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比那本写作的女人还要空洞无物,除了些装饰作用的图片,文字是很肤浅的,女权主义者除了声嘶力竭的号叫,也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的论点,更无足够的与男人同等的对真理的探求所造就的巨著。女人中毕竟没有柏拉图,没有莎士比亚和黑格尔,只有一些坏脾气的老女人写的凄凄哀哀的东西。
前几天去书店闲逛,看到那畅销书价上摆满了女人写的书,从做饭的,励志的,理财的,到教勾引男人的,看孩子的养生的,封面上总是一个微笑的女作者从小女孩到老太太。
女人太多了,到处都是女人,连足球转播里都要塞进个不知所云的女人,再有人说中国女人受歧视,我就跟她急。
女人多,本不是件坏事,可是女才子多了就成问题了,造就了一支嫁不出去的自以为是的姑娘队伍,女大不中留啊,留来留去是冤仇,这已经是社会问题了。
我总是读万卷书的人深感惊异,假如一个人读了一万本书,那么这个人的脑子里究竟还有多少东西是他自己的,是不是他已经是个和现实脱节的怪物了呢,
是啊,人读书读的太多,就很容易沉湎与幻想,幽居在洞穴里,一旦出来就会受不了阳光,就象尼采狂乱的言语是孤独幻想的产物一样。男人读书他多,就有鄙视一切,自认为是无所不知上帝的倾向,女人读书太多,就有做荡妇的冲动。
大凡女人上学读书,除了通常人们希望的谋个吃饭的技巧之外,最大可能就是从书里获得更多的看透男人心理的技巧。
女人读书,不是因为孤独寂寞,就是无聊好奇,想做居里夫人的那毕竟是少数,因为就女人的本性来说,读书之于梦露看尤里西斯一样是个装饰
。梦露曾经对为他拍照的摄影师惊异于她的房间里有弗洛伊德的书解释道,我告诉你,我在和庄重做对!
她说的是实话,和庄重作对是女人阅读的深层心理。
女人一阅读,她就变成了不受规矩的女人,因为书本总是引领她发现自己和厨房与卧室之外的世界。可怜的女读者象包法利夫人一样,受着浪漫小说的毒害,以为发现了爱情,却遭到了厄运,女人读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寻找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爱情的一种弥补,她们多半也是在书籍里寻找爱情和理想丈夫。
至于阅读危险与否,倒不存在男女之别。
书籍,也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手段,是解释世界的方法,而不是改造的手段,而且我最不相信那种读书就明白道理的定论。
关键的是读书人本身的品德,而不是书的作用。这也许和我是在工厂宿舍里长大的,从小在弥漫着蒸馒头和炖大锅菜味道的工人食堂蹲在地上吃饭有关,我的那些工人大叔和阿姨们,从小就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读了多少书,而是经历了多少事情之后还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善良的品行。品行大于知识,这是我的观点,一个人有知识,有技术固然是好的,但是倘若不用在正经地方就会造出更大恶来,良心永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知识只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而已。
当今社会,或者说在中国儒家观念中一直有过分夸大所谓知识读书的优点,而轻视实践和劳动的倾向,把知识当作无所不能的法宝,好象有了知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之后,也产生了对于信仰的重新估价,知识并不是人们曾经乐观的认为的那样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炸药是好的,可以开山破石,可是炸死更多的人就是坏事,因此知识永远不可以代替良心与信仰。
现在的人们读了太多的书,知道了太多的东西,可是他们却并不变的更快乐,还是在无聊与痛苦之间摇摆,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因为所谓的知识的增加而变的更友善与融洽,恶行并没有消灭,所以知识有它的局限性。
德才兼备是一个完美的无法实现的口号,就象物美价廉一样,一个人有德行就必定要淳朴些,一个人有才能也必须牺牲自己的单纯,而德才兼备势必要平庸。
当代的中国的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试图将每个学生造就成哈弗女孩,北大男孩,你能,你行,世界因你而不同,怎样成为百万富翁,,,,,
总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问题是每个人的天分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有成功的必定有失败的,有扫地的也有当官的,即便全班99个都考一百,一个考了99也是最后一名。
人和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权利,不是非要上大学,当公务员,留学做教授,毕竟要有人盖房子种地,否则吃什么呀!
遗憾的就在于这种知识至上的教条造就了一大批心怀大志,却又难以施展因而忿忿的人们,造就了一种鄙视劳动的风气。
造就了一大批不愿过普通生活,向往虚荣的女孩子们,大量的嘉丽妹妹和包法利夫人,这些女孩子被象男孩一样培养着,知道微积分,会说英语,看波伏瓦,只是没有学会怎样做一个普通人的妻子和母亲。她们个个以为自己就是一个遭受迫害的女才子,向往着时尚杂志里的生活,人人都不理解自己,活在不满与愤懑中---我什么都懂,怎么没有人勾搭我呀!
她们就不明白,男人看女人,由身体开始由身体结束。谁管你的内涵,你读过几本书呢!你照样要生孩子,只不过基因更优秀点罢了。
我倒也不赞成女人处于无知的状态,毕竟我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妇亲戚进得城不认识女厕所对我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后来我只好告诉她们,看着简单的那个字就是女厕所,看着笔画多的是男厕所不能进。
凡事都有利弊,书可以读,但是要有一个基本的做人原则和尺度做基础,并且要从书里再走进现实。
我写了那么多看上去糟蹋女性,特别是文艺女青年的东西---这个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就是相貌平平,白衣牛仔,清汤挂面,脸上总带着一种自我欣赏的表情,好象是我在贬低女人。
其实我的意思是,凡事都有个限度和底线,给自由之前要先明确道德,给权利时要附带义务,倡导妇女解放不是破坏道德伦理和自然的属性,在调查农村妇女性生活前最好要带点妇女医药品去,给女孩子们带点图书和衣服去,不要总玩虚的。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平等,就是贫穷。
这本书是在书店里站着看完的,不值得一买。
恰好,听到旁边一对青年男女的对话。实录如下。
女;我想买这本书,你看好吧?
男;你看不懂!还是看看春秋吧!
女;你怎么知道我看不懂/
男;别看你是学中文的,其实你什么都不懂!别看那些没用的东西!
别看那些没用的东西!
我忽然觉得耳熟,原来是我父亲一直在说的一句话,从我十岁到四十岁。
,他说了三十年,我看了三十年书,最后我只能说,他和我都有对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