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博弈(上)伟大的事业_石油大博弈(上)伟大的事业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石油大博弈(上) > 伟大的事业

石油大博弈(上)——伟大的事业

    洛克菲勒取得他在炼油业中的第一个胜利正是在那个绝妙的时期。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进入了一个大规模扩展经济、狂热投机与激烈竞争以及联合和垄断的时代。在钢铁、肉类包装、交通等不同行业,随着技术进步,大型企业纷纷出现。大规模移民开发西部使市场急剧扩大。在19世纪的最后35年中,美国的意比任何时候都更兴隆。年轻人的精力、野心和头脑都被这块磁石吸了过来。他们卷入了洛克菲勒所说的 “大事业”,即取得成就、建立事业和赚大钱。这场通过新发明和新的组织技术展开的事业,使不久前还被血腥内战搞得四分五裂的农业共和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随着石油行业的繁荣,洛克菲勒一心一意地投入这场大事业,继续把赚来和借来的钱投入炼油厂。他建了第二家炼油厂。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他需要新的市场,于是,1866年他在纽约组建了一家新公司,管理大西洋沿岸的业务和出口煤油。他让自己的兄弟威廉掌管这家公司。那年,他的销售额超过200万美元。    洛克菲勒全力以赴巩固他的事业——扩充设施,努力保持和改善质量,同时又坚持控制成本。他最先采取了一体化措施,使供应和分销的职能都处于组织内部,从而避免经营活动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并改善自己的竞争地位。洛克菲勒的公司购置了土地,种植用来造油桶的红橡木,并且买了自己的油罐车、设在纽约的仓库以及在哈德孙河上航行的船只。从一开始,洛克菲勒就确定了另一条原则并且始终遵守不渝,即建立和保持强有力的现金地位。19世纪60年代结束前,他已经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这使他的公司不必像铁路和其他工业行业那样依赖银行、金融家和投机者。理念不仅使公司不受繁荣和萧条的剧烈波动的影响,而且可以利用这些机会。    洛克菲勒既能看出他的公司和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能把握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关键细节。他后来说道:“我是从当记账员开始买卖生涯的,因此学会了尊重数字和事实,不论它们看上去多么微不足道。”洛克菲勒埋头于经营活动的所有细节和各个方面,哪怕它们使人感到不快。他留着一套旧衣服。每当他到油区去,在泥泞不堪的油田到处跋涉、收购石油时,就穿起这套衣服。由于他全心全意的努力,到19世纪60年代末,他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    1867年,一个名叫亨利•弗拉格勒的年轻人加入了洛克菲勒的事业。他在创建美孚石油公司过程中的影响几乎不亚于洛克菲勒。弗拉格勒从14岁起就到一家杂货店当职员,到20几岁时已通过在俄亥俄州酿制威斯忌酒积累起一笔小小的财富。1858年他将产业卖出,随后到密歇根州去制盐,但由于混乱的竞争形势和市场上供大于求而破产。对这个一开始轻而易举地赚钱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使人清醒的经历。破产使他深信生产者之间“合作”的价值,同时对“不择手段的竞争”深恶痛绝。他得出结论:在资本主义难以预测的世界中,为了尽量减少风险,有必要实行合作和联合。    在初期草创的岁月里,洛克菲勒同弗拉格勒紧密合作。弗拉格勒负责运输方面的安排,这对美孚石油公司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洛克菲勒组织的规模、效率和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它能够在铁路运费上得到折扣,使运输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从而在价格和利润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弗拉格勒凭借背后美孚石油组织的力量很快做成有利的交易。    美孚还利用自己的实力赢得“退款”。一个竞争对手可能出价每桶1美元将油通过铁路运往纽约。铁路回过来每1美元退回25美分——不是给发货人,而是给他的竞争对手美孚石油公司!这当然使美孚在同对手竞争时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作法实际上意味着竟争对手在不知不觉地补贴美孚石油公司。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石油大博弈(上)》其他试读目录

• 《石油大博弈》 作者简介
• 《石油大博弈》 内容简介
• 《石油大博弈》 名家推荐
• 《石油大博弈》 图书目录
• “我们的计划”
• 石油天才洛克菲勒
• 伟大的事业 [当前]
• “现在试试我们的计划”
• “要战争还是要和平”
• 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