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懂财报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二_轻松读懂财报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二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轻松读懂财报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二

轻松读懂财报——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二

企业操纵“资产”或“负债”,虚增利润 本章上一节,向读者朋友们介绍的是利用损益表上下期的时间差异,虚增营业额提升资产额度,“减少费用”增加资产的会计操作技巧。企业借助上述方法创造出了更多的“利润”,从而使资产负债表的呈现内容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在这一节中,我将向读者朋友介绍另一种会计操作技巧;它与上述方法有所不同,乃是利用资产负债表来虚增获利。 请各位读者将书翻至第37页,参照图2-8查看一下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的关联。企业运用银行贷款(负债)或股东投入的资金(股东权益),进行设备投资(资产),进一步销售产品,增加营业额,创造利润。 即,能够加以利用的“资产”增加时,账面利益会随之增加;准备金等“负债”递减时,“利益”同样会相应增长。由此可知,“膨胀资产”、“竭力避免认列负债”这两种方法,正是会计操作基本技巧的重要诀窍。 膨胀资产 我首先为大家讲解的技巧是——设法增加资产价值,使其高于当前账面所示实际价值,借以虚增获利。此类技巧之中,比较典型的方式有两种: 销售属“账外利益”的资产—— 营业额不足,企业为此苦恼不已,遂决定抛售属账外利益范畴的股票。此法以销售资产为中心创造获利,可谓简单明了,属于“膨胀资产”的代表性手段。 此外,另有一种会计操作技巧与之极为相似——企业出售属账外利益范畴的土地或建筑物,随后再进行“回租”。如,某企业数十年前以5亿日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块土地或一座建筑,其账面价值便会计入“5亿”。此后,地价不断上扬,至今为止地价已涨至100亿日元。此时此刻,企业若将土地或建筑物卖给租赁公司,随后再将其租回,那么账面上便会发生惊人的变化。由于企业从事了交易,因此其资产必须以时价为准重新进行评估,于是资产便会在短时间内暴增,相差的95亿日元很快就会成为“获利”。 当某些企业突然遭受“非常损失”困扰时,经营者为制造获利以抵消损害造成的影响,往往会采取这种方法增加获利。 在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分类时,设法将其改列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企业进行重组或并购时,其资产大多需要重新评估。此时,企业往往会使资产的分类或评估,朝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行进,借以膨胀资产。 此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便是——利用“土地估价差额”膨胀资产。例如,在1998~1999年的经济衰退期,日本政府为援助银行等首当其冲的困难企业,允许企业以时价对属账外利益范畴的土地进行重新估价。当时,很多企业借机对以往已计提账面价值的土地,以时价为准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将其中差额认列为资本。 此外,以往以设备为项认列、计提的资产,在因并购等因素需重新进行评估时,企业会强调“这部分资产可列在商誉范畴之内”,借此更改分类项目。这是因为,设备的摊提年限为7年,而商誉则是20年(如为其冠以“正宗百年老店”之名,便等于为旧店添加了商誉价值)。 资产膨胀后,财务报表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下面,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资产膨胀后,财务报表将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资产膨胀后,首先资产负债表上“资产”便会随之增加;资产增加后,损益表上的“营业额”也会出现增长,于是“利益”也就更多了(图3-4)。 而资产的膨胀又会对现金流量表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在采取上述操作后,虽然税后纯益上涨了,但所需扣除的非现金利益也相应有所增加(出售资产利益需要认列、扣除),因此营业现金流量不会发生丝毫变化。这种会计操作技巧与上节所述方法一样,只会增加权责发生额而已。 膨胀资产的具体方法 ◎ 售出属账外利益范畴的股票或土地,借以制造获利 ◎ 售出属账外利益范畴的土地或建筑物,然后再进行回租 ◎ 利用并购、重组等机会,重新评估固定资产,使认列费用或收益方式趋向于自身利益 竭力避免认列负债 前面已经有所提及,利用资产负债表实施会计操作的另一个重要诀窍便是——竭力减少负债。在此,我向各位读者介绍两种较为典型的方法。 不认列债务准备金——当分公司、关系企业或老客户向银行进行借贷时,总公司或收购公司很有可能需要承担保证人的身份。 举例说明,如D为分公司,E为总公司。如果D向银行贷款后,因业绩不良最终破产,E必须代替D承担偿还贷款的责任,即所谓的“连带保证债务”。 在前面提及的“最大限度延迟认列支出费用”中,我曾作出相应解释:如果企业预测到将来出现损失的概率极高,且损失金额可以合理作出评估,那么应该预先将估算金额认列为费用。因此,就上述事例而言,总公司E必须另立一项“连带保证债务损失准备金”,为将来极有可能出现的连带保证债务预作准备。在会计方面,即使债务状况尚未出现,但如果发生概率极高,往往都会预先在资产负债表上认列为负债。 不过,进行会计操作的企业,即便对“未来债务”的高发性心知肚明,仍然不会预先认列相应准备金。如此一来,企业虽然能够将当前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对未来损失的准备却明显不足。如果我们不慎将投资筹码放在了这种企业身上,其高风险性不言而喻。 挪用准备金 某些企业出于获利不足等各种原因,会将某些准备金挪作他用。其中,“对退休准备金的给付标准加以更改,削减准备金金额”等做法,便是最为典型的例子。虽然我十分清楚,企业是为了增加获利,才挪用准备金的,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种会计操作手法。挪用准备金正如同挪用早期预存的积蓄一样,虽然就增加获利而言,它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只能解一时之急。关于这一点,相信各位读者一定能够轻松理解。 我们在准备进行投资时,对于“营业额呈增长状态,准备金却相应减少”的企业,必须多加留意。那些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的挪用准备金的企业,已经为自己预埋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竭力避免认列负债,会使财务报表产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企业并未认列本应计提的负债,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自然而然便会减少;与此相应,在本应认列的“××准备金”费用变少的同时,损益表中的“费用”也会随之削减,而减少的部分全部转化为了“获利”(图3-5)。 我们再来看看现金流量表。虽然进行操作后,“获利”会有所增加,但由于以非现金方式计提的准备金相应在减少,两相抵消,营业流量表上不会多出一分钱。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轻松读懂财报》其他试读目录

• 前 言
• 会计操作方式看似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只有三种类型。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一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二 [当前]
• 会计操作基本技巧三
• 分析财务报表时的预备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