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懂财报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三_轻松读懂财报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三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轻松读懂财报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三

轻松读懂财报——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三

前面介绍的会计操作技巧,均是企业以自身为对象加以实施的。然而,某些企业在进行会计操作时,会选择采取更为复杂的方式,即本节将要讲述的合并多家公司账本进行做账的会计操作技巧——“合并会计”。 利用“合并会计”进行会计操作,与以自身为对象进行会计操作相比,企业能够获取更多“利润”,或可冲销更多费用。企业在推行并购方案期间,或在向事业组织与匿名组织等特殊团体进行投资时,利用“合并会计”虚增获利,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更加显著。 我们在对“合并会计”进行深入分析时,会发现此中存在诸多手法,在此,我仅就三种较为典型的方法向各位读者作一下介绍。 低价收购获利增长的企业,作为“合并会计”的对象 此法在各类利用“合并会计”虚增获利的技巧中,可谓最为简单。“当会计年度核算已近尾期,方知本期获利不足”,“仅依靠发展主营业务,已无法提升业绩,因此需要制造获利增长的假象”——此时,并购其他公司便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而并购的最佳对象则是股价尚处于低位的企业。 利用并购拉升获利时,该选取哪类企业为对象——测试某企业股价低廉与否,一般以市盈率(PER)为衡量标准。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每股市价/每股盈余”。以某公司为例,假设其每股市价为500日元,每股盈余为50日元,将其代入上述公式,便可得出该公司的市盈率为10。市盈率越小,表示该公司的市场价值越低。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假设F公司市盈率为80,前期净利润为20亿日元。期末时,F公司经营者手持财务报表思考:“如果要在账面上拉升获利,只能趁现在了。是否可以将20亿日元的净利润提升为40亿日元呢?”将净利润增加一倍,这一想法虽然非常大胆,但只要选准并购对象,此构思绝非痴人说梦。不过,经营者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若要实现目标,F公司的经营者首先要去寻找获利可达20亿日元的并购对象,F公司的20亿日元净利润与该公司的20亿日元合二为一,其获利总额便可达到40亿日元。其实,这无非是一道简单的加法计算题而已。 选择“一本万利”的并购对象——为使并购收获“一本万利”的成效,经营者必须在下述步骤中使用一定的脑细胞。 将市盈率计算公式中的“每股市价”替换为“公司市值”,将“每股盈余”替换为“获利总额”,我们便可求出F公司的市值为1 600亿日元(20亿日元×80)。如果F公司准备收购市盈率同样为80的公司,则必须支付1 600亿日元的资金,此收购价似乎太高了。 但是,如果F公司经营者能够找到获利为20亿日元,且市盈率较低的企业(如只有12倍左右),那便另当别论了。如此一来,F公司只须准备240亿日元(20亿日元×12)便可着手进行收购。读到此处,你一定会问:“存在这种公司吗?”事实上,符合上述条件的未上市公司不在少数。 下面,我们继续来观看企业创造奇迹的过程。在成功完成并购后,F公司的净利润会迅速增长为40亿日元。如果市场变化如同教科书中加减乘除那样简单、合理,便应在F公司完成并购后立即作出相应反应,如此全新的F公司其市盈率应为46[(80+12)÷2,图3-6)]。但事实并非如此,F公司的市盈率不会迅速降至46。 在完成并购之后,F公司的市盈率较之以往自然会存在某种程度的下降,但由于原来高达80,因此即使其市盈率在并购后有所下降,最多也就降至60~70。我们设定F公司下降后的市盈率为60,那么它的市值便是 —— 40亿日元(净利润)×60=2 400亿日元。 此结果一定会令读者朋友感到大为惊奇。并购对象的市值分明只有240亿日元,但新的F公司其市值竟高达2 400亿日元,涨出800亿日元(2 400亿日元-1600亿日元) 问题的关键在于“商誉效应”——在借助“并购”虚增获利的技巧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 在推行并购案时,如果并购价高于并购对象所具资产及负债的公平价值(如高价收购),那么企业可以将高出部分以“商誉”为名,认列在资产栏的无形资产之中。 我们必须注意——商誉这一无形资产并不具备折现价值。或许读者朋友已经想到,“我似乎在第二章中读到过类似内容……”的确如此,你没有记错!商誉只是日后须花费几年或十几年摊提的费用而已,资产栏中的商誉一项其实就是对此添加的一份备忘录(某些采用美国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本无须摊提商誉。而且,是否必须摊提商誉这一问题,目前在日本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均有不同规定。2007年8月,负责审议日本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ASBJ宣布,日本会计准则将于2011年6月前完成国际化转变)。 此外,就企业的立场而言,即使完成并购后必须摊商誉,只要能够确定收购其他企业能够增加本公司的市值和净利润,经营者最终还是会作出并购的决定。因为只要手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或股票作为交换筹码,便无须多虑,单单凭借收购其他企业这一举措,获利便可不断获得增长。 其实,2004年前后活力门公司之所以能够飞速成长,正是因为使用了这项会计操作技巧。据说,活力门公司在大举收购其他公司时,其高层管理人员曾公开宣称:“只要收购后,其相对获利高于商誉摊提费用的公司,我们都愿意评估收购的可能性,因此希望各位同人能够多多提议。”正是因为其经营者认为,投资人不会仔细检验资产负债表,活力门公司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采用此法制造获利成长的假象。 