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越多越安全财富的制造引擎_性越多越安全财富的制造引擎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性越多越安全 > 财富的制造引擎

性越多越安全——财富的制造引擎

    你之所以比自己祖父更加富裕,而你的孙子比你还要富裕,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享用前辈的发明创造。我们的父辈可能会努力摆弄自己的黑白电视,好不容易才调出来3个电视频道,电视节目也无法进行录像留待以后再看。他们用的是老式打字机,今天如果我们打错了一个字的话,在键盘上按下“删除键”就行了,但要换做从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我们今天享受着很多舒适的生活,这都要感谢前人发明了有线电视、录像机和个人电脑,因为运气不错,父母那代人的人口数没有出现零增长的局面。     财富的创造引擎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量则是人。智慧来源于人,人越多,智慧越多。智慧越多,我们就能生活得更加富足。     哈佛经济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收集了人类历史和史前100万年的资料,证明了如下观点: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这个良性循环会一直往下延伸,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促进人口增长,因为更富裕的社会能够养育得起更多的孩子。克雷默教授在研究中也引用了泰德•巴克斯特的观点,并表示赞同。     克雷默教授论断的基本前提就在于,如果世界人口增加1倍,那么全世界出生的天才也会增加1倍。就像一所较大的学校往往橄榄球队比较强一样,一个人口较多的社会也能创造出更好的科技。不过,好处远非如此。橄榄球队的四分卫毕竟只是一个四分卫,但是一个好的发明家能够让大家都变得更有成效。当这个四分卫毕业后,他的贡献就画上句号了,但一个发明家的贡献却能够永恒。     除了克雷默教授的乐观判断之外,还有两个理由让我也支持增加人口的论断。首先,天才会互相激励,因此和1 000个天才相比,2 000个天才更加能够彼此分享灵感,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其次,更大的人口基数能给发明提供更大的市场,这样发明家也有更加努力创造的原动力。因此,人口的增长不仅能够增加更多的天才,也更能够促使我们这些智商平平的人充分发挥潜力。     美国里奇蒙联邦储备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在《美国商业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杂志上撰文指出,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催生的经济增长会得到回报的,不过需要等到世界市场变得足够大了,这样就能够给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以奖赏。     人类大概于10万年前在地球上出现。不过,在人类出现后的大约99 800年中,差不多每个人的生活都刚好能满足温饱,按照当代美国人的标准来计算,就是每年的生活开支在400到600美元之间。在幸运一些的时代和地方,人们可能比这生活得要好些,但是很少有人生活能超过上述标准的1倍。在每个时代都有一些达官贵族会生活得更加阔绰,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论你出生在18世纪以前的什么时候,你的年均生活标准都极有可能低于1 000美元,和你的父亲和祖父没有什么不同,你的儿子和孙子也不会比你富到哪里去。     到了18世纪末期,也就是在短短几百年前,也许就是10代人以前,世界出现了大变化。人们开始变得更富裕了,而且变得越来越富裕。至少在西方社会,人均收入以前所未有的年均75%的速度增长。几十年后,全世界都出现了同样的局面。在停滞了数千年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了逐年增长的局面,不久之后,人们在享受富足生活的时候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现如今,我们觉得自己理应得到汽车、电脑、药品和家庭影院,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这种局面在工业革命之前并没有出现。年均75%的财富增长速度一旦成为现实,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后来,情形有了更大的改观。到了20世纪,剔除价格因素之后的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为1.5%;而从大约50年前开始直到现在,这一增长速度又增加到了2.3%。我不妨举例告诉你,这样的增长速度对于一个普通美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是个美国中产阶级,年收入为50 000美元,你估计自己的孩子25年后也能够成为中产阶级,如果年收入以2.3%的比率增长,那么到时候剔除价格因素以外,他每年应该能够挣到89 000美元。再过25年,他们的孩子应该每年能挣到158 000美元。如果年均2.3%的增长率一直保持下去,不出400年,你的后代就能每天挣到100万美元,也就和比尔•盖茨现在的收入相差无几了,这个估计大概是准确的。我想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谈的美元并不是物价疯涨之后的美元,它们和现在的美元购买力相当。     也许你会大吃一惊,觉得实现这样的财富增长速度简直是不可思议;事实上,这不仅是现实的,而且只是建立在100年来发展速度上的一个保守推测。我们只是假设2.3%的年均财富增长速度会维持不变,而在现实中,自从200年前人类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世界就一直在加速发展。我们还要切记,很多历史进步除非变成了现实,否则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早在公元1世纪时,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①就曾悲观地断言:“发明创造早就到达了极限,我也看不到继续进步的未来。”     如果我们熟悉历史的变迁,那么再来审视人类历史上经济周期的起起伏伏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经历了大萧条的冲击,大家的收入水平退回到了20年之前。在几年前的危机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准只是停留在父辈的生活水平上,因此人们觉得这简直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满,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现在应该要比过去更美好,这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新现象。