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_你的灯亮着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交互设计 > 你的灯亮着吗? > 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JiaXin 你的灯亮着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1-30 10:01:58

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如果中文翻译能精进,可以给五星,以下是读书笔记和感想。2017年第三本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问题是什么?

案例:哥谭市金融区新落成的雷龙大厦面临着“电梯不够用的问题 ”(文中没有对这个问题做深入描述,电梯不够用是体现在数量上——规划有问题,速度上——选型有问题,还有故障率过高的问题,没有明确问题势必在后面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多新的衍生问题),因为此问题的发生遭到了租户退租的威胁。在经历了在等候电梯的大厅安装镜子;在镜子旁增加了蜡笔以便于在镜子上涂鸦,以此来分散人们长时间等候电梯所引发的抱怨。直到电梯维保工查出了真正的问题——主控制箱里困住的老鼠咬坏的主控继电器,问题才暂时得以解决。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拥挤的人群从电梯厅转移到了地铁站,最终拥挤造成了惨剧。

A. 解决问题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 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2. 谁碰到了问题? 3. 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谁碰到了问题:确定服务对象,也就是明确解决问题为了让谁满意;另外为了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提供一些线索。
B. 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如果仔细想想,每时每刻都有无尽的“差别”,但大多数都选择了“忽略问题”,即视而不见。
C. 别去费力帮缺乏幽默感的人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这次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一桩政府剩余财产竞购,竞购采用密封投标法,由4家公司竞购11件物品,由于政府采用打包方式,即零门和热门标的物捆绑出售,其中一家公司采取贿赂政府,提前获得其他三家公司的出价信息,同时自己拥有一次改价的机会。如果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全部400多万种可能性,计算、筛选和最后抉择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后负责人只用了逻辑和常识5分钟就彻底解决了问题。

A. 不要把别人的解决方法作为定义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前先了解问题的全部,而不是别人向你描述的问题,所以需要亲自调查研究。
B. 如果你解决问题太过申诉,别人根本不会相信你真的解决了问题。
C. 别把问题的解决方案误当作问题的定义,当这个解决方案是由你提出的时候尤其如此。
D. 即使问题已经解决,你也无法确定你的问题定义是正确的。
E. 不要仓促下结论,但也不要忽视第一印象。
F. 从来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答案并不很重要,只要真正的问题,只要不断提出问题就可以了。你永远无法确定已经找到的问题定义是正确的,但是永远不要停下寻找正确定义的脚步。


第三部分:问题到底是什么?

案例:一家公司研发出的新型打印机打印出的成行问题有时歪歪斜斜,一位年轻聪明的工程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工具解决了校准的问题,但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A. 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我们永远都没法避开问题。问题、解决方案、新的问题循环出现,构成了无尽的链条。
B. 某些问题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发现问题的所在。
C. 看看你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个可能出错的地方,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D. 几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帮你的“顾问”。不用找“顾问专家”,他们有可能比你更安于现状。自己也可以换一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能发现新的不协调之处。
E. 借助外国人、盲人、儿童来检验你给出的定义,或者让自己设身处地地站在外国人、盲人、儿童的角度来检验。
F. 每转换一次视角,都会发现新的不协调之处。在把每一项“解决方案”付诸实践之前,从各个视角对其审视一遍。
G. 当你沿着定义问题的道路疲惫前行时,过一会就要回头看看,确认自己没有走错路。
H. 一旦你将一个问题描述拟成了文字,做些问题这游戏,以确保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可以统一。(不会存在因为对文字理解的偏差造成解决问题带来的偏差)


第四部分:问题该由谁解决?

案例:学生上课抽雪茄而给不抽的人带来困扰的问题。

A. 当别人可以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要越俎代庖。问题相关方对问题了解更深入、感受更真切,也因为在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案之后,更愿意参与到执行的过程中去。
B. 如果这是别人的问题,就把它当成是别人的问题。

案例:校园停车难的问题。

A. 如果一个人处于解决问题的位置,却并不受问题困扰,那就采取一些行动使他能亲身体验到问题。(比如占用校长的专用停车位,来让他也面临着这相同的问题)
B. “各个击破”法正是与“我们的问题”法相克的,为试图阻拦问题解决的人提供的最有用的策略。(如果校长宣布占用专用车位的人将立即开除,将他们的问题转变为个人的问题)
C. 为了改变局面,试着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哪怕只有一会也行。

案例:提醒汽车驾驶员驶离隧道时关闭车灯,避免汽车电池耗光,只需在出口提醒“你的灯亮着吗”,由驾驶员做后续的工作。

A. 如果人们真的开着车灯,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比复杂的解决方案更有效。

第五部分:问题来自哪里?