就“活力门”事件而言,最大问题就出在过度粉饰账面,制造获利假象。不过,以往的投资人竟认为,由并购提升的获利与自然成长具有同等价值。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诚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并购行为都不值得认同,我们不能否定那些因企业发展需要,扩充自身设施的正常投资。如果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推行并购案,将同行业企业纳入麾下,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拉升营业额和获利,从而推行毫无意义的并购案,这种行为便值得我们质疑了。企业以此并购案为手段拉升获利时,其破绽将会完完全全展现在营业现金流量表与投资流量表上。 关于商誉如何在合并报表编制中进行冲销(合并核算调整),我将在第五章中为大家作一个详尽介绍。现在,请读者朋友们首先记住一点——商誉或合并核算调整等项目绝非资产,而只是将来需要摊提的费用。 另外,在商誉这一问题上,日本目前的会计准则仍采用定期摊提的方式。而在国际上,商誉已被资本化,进行减损处理。所谓减损处理,即当外购商誉能够正常增加企业收入与获利时,企业无须分期摊提商誉费用;但当企业获利成长出现停滞、下滑等状况,或达到一定条件时(称减损测试),则会一次性冲销商誉费用。日本预计在2011年以前,在商誉的会计处理方面统一改用减损测试的方式,届时,商誉的会计处理会变得更为复杂。 必须注意股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下面,我们再来解读一下一种难度略高的会计操作技巧,即操纵股权变动损益虚增获利。当某企业下辖子公司进行第三方现金增资时,企业将所得股份通过“市价”加以计算,随后再重新评估全部股份价值。 获利不足时,企业会将所持子公司部分股票以高价抛售给关系密切的特定客户,如此一来,会计审核时则会误以为其所售价便是该股票市价,于是便会对企业的市值进行重新评估。 结果,在现金流量表中,属投资现金流量范畴的第三方现金增资,其数额便会有所增加,从而制造出获利增长的假象。 通过“投资事业组合”等伎俩,将不良资产与损失移向“转投资公司” 前面提及的利用合并财务报表虚增获利的方法,尚属正当行为,毕竟企业要在合法的范围内制造获利假象,动作幅度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过,另有一种方法的操作技巧则是以钻法律漏洞为主——制作秘密账簿,遮掩会计操作。某些企业会将运营状况不佳的资产或损益,转向合并报表范畴之外的公司,就像“遮盖腐烂物”一样。企业在大幅粉饰财务账面时,往往会选择采用此法。 众所周知,2005年爆发了“佳丽宝”事件。下面就让我们以此为例,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粉饰账面的手法。日本佳丽宝公司通过贸易商收购其麾下子公司的滞销品——合成纤维毛毯,随后与数家关系客户相互勾结,做出谈成毛毯生意的假象,进行虚假交易,这便是所谓的“太空漫步”手法(图3-7)。不过,不断收购子公司不良库存的佳丽宝公司,其本身损失最后亦达到了522亿日元。 在此事件中,每一家协助佳丽宝从事不法交易的企业,都不属于佳丽宝合并财务报表范畴之内。然而,当有关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董事会成员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其中半数以上董事都出身于佳丽宝。“虽然这些企业表面上都不是佳丽宝的关系客户,但事实上却由佳丽宝所支配,而且在会计方面又无须纳入合并报表。一定是这样。”——正是抱着这种疑问,调查人员才将合成纤维毛毯所牵连的一系列虚假交易,最终全部揭发出来。 而在一度震动东京股市的“活力门”事件中,主角活力门公司不仅非法操控下属子公司,甚至还对自己的投资事业单位加以非法操纵。活力门公司将子公司的交易获利转移到投资事业单位身上,然后再设法回流到总公司账面,借以虚增获利。该事件爆发后,由于波及范围极广,影响甚大,因此日本府当局及会计师对各投资事业单位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它们被不法利用的可能性。 通过合并报表虚增获利后,财务报表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合并报表虚增获利,远比前文提及的借助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获利,更加直接、大胆(图3-8)。因为当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合于一处后,其营业收入与营业净利润自然会呈现大幅增长。 通过合并报表虚增获利的具体方法 ◎ 收购市值低于自家公司的企业 ◎ 最大限度延长商誉的摊提期限 ◎ 将子公司的部分股票以高价抛售给第三方,借助股权变动损益虚增获利 ◎ 操纵不属合并报表范畴的投资事业单位,并将部分资产转嫁给投资事业单位,然后采取对自家公司有利的方式,重新进行资产评估 同时,创造营业额与净利润来源的资本,在经过股票交换或第三方现金增资,进而得以大幅增长后,亦会变得令人难以琢磨,投资人将很难判断股东投资效益是否真如账面上表现的那般抢眼。如果将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放在一边,只查阅损益表,不明就里的人们或许真的会认为该企业的净利润得到了大幅增长。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轻松读懂财报》其他试读目录

• 前 言
• 会计操作方式看似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只有三种类型。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一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二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三 [当前]
• 分析财务报表时的预备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