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眼中的世界全球化不一定要美国化_高盛眼中的世界全球化不一定要美国化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高盛眼中的世界 > 全球化不一定要美国化

高盛眼中的世界——全球化不一定要美国化

2001年,我特别注意到,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舞台的愿望似乎越来越强烈。无论这些国家过去发生了什么,那都过去了。全球化方兴未艾,它们都希望参与其中。互联网发挥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促使企业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外包给世界其他成本更低的地区。中国规模庞大,加之领导人热情欢迎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优势部分,中国自然成了第一选择的对象。另外,多年来,我到这些国家的次数越多,我与高级官员及其下属的交往越多,我就越意识到,他们对世界局势的了解和我一样丰富。倘若他们也能掌握西方人所拥有的技术和优势,那么他们定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金砖四国之所以引人关注,还有其他方面的特殊经济因素。印度人口众多,很多人都讲英语,因而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这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同样积极拥抱全球化,同样允许本国劳动力和产品进入全球市场。我认为,这会带领印度走向全新的时代。很多精明的印度商人会把国际企业引入印度,把印度的优势带向世界各地。 早在1997年,西方国家就曾邀请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积极鼓励俄罗斯朝自由市场和民主政治方向发展。到2001年,七国集团领导人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俄罗斯的期望。普京取代叶利钦上台,减缓了俄罗斯迈向“资本主义”的进程,令西方大失所望。这种内心深处的思维定式,让今天某些西方观察人员很容易对俄罗斯产生怀疑。但我会在下文中谈到,俄罗斯仍然具有七国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看到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机遇。只不过,当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变成八国集团时,俄罗斯展现经济力的方式可能和七国集团原本的预期不同。 把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纳入金砖国家的缘由已经非常清楚,但我仍想从全球的角度,看看有无遗漏。我当时还真没有仔细想过拉丁美洲的情况。我只知道这里有两个人口大国:巴西和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中国一样,巴西近年来也已成为更加成熟的经济大国,因此把巴西纳入金砖国家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大约同一时期,阿根廷解除本币与美元挂钩,发生违约,像大多数拉美国家一样,经济陷入困境。 种种迹象表明,巴西正在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而且刻不容缓。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是一个民主国家,但一直在争取稳定上苦苦挣扎。没有稳定的局面,经济就不可能实现重大发展。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物价极不稳定,根本无法预测任何商品的价值,日常生活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高盛公司内部有位巴西籍经济师,他对我说,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巴西一天的通货膨胀就相当于今天一年的通货膨胀。我从业以来,巴西总共发行过六套不同的货币,这反映了巴西经济的混乱,严重阻碍了巴西的发展。单单20世纪90年代,巴西就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多年来,巴西富人都抢在货币贬值前把钱转移到瑞士。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切都变了。巴西总统费尔南多·卡多佐率领新的政治领导班子,着手控制通货膨胀,改善巴西的财政状况。我深信,任何经济体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控制通货膨胀。老百姓需要知道手里的钱能买多少东西。一旦老百姓对物价失去信心,就不会投资,也不会做任何事情来改善他们的未来。如果不能让老百姓感到他们挣的钱、存的款是有价值的,任何政治家都休想谈论可持续发展。凡是想步入发达世界的国家,如果我只给它们提一条政策建议的话,那就是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1999年,巴西再度经历经济危机后不久,迎来了机遇。巴西领导人一方面实行浮动汇率制,让巴西货币里尔迅速贬值,另一方面委派拥护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阿米尼·弗拉加(Arminio Fraga)担任巴西央行新行长。巴西领导人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至少表明他们立志要制止20年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循环,给巴西创造一个发挥潜力的良好机遇。 然而在很多因素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就在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把巴西纳入金砖国家,这无疑是我下的最大的赌注,也是最大胆的赌注。后来,有人回过头来讨论我为何要在金砖四国中加入巴西,本着娱乐的精神,我忍不住说,巴西正好也培养了一批世界最好的足球运动员(足球始终是我长期热衷的话题)。 这样,我就顺理成章地建立了新的经济集团。同时,我意识到,这四个国家总人口有28亿左右,确实是现代经济得以建立的“金砖”,因此,用四国首字母组成的词语(RBIC)非常贴切准确。“9·11”事件促使我把各项观察结果整理成条理分明的格式。如果我可以贡献于那么一个世界,一个没有真正所谓“正确”的道路,没有所谓“认可”的领头国家——碍于我们共同接受了某些国际行为准则而互相包容的领头国家,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安全的地方。 全球化不一定要美国化,世界各国都有机会用自己的特色来诠释全球化的内涵。然而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不少美国人认为,让中国发展成为像美国一样的大国,就是在对抗美国所代表的一切。在2001年,这种态度尤为盛行。我想制止这种想法,让人们看到,全球化对每个人都有利。这就是2001年11月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的依据所在,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本书中,我会着重讨论金砖四国如何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金砖四国的行动如何启发并促使其他新兴国家融入全球经济,金砖四国如何帮助2008年危机后西方国家恢复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金砖四国为何对我们每个人获得更好的经济前景至关重要。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盛眼中的世界》其他试读目录

•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
• 金砖四国、七国集团与新钻11国
• 新兴市场与成长型市场
• 导语
• 我的从业之路
• 成功分析外汇市场的秘诀之一:永远不要忽视七国集团
• 全球化不一定要美国化 [当前]
• 导语
• 金砖四国的成就
• 人口大国本来就应该成为经济大国
• 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力的机会远远多于发达国家
• 《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通往2050之路》研究报告
• 经济预测模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