在18世纪,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会梦想自己敢于问民众:“你比4年前生活过得更好了吗?”因为任何人都不敢奢求自己现在的生活要比4年前更好。     收入增长只是我们生活改善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比从前更富裕了,而且每周需要工作的时间也在缩短,还得到了很多更高质量的产品。在100年前,普通美国人每周需要工作超过60小时,现在美国人每周的工作时间还不到35小时;在100年前,只有6%的工人有条件去度假,现在这一比重已经骤增到了90%;在100年前,很多未成年的童工就已经进入工厂工作,现如今童工几乎不存在了;在100年前,只有26%的男性能在65岁退休,现在这一比重超过了80%;在100年前,一个家庭主妇每天要花大约12小时来洗衣、做饭和料理家务,现在她们每天只需花3小时。     我们来回顾一下在1900年,一个家庭主妇每天是怎样洗衣服的:首先,她需要一桶桶地把水提到炉子旁,倒进大锅,劈柴生火把水烧热,然后用手揉搓衣服,把它们洗干净,再把衣服拧干(或用手,或用其他的器具帮忙),接着把衣服晾干。之后还有过程烦琐的熨烫工作,她要举起很重的熨斗,不时地把熨斗放在炉子上加热。整个过程要花上整整8个半小时,在这一过程中,她走过的路足有1英里之遥。我们之所以能对这一过程了解得这么详细,是因为美国政府过去曾聘请研究人员在家庭主妇身旁记录下她们劳作的每个步骤。     让那个时代的家庭主妇耗费气力的不仅仅是洗衣服,在20世纪初,大部分家庭都没有自来水和中央空调,这就意味着家庭主妇每年都要用自己娇柔的身躯去搬移7吨煤和36吨水。     到了1945年,我们可敬的家庭女英雄们有了洗衣机,洗衣服的时间就从8个半小时缩减到了两个半小时,她们也不用来回走上1英里了,只需步行665英尺就行了。现如今,你根本都不用待在洗衣机旁盯着,当全自动洗衣机完成洗衣的所有步骤后,会发电子邮件通知你。     如今,在美国生活最贫困的家庭中(年收入低于15 000美元),99%的家庭都有冰箱(其中83%的家庭有的还是无霜冰箱),64%的家庭有空调,97%的家庭有彩电,67%的家庭装了有线电视,60%的家庭有洗碗机,一半的家庭有个人电脑,而且大部分电脑都能上网。     再来比较一番我们所购买产品的质量,我们不妨拿起一本2001年的电子产品目录来瞧瞧,看看上面有没有自己买过的东西。当年我朋友本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只有130万像素,却要花费600美元,而且差不多有一磅半重,如果要储存照片还要把数据传到软盘上去。如果你再去一家电子商城,拿一本今年的电子产品目录翻翻,我保证你会大吃一惊,因为在短短几年内,产品的质量和从前已有天壤之别。     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比较一番保健产品的变化。购买今天的保健产品,你是会支付现如今的价格,还是愿意支付1970年的价格呢?我觉得任何消息灵通人士会愿意支付1970年的价格。这就意味着,尽管保健品厂商在广告费用上耗费甚巨,但是现如今保健品的性价比要比之前高了很多。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而我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现在一个20岁的年轻人祖母在世的可能性比100年前他母亲在世的可能性还要大。     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收入的增加,即便是在过去两个世纪中收入的成倍增长都无法准确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幅度。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现在的生活水平可能还无法与中世纪的欧洲贵族相比,但这并不能阻碍美国人在享受奢华生活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我猜想,如果英王亨利八世①见到现代的水暖工,看到青霉素供应充裕,电脑还能够上网的话,估计他会用自己的半壁江山来换的。     这样的趋势会延续下去吗?我们不得而知,就像我们都不知道10年后地球会不会因为小行星的撞击而毁于一旦。但是,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我们知道在过去200年间,尽管有些波动,但是经济总体而言保持着良性发展的态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还知道,这些增长背后的推动因素主要是科技进步。我们可以很理性地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发展源泉之所以不会枯竭,是因为科技进步会自我延续,已有的观点会让新的智慧火花来得更迅速。克雷默教授也认为如果财富不断增长,就能够让我们养育更多的人口,从而又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人类的未来感到乐观。     对这一观点心存疑虑的人很容易就举出一些人口很多但经济条件恶化的国家。但毫无例外,这些国家尽管人口禀赋优越,有很多天才,有很多的国内贸易对象,却因为政府的政策不理想,使得人们的创造性和贸易机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旦人口众多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剩下的就只有它不利的一面了。     人口众多的优势还不仅仅局限于此,除了富足的生活以外,我们还能够享受到其他福祉。我们珍视自己的邻居,并不是因为我们仅把他们看做是潜在的贸易伙伴,更因为我们把他们当成是交友的对象。我们喜欢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能挣钱。很多人更喜欢住在纽约而不是蒙大纳,喜欢住在加尔各答而不是周围的乡村,是因为在大都市生活有其显著的优势。     一个人口更多的世界是一个更多元化的世界。室内音乐、滑翔伞运动和埃塞俄比亚餐厅如果没有人口支持,是会消亡殆尽的。在一个人口较少的世界,也不会有足够多的读者来看这本书,出版这本书也许就不值当了(请不要窃笑啊)。     居住在纽约曼哈顿或是底特律的人可能会抱怨人满为患,但只要人们住在曼哈顿或是底特律,人们对于拥堵就会习以为常了。在美国还有很多地广人稀的区域,任何人愿意的话都可以迁徙到那里居住。曼哈顿的居民可能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待在纽约,是因为这里有很多上好的剧院、音乐厅和工作机会,但其实他们也相当于在说之所以待在纽约,也是因为它很拥挤。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性越多越安全》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序言:常识带给我们的困惑
• 引言
• 谁应该参加聚会
• 有效的补贴措施
• 备受争议的话题
• 财富的制造引擎 [当前]
• 人口增长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