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略论21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_货币战略论21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货币战略论 > 21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

货币战略论——21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三星期前发表《货币不可以没有锚》﹐读者(尤其是网上的)回响很大。跟着本月十一日在《信报》发表《怎样处理人民币才对﹖》﹐综合了十个多月来我对人民币的处理问题的想法﹐长达七千余字﹐明白理解的读者都同意。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应该脱离美元而下另一个锚﹐或挂另一只钩﹔今天中国的下锚之法(货币制度)不需要改﹔在众多的可下之锚中﹐人民币应该脱离所有外币﹐改用一篮子物品为锚。 读者的提问﹐最常见的是篮子之内的物品应该是些什么。这是理论之外的实践问题﹕北京的物品专家有的是﹐而我自己作期货市场的研究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一九七八年﹐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聘请我写一份关于期货市场的理论报告——他们要知道为什么石油的期货市场是那样不容易搞起来。期市是深不可测的学问﹐我当时不懂﹐石油公司就聘请了一位专家作为我的顾问。我天天问﹐问了两个星期﹐写下了一份只有十页隔行打字的简短报告。行内几位朋友读这报告后﹐认为是历来唯一的澄清期货市场的分析文章。后来我打算补充加长发表﹐但文稿不见了。今天还在找﹐解释了为什么我的英语文章的结集﹐朋友千呼万唤了那么多年还不出来。看来这结集会缺少了一篇当年同事们认为是重要的文章。注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凭记忆在《信报》发表了两篇有关期市的文章(见《卖桔者言》)。记忆不完善﹐而为报章读者下笔要避深说浅﹐免不了打个折扣。 提到陈年旧事﹐是因为虽然我没有作过考查而不能建议人民币下锚的物品是些什么﹐但可以在这里说说这选择的几个原则。与期货市场的性质不一样﹐但有类同之处。热衷于经济分析的同学要细读了。 原则一。为锚的一篮子物品的类别不应该太多﹐但决不能太少。三十种物品是我的武断选择——道琼斯指数有三十只成分股。道琼斯是以银码为指数﹐为锚的篮子物价可以用银码﹐但我认为以没有银码的指数(例如开始时用一百)较为适当﹐因为下锚之后﹐政府要提升或减低指数﹐以没有银码的一百为基较为清楚明确﹐增加或减少了多少个百分点市场一听而知。 原则二。所有篮子内的物品要有标准而又容易量度的质量。这与期市的需要相同。这是说﹐质量不固定或常有变动的物品﹐例如制造品﹑房地产之类﹐一概不能用。 原则三。物品的价格及其变动要清楚明确。这也与期市的需要相同。价格要清楚明确﹐不会常有争议﹐除了质量有标准外﹐市场要够大﹐而物品的市场地点也要说清楚。与期市不同的﹐是为锚的物品政府不用管交收。期市呢﹖因为价格间有纠纷﹐少量(通常是百分之一以下)买家会强迫卖家交收。这是说﹐为锚的物品要以市场够大为准则﹐而期市则要顾及交收的方便了。二者很多时是相同的﹐但不一定相同。至于为锚的篮子内的物品的价格﹐用现价﹐不用期价。 原则四。这重要﹐也是为锚与期市的重要不同处。选一篮子物品为货币之锚﹐最理想的选择是顾及衣﹑食﹑住﹑行这四方面﹐在比例上大略合乎中国民情的。上文提及﹐不能用质量常变的制造品﹐也不能用房地产等﹐但衣﹑食﹑住﹑行这四方面还可用其它适当的物品表达。先求出中国人民在国民收入中用于衣食住行的大略分配﹐这应该不难办到。跟着就要求出作为一篮子物品之内的每样物品对衣食住行的大略成分。不需要很准确﹐大略地对就及格了。例如﹐石油(今天有期市)可用作衣(纺织品用上不少石化纤维)﹐食(煮食燃料)﹐住(电﹑煤气等)﹐行(汽油)。棉花是衣的﹐米﹑麦等是食的﹐铁是食(厨具)﹑住(建房子)与行(交通工具)的﹐等等﹐如此类推。有些物品不容易判断(例如篮子内要有少量金﹐我认为金应该算于“衣”)。也有些物品是重要的黑马﹐例如水泥(cement﹐期市可能没有)。用作建筑的水泥当然是“住”的重要物品了。(数十年前﹐我察觉到水泥的质量是奇怪地标准稳定﹐而其批发价也是奇怪地明确而一致。为此一位同事作了研究﹐结论是水泥是竞争甚烈的产品。但听说内地的水泥价格有垄断的沙石﹐可能不适用﹐要考虑外地之价。) 记着﹐这第四项原则也只求大略地对。把所有数据放进计算机﹐操作几次就会有一个大略可靠的篮子﹐再慎重考虑﹐修改几次就大功告成了。 如果北京真的要选一篮子物品为人民币之锚﹐我很想知道他们选出来的是些什么﹐其比例又如何﹖问题是﹐北京应不应该公布呢﹖公布篮子内的物品及其比例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国际对人民币的信心。但如果不公布信心也足够的话﹐不公布可能较为优胜。外汇市场炒家甚众﹐以一篮子物品为锚比较难炒﹐但多了一种炒法﹕先在外汇市场下了注﹐然后炒物品。这是近于杞人忧天﹐但我就是喜欢夸张一点﹐把?题推到尽。 我们不容易明白为什么一个经济的物价指数——那所谓通胀或通缩指数——不是按上述的一篮子物价指数从事的。今天所有国家的物价指数都有问号﹐很多问号﹐而其中最大的困难﹐是质量的变动不容易算进去﹐也往往没有算进去。为什么他们不按一篮子质量稳定﹑有代表性﹑价格可靠的物品作为物价指数的衡量呢﹖什么道琼斯指数﹑生指数等﹐不是对股市的上落有历久的为众所接受的量度吗﹖ 还有另一个不容易理解的问题。今天﹐一般国家对通胀视如蛇蝎﹐但他们的做法﹐是先以货币量调控经济﹐见有通胀或通缩才再调控货币量。为什么他们不拜朱镕基为师﹐先以货币量调控货币之锚——目前人民币以美元为锚——然后再拜我为师﹐有多了出来的空间才以币量的增减来调控经济﹖这是倒转过来的做法﹐先稳定物价——或稳定一个可取的小通胀率——才论调控经济。前思后想﹐我认为先进之邦不倒转来做﹐是因为他们大搞社会福利。福利的支出增加易﹐减少难。有大量的不能不支付的养懒人与公务员的福利财政﹐手忙脚乱﹐货币政策变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矣﹗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货币战略论》其他试读目录

• 序
• 1 格氏定律与价格分歧——评一国二币
• 2 外汇管制的谬误
• 3 一币二率的困扰
• 4 要一步解决汇率困扰
• 5 外资的中国观——并论汇管的影响
• 6 外汇管制可以休矣﹗
• 7 联系汇率的困扰
• 8 中国的通货膨胀
• 9 荒谬的“定律”——兼与林行止商榷
• 10 权力引起的通货膨胀
• 11 中国的金融改革
• 12 风雨时代的钞票
• 13 人民币需要贬值吗﹖
• 14 以中国青年为本位的金融制度
• 15 令人羡慕的困境——朱镕基退休有感
• 16 不要让人民币自由浮动﹗
• 17 良币会把劣币逐出市场
• 18 人民币的争议
• 19 货币不可以没有锚
• 20 怎样处理人民币才对﹖
• 21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 [当前]
• 22 浮动人民币的新观点
• 23 宏观调控的谬误
• 24 换锚不要再等了
• 25 何谓浮动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