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经常听到这句话: 这该怪谁? 即使你并不是天天都听到这句话,你也一定会看到许多否认事实和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例子,或者你在自己的身上也能找到这样的习惯。 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为此而争辩,有时会想: 为什么该我受责备呀? 当我们犯下错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判断失误,是记忆出了问题,是思想不集中,或是发生了意外。我们不可能通晓一切,因此有时候我们会缺乏某方面的知识。事实上,有许多合理的失误可以作为我们的证明、解释、借口。但是,人们也会故意地制造一些困境,然后用虚假的理由或者寻找某些渠道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假如责备不是那么令人痛苦,我们也许就不必去寻找办法来解释我们前后不一致的或者该受到责备的行为了。但是,责备会导致痛苦和惩罚。为了避免痛苦和惩罚,人们只好用各种办法来躲避了。我们已经在第一章中看到了一些作为心理欺骗目的的逃避责备的策略,这些逃避责备的努力也包括转移批评、推卸责任、抱怨别人、妨碍进程、使之合理化、矢口否认、找借口、大事化小、争辩以及歪曲事实以逃避责任。豁免理论帮助我们懂得人们经常花大气力逃避责备的潜在原因。 该理论有以下这些假设: 我们生活在抱怨的文化里,在这里,过分抱怨的想法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 避免或者逃避责备是一种很强烈的人类社会动机。 有两种光线,一种很舒适,一种不舒适,绝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前者。 豁免策略为人们提供了至少暂时能够逃避责备并保持良好印象的途径。 让我们来看一些豁免的策略,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这不是我的错。 我并不想那么做的。 没有人告诉我不要那么做。 我没有做过。 要不是因为 这事就不会发生了。 这些句子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我的错 是一种很羞涩的否认。否认是人们用来防止责备的一个很经典的方法。当这种有意识的豁免策略成为一种个人爱好时,经常会引起彼此之间的裂痕。 我并不想那么做的 是一种希望获得宽容的恳求,它不带有任何负面的企图,只是对自己清白的一种很含糊的宣称。 没有人告诉我不要那么做 表明这个人在装聋作哑。 我没有做过 是一种直接的否认。 要不是因为 这事就不会发生了 是一种通过展示客观责任来否认自己的责任的方法。 豁免策略会产生一些华而不实的效果。你能够从逃避责备及其相关的事情上感受到这些回报。这样的强化作用将使这些策略很难被改变。这些豁免努力常常是部分或者全部获得成功,否则你就不会使用它们了。但是,多次保留颜面的努力将逐渐失去可信性。 如果我不是生长在这么一个不健全的家庭,我就不会去抢劫银行了。 生长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也许是导致个人毁灭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来自于不健全家庭的人都会变成银行抢劫犯,这样的借口并不能使他(她)逃脱责任。 尽管豁免策略有时候能够收到一些成效,但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结果。相对于在无意中作出的欺骗,许多通情达理的人会把这种有意进行欺骗的努力看做更为严重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