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真相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_金融危机真相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金融危机真相 >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真相——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四个所谓的东南亚"四小虎"国家成功经受住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这是值得关注的。或许有人认为,随着日本这艘大船的沉没,经济规模小得多的四小虎国家也会沉沦。但是,四小虎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成功地实现了繁荣,至少表面上如此。 东南亚在1997年夏天遭遇了它的滑铁卢。一场巨大的货币危机在泰国爆发了,并迅速蔓延至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场危机最初的征兆是疯狂抛售本币。此后便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大跌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范围的金融破产。 那些国家的经济长久的巨大混乱可以从GDP的戏剧性倒退中看出(表41)。印度尼西亚这个世界第四的人口大国的损失最为惨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从1997年夏天开始,印度尼西亚就损失了它4年潜在产出的82%。而对于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来说,这一数字分别为27%、39%和5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危机到复苏》,第64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非危机情况下,产出就逐渐减少,从危机前的7%~85%的水平到1997年以后的4%--一个假设的'软着陆'情景。" 对此,亚洲当局立即归咎于货币和股市的投机者们。其中,对投机者抨击最猛烈的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他在很多场合都猛烈抨击乔治·索罗斯。他称索罗斯为"罪犯"和"白痴"。不仅如此,马哈蒂尔还声称,索罗斯对于货币的攻击是其针对东南亚的"犹太计划"的一部分。 谴责索罗斯的不只马哈蒂尔一个人。《新共和》杂志的马丁·佩洛兹也指责索罗斯"……通过攻击一些较贫穷国家的货币和市场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然后又回馈这些国家一些,以展示他的善心。"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也声称,货币投机者应对印度尼西亚的货币危机负责:"有一批人,试图去操纵让卢比对美元贬值到20 000的水平。" 泰国的官员们也认为投机是导致泰国货币狂跌的原因。6月24日,彭博新闻上引用了一位泰国中央银行官员的话。该官员认为,5月对泰铢的攻击是索罗斯所为:"索罗斯是主谋。只要有货币被攻击,索罗斯就难逃其咎。"Lee JMiller,《泰国中央银行官员声称索罗斯对泰铢发动攻击》,彭博新闻社,1997年6月24日。 布朗(Brown)、高特兹曼(Goetzmann)和帕克(Park)1998年写的一篇论文《对冲基金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上述结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对冲基金应对1997年后期亚洲货币的崩溃负