案例:一位出入境公务员因为少一分文件副本而进行刁难的问题。最后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转变了公务员的态度解决了问题。

A. 如果一位候选人缺乏职位所要求的能力,他就会格外听命于任命者。(在工作中此现象屡见不鲜)
B. 像某些大学院长、银行副总和其他中层干部,他被选出来正是因为能力不足。他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对上级负责,同时又不至于威胁到他们对职位。
C. 由上级选出自己的下属,选中的人能防止顾客逐级向上寻求帮助。
D. 大多数公务员因为无权做出重大决定而恼怒进而无礼。之所以表现出无礼,是因为你让他们想起,他们在生活中处于仆从般的地位,甚至都不能满足你的合理要求。
E. 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根源在你自己身上。
F.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另一种人制造出事来让其他人做。远离那些找事让别人做的人,你就能好好过日子。
G.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另一种领赏。做第一种人吧,那里的争斗比较少。

案例:考试和其他谜题。考试题目可不是由鹳鸟送到地球来的。

A. 问题的根源对解决问题来说常常是关键,即出题人的背景以及他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想要去A公司就职,与其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如关注一下A公司到底需要什么人才)
B. 如果不给教授提供他想要的答案,那这个学生就是个傻瓜(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就是出题人想要你回答的答案)
C. 因为考试毕竟是考试,问题并为来自外星世界(给在人生中盲目完善自己的人提一个醒,如果你想要找到对象,尽量与异性多接触,而不是盲目的健身和学英语)
D. 你知道这些答案是由一个人而不是一只鹳设计出来的。(所有用来考试的提出都是人设计出来的,只要是人设计的就用相对标准的答案和数不清的漏洞)
E. 问题是谁出的?他想对我做什么?如果谜题没有一点不寻常的困难之处,出题人就不会把这道题拿出来了。


第六部分: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A. 问题是人们理想状况和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这种想法是正确的。
B.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知道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就是一件非常不值一提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根本没搞清楚问题就急忙着手解决)
C. 学生们从来诶有机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是什么,而是老师说问题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公司里亦然,如果你想的和老板让你想的不同,你就等着收拾残局吧,不是明天,也是年终的时候)
D. 学校的“过度教育”训练人尽快解决问题,因为在考试中,速度是关键。即便人们走出学校,却很难摆脱已经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蒙眼跳法”。
E. 年轻人为什么要在意蒙尘老朽的“智慧积累”呢?
F. 无论表面上表现的如何,在你提供他们所要求的的东西之前,他们极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乔布斯的经典名言不谋而合:在汽车发明之前,如果我问人们你需要什么,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一匹更快的马)
G. 从最后的情况看,想要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很多。(你迫切想要改变和创新,但是大多数人觉得现状很好无需改变,比如当时全盛时期的NOKIA和现状很多跨国的大企业)
H. 人们永远没有足够的事迹去考虑到底是不是想要它,但永远有足够的时间为之后悔。(这就相当于挑选职业和未来伴侣总是三分钟热度,但是要在以后的几十年承受当初选择带来的痛苦,而且以为时间沉没成本的累积而更不愿进行任何改变,任由事情越来越糟)
I. 每种解决方案都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额外后果。(选择夏利和奔驰都会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没有哪个选择和方案是100%完美和正确的)
J.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见水的,当局之谜。习惯化使人们能忽略环境中恒定不变的东西,从而简化自己的生活,比如阳光空气水,和目前已经拥有的幸福。当新事物出现,刺激性是非常强的,如果停留了一小段时间,即不制造危险也不创造机会,就会变成或背景的一部分,最后被完全剔除出去,变得视而不见。

这本书适合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读一遍,至少是你感兴趣的部分,因为很多开放性的见解,需要岁月累积才能吸收。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