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众望所归盼"平基"_喧哗与骚动众望所归盼"平基"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喧哗与骚动 > 众望所归盼"平基"

喧哗与骚动——众望所归盼"平基"

政府希望市场平稳发展的意愿已根本不用怀疑。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发起的史无前例的媒体舆论攻势,最终效果不佳,市场虽稍稍稳定了,可大资金迟迟不作为,股市随时会向下破位。 2008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比市场人士预测得要好,可并不令人失望的数据依然引发大盘再度"崩危走九冥"。当天上证指数高开40点,以回应开始向好的数据后,毫无抵抗地逐波下跌,击穿2 700点整数关。不过下午几只大权重股被大笔买盘拉起,中石化大涨7.57%,中国联通呈直线狂飙态势,一度撞上涨停,从而使上证指数突然从2 697点狂冲至2 785点。面对午后权重股"大漠孤烟直"般的飙升走势,市场传出消息:中投公司代替平准基金买A股啦! 第二天,即7月18日,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强调,要用政府手段来调控股市,潜台词就是要用行政手段救市。这让市场更加相信有平准基金进场救市的传说。此时老百姓已把全部"救市"的希望落到了平准基金上。既然好话说尽,政策用光,市场仍然奄奄一息,那么政府就应该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香港那样,拿出钱来,建立平准基金,顶住抛盘。这才是老百姓的想法,才是民意。 《金融时报》明确提出政府应该救市,而经济界的"权重股"吴敬琏教授也发话了,在这种情形下,政府救市是责无旁贷的。"你若肯时肯、不肯时罢手,休把人空拖逗。"老百姓可都等着救市基金哩。那么在市场各方"救市"的呼吁声中,政府真的会用钱来救市么? 不,政府不救市。面对市场关于平准基金进场"救市"的传言,"我只从媒体上听到'平准基金',内部没有任何消息。"2008年7月7日,证监会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说。随后,记者又询问了几家券商和基金公司,对方也均表示,没有听说有推平准基金的事。 所谓的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机构,如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在股市非理性暴跌时买进,在股市暴涨时卖出,从而使市场趋于平稳。事实上,早在1990年深圳证券市场崩盘时,就有人提出由财政及金融机构出资2亿元来稳定市场,后来政府没出钱,动员企业出钱。2005年,上证指数跌到千点时,平准基金进场"救市"的呼声开始出现。 申银万国分析师钱启敏认为,平准基金只是投机者炒作,推出平准基金必须有严格的监管,必须经过最高级别部门的审批。"那是一项很透明、很公开的操作,否则便是一块唐僧肉,太容易被利用了。"其实这种说法过于理想,2005年"神秘资金"救市,悄然而来悄然而去,根本不会很透明、很公开。在股市中,先秦哲学家韩非子的"权、势、术"玩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权"是政策,"势"为舆论,"术"就是秘密手段。真有平准基金入市,能告诉你吗?"唐僧"取经的路线和时间,能告诉你、能让你等着吃肉吗? 再说,要不是奥运在即,管理层还真是不怕"大小非"砸烂大盘。你基金、券商等国内机构逃跑,大不了放一些境外热钱来抄个大底而已。中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做客和讯网时说,根据他们的模型报告,从2003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约有1.2万亿美元的热钱涌入中国,而在此期间这一规模庞大的热钱已取得5 00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张明在报告中指出,最新的热钱数字是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我国2008年4月份的外汇储备。总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早已对中国资本市场虎视眈眈。2005年放了些国际热钱进来,让他们抄个中国股市的大底,从而获取了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制度红利"。世界流动性过剩,把门缝拉大点,还怕淹不死你?发扬点"国际主义精神",也不算过分。 实际上到头来最受伤的还是最善良的散户们。股民们的确很善良,只要这个市场给他们留下一点点利润,他们就能托起股市的太阳,让股市阳光灿烂。调低一点点印花税导致的结果是:上证指数高开7.98%,以大涨9.29%报收,收在3 583点。深市涨幅更大,日涨幅为9.59%。沪市在一个交易小时内放量成交了874.57亿元,两市有近900家个股涨停。在熊市思维下,这一天机构资金还在净流出,也就是说,他们仍然在出逃。散户,只有散户,才是真正的政策维护者。可每轮暴跌,不论是散户,还是基金,割的都是百姓的肉。就是在如此情形之下,股民们还是相信政策,相信"维稳"。 然而这种相信遭到的又是灭顶之灾,当3 000点政策底被击穿后,善良的散户们又有一批套死在3 000点之上的"政策孤岛"上。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股民们尽自己的力量在维护着市场稳定。2008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虽然比2007年同期减半,可还是达到了926.08万户,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散户。至少人民群众还在开户入市,以微弱的力量,抵抗着奔逃的大军。 2008年7月中旬,有媒体制作了《中国证监会满意度调查》,中小投资者对证监会表示不太满意的有31%,47%的人选择非常不满意,选择满意的为零。投资者中有23%的人对证监会的监管水平不太满意,47%的人选择非常不满意,比较满意的只有5%。这是股市暴跌全球第一、管理层救市失败的必然结果。可对证监会成立16年来的总体评价,却有2/3的人选择了基本满意或一般,不满意的只占到1/3。这就是中小投资者的善良。"维稳"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善良,决不允许在这善良上踏上一脚。既然股民们盼"平基"救市,就得尽快推出,这才叫符合民意。 然而这些善良的投资者并没有得到管理层很好的保护,"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往往成为一句空话。在政策取向上,往往有话语权的占得先机,中小投资者常常在无声无息中被市场踏了一脚又一脚。在踩踏得不成样子之后,又作为投资者教育中的首选对象。管理层甚至要求券商念念不忘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天知道,这些券商的投资行为比中小投资者又好到哪里去呢? 精彩选载结束,欲看全书,请购原本。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喧哗与骚动》其他试读目录

