性归类下,我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违心的敷衍。选择了少数诚服多数。
如今回想,那段时间是阴暗的,残忍的。一群人以自己的喜好制裁一个人。然而在聚会时,姑娘依然不被欢迎。大家依然笑着回忆欺负她的岁月。一种超越对错和道德观念的超然。或是逃避。
也许这就是集体性暴力的催眠效应。
当一群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或情绪做事,他们彼此牵绊,分享得失,因而便组成了自己的审判圈。
然而在这个审判圈之外,他们是正常的个体,拥有正常的价值观。
其实有一点是正确的。现实的。
集体性暴力的当事人永远不会对他们的罪行忏悔。
仿佛生活在催眠机制下,对于这块内容他们是缄默的。
纵使翻出那段历史,他们也只是作为旁观者叙述,闲谈。没有对错,不去深究。由集体联盟形成的意识不断暗示自己:我是无辜的,那么多人能为我作证。更进一步,他们会庆幸:我是正常的。大环境下大家都这么做。偶尔有部分人悔悟,质问,然而群体性施加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遗忘,逃避。
因此,无论是日剧中常见的校园暴力事件,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投毒案。在外人看来多么惨绝人寰,对于群体当事人而言,只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而这段插曲,更能加深他们的自我催眠,信仰稳固,以及继续逃避。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