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月下“灵魂写真馆”_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 欢迎来到月下“灵魂写真馆”
薛易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4-22 13:04:56

欢迎来到月下“灵魂写真馆”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是齐白石谈写意画的时秉承的一条原则。我觉得此原则同样适用于传记类写作,特别是那些有着浓郁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已被讲述过太多次,乃至一闻其名,心里就有声音在喊:“够了,够了!怎么又是他们?”

    写名人不易,写名女人更难。她们身上的光环太盛,色彩太艳,流言太多,误会太深,不管她们本人是否愿意,都已被世俗(包括学界)涂脂抹粉,洗一个澡就足以让整条塞纳河变色。那么,又该如何来描绘她们呢?所以,我在拿到月下这本《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到你》书稿时,还是有好奇心的。

    月下是写传记的高手,此前她已为张爱玲、萧红、三毛、张国荣等人作传,笔力过人。这一次,看她写这一系列传奇女性形象,我颇为震撼,只觉喑呜叱咤,气象万千。卡米耶、乔治•桑、杜拉斯、莎乐美、波伏瓦、伍尔夫等11人,本就是人类星空上的妖冶之星,历史原野中的瑰丽之花,做个不靠谱的比喻,她们可以组成一支秒杀全世界所有男人的足球队。 在月下笔下,她们则呈现出另一种野性之魅——她们负气、执拗、不羁、叛逆的鲜明一面。

    她们不完美,但是很真实;他们遭非议,但是爱自由;她们伤横累累,但是元气淋漓。她们缺乏世人眼中的幸福,但是她们成为了她们自己。甚至,“她们”这个词本身就不合适,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又一个截然不同的女人。用月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比动物更具动物性的人类却要受制于法律,规范,传统,人类给自己缚上神圣的枷锁,尤其是女人,还要受制于男人,受制于婚姻,甚至受制于女人。总有那么几个人在浩浩荡荡的沉睡中苏醒。”

    在本书中,月下并未小心翼翼地给每个人精准画像,没有眼耳口鼻,也没有绰约之姿——假如真有这种需要,去“百度”不就行了?她选择和笔下的人物进行深层次对话,用心灵来观照,从精神上取材。所以,这不是工笔,而是写意。她不画眉,不画皮,只画骨,只画魂。于是,翻开这本书之后,你踏入的其实是一座“灵魂写真馆”。

    很多人不知道卡米耶的名字,但知道她曾有过的烙印——她是罗丹的情人。月下说:“卡米耶是最让我觉得心痛的女子,以至于多年来想写她而不敢写,我怕一下笔,痛苦便决堤,牵扯到我的小说,不能控制的愤怒会让我无法理智地去观照她和罗丹的这段关系。”这种心痛与纠结,让她把卡米耶放在书中的第一位,标题犀利,叫做《一半童贞美,一半成人伤》。

    当时,罗丹正处于灵感耗尽期,对模特整毫无感觉。他遇到了卡米耶,一个“内心激烈,带着势如破竹的力量”的女子。可以说,是罗丹成就了她,也毁灭了她。“天才的女人需要灵魂的撞击,罗丹就是卡米耶遇到的灵魂,而艺术家处处寻找美,卡米耶就是美的化身,但是灵魂击中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美的冲击只是暂时的迷恋,所以两个人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罗丹是卡米耶一生的劫难,卡米耶只是罗丹生命激情的一个阶段。”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感情上,卡米耶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如同她弟弟保罗所料:“罗丹做梦,你做工。”

    在这11位女性中,我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却是莎乐美。我是尼采的粉丝,而尼采则完全拜倒在莎乐美的石榴裙下。书中还讲了那个著名的故事:狂傲的哲学家尼采被第二次拒婚后,提议要和莎乐美、保尔•里一起去照张相,作为他们友谊的见证。在摄影棚里,他让摄影师推来一辆小车,请莎乐美跪在车上,又让摄影师找根棍做了一根鞭子,递给她;而他自己和保尔•里站在车前,用绳子把胳膊绑在车把手上,如此他们两人就成了拉车的马,而莎乐美成了抽打他们的人。摄影师大声抗议说这不成体统,可尼采解释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姿态能表明他们三人目前的关系了。

    著名诗人里尔克,见到比他大十四岁的莎乐美时,一见倾心。莎乐美回故国俄罗斯,由丈夫安德烈亚斯和里尔克陪同,在外人看来也许会觉得这“三人行”有些尴尬,但在他们却很正常。里尔克在异国获得了写诗的素材,莎乐美则做了一次生命的回归。虽然最终分手,但这一次爱情刻骨铭心,之后二十多年里,他们一直保持通信。里尔克为莎乐美写的诗句如此动人,以致于我无法不把它抄下来:

    “挖去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见你,/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没有脚,我能够走到你身旁,/没有嘴,我还是能祈求你。/折断我的双臂,我仍能拥抱你——/用我的心,像手一样。/钳住我的心,我的脑子不会停息,/你放火烧我的脑子,/我仍将托举你,用我的血液。”而这首诗也是本书的书名的由来。

    月下对莎乐美的评价可谓精到,说她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她引用了瑞典精神疗法医生希尔•比耶尔的话:“莎乐美可以在精神上对一位天才全神贯注,却不能彻底与之融合。这或许是她生命中真正的悲剧。她渴望从自己强烈的个性中解放出来,却得不到拯救。”月下自己的观点也是,“她用与天才的交手来驱遣她的孤寂,或许还有虚荣心。”“假设尼采真的与她在一起,像淘一口古,深不见底,以为埋藏着宝藏,可是淘啊淘啊,一生都淘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那井底什么也没有。她是用脑子活着而非心灵,她的脑子装满了知识,内心如黑洞般匮乏,需要源源不断地充填。”

    在本书的写法上,月下引入了诸多电影方面的材料。其中,有些是必需的,比如,电影《情人》之于杜拉斯,《乱世佳人》之于米切尔。她们的成就与影片密不可分,而电影也成为她们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却不是,月下信手拈来,娓娓诉说,极大丰富了人物的层次感。

    比如,电影《时时刻刻》中的伍尔夫。月下说,影片中的“伍尔夫双眉紧锁,目光深沉,宽衣松发,高挑的身材行走在阴暗的房间里,仿佛幽灵。”“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还有,写波伏瓦时,提到了《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月下说:“我一直崇尚他们不用婚约维持的爱情,唯美、浪漫,却被电影撕下面具,还以为是为了自由,其实不过是为了标榜自由。”“我认为这部电影一定有“诽谤”的成分,但关于在男女角逐的战场上,女人处于劣势的因素却有一定的道理。”

    再比如,写勃朗宁夫人时,月下说:“1861年,勃朗宁夫人去世了,她安静的躺在爱人的怀里。就像电影《返老还童》中那样,一生爱着一个人,不论是神采照人,还是年华逝去,最终死在爱人的怀里,像一个婴儿那样安静。勃朗宁夫妇一起生活了十五年,他们几乎不曾有过分别,几乎日日都在一起。”

    这些材料,往往是其他传记写作者,特别是学界,所容易忽略的部分。而月下将这些连缀在一起,恰如“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形成一种奇妙的对照,如对镜看花,见影中之影,身外之身。

    这是一本浩浩荡荡的苏醒之书,也是一本醍醐灌顶的启蒙之书。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打开了一个万花筒般的女性世界,让我们发现有无尽的可能性。这让我们学会宽容、愿意欣赏,乃至甘心膜拜。肉身如此沉重,而灵魂可以轻盈,当然,这需要重新找回爱的能力,包括爱的喜悦与爱的决绝。一如勃朗宁夫人在《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的第一首中写道:

    “‘这回是谁逮住了你?猜!’‘死,’我回答。/听哪,那银铃似的回音:‘不是死,是爱!’”

展开全文
有用 1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欢迎来到月下“灵魂写真馆””的回应

青梧 2016-04-22 16:00:52

薛易一向喜欢有气场的女子。ABC里的一个,现在又一个莎乐美。我更喜欢伍尔夫。

福星 2016-04-22 15:49:38

写得好棒啊,学习来了

蒲公英 2016-04-22 14:14:26

写的挺妙的。语言很美。。。

岁寒 2016-04-22 14:04:53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句话好。果然是诗文画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