• 第一片"梧桐叶"
• 学习万科好榜样
• 疯狂的黑市交易
• "5·18"公告和涨跌停板制度
• 从仓库保管员到国库券大王
• 第一次"股灾"
• 大坑村人玩心跳
• 延中"造反"了
• "8·10"事件
• 荒芜的"原野"
• "老外"靠不住
• 股市不相信眼泪
• "银证脱钩":信用交易的末日
• 我也要收购:"苏三山"诈骗事件
• 大"熊"露峥嵘
• "327":期货还是"欺"货
• 停市没商量
• "5·18"井喷
• A二权证:1995年最后的疯狂
• 弄把交椅坐坐
• 一纸雄文震天下
• 琼民源变成"全民冤"
• 曾荫权发动港股保卫战
• "君安教父"翻船
• "脑子不好"导致的"金百事件"
• 人穷"壳"靓丽
• 北大要当"老大"
• 麻雀变凤凰
• "5·19"行情:中国股市的质变
• 海虹:海上生彩虹
• 掀开锅炉的"盖子"
• 康赛:慷慨地塞黑钱
• 耸人听闻的《基金黑幕》
• "中科系"编织的"杰作"
• "吕梁舰队"的覆灭
• 吴敬琏单挑股市
• 死而不僵郑百文
• "股灾":给新世纪一个下马威
• 银广夏:中国股市的"9·11"
• 与其绩优,不如垃圾
• 周正毅"农凯帝国"操纵案
• 王寇之间"德隆系"
• "国九条":保卫股市第一枪
• "活着就是成功,不死就是胜利"
• 逼空,逼空,再逼空
• 无限风光在基金
• 不平不安道"平安"
• 美国蝴蝶扇翻中国股市
• 惊魂一周:次贷危机很暴力
• 3 000点保卫战引发"4·24"井喷
• 众望所归盼"平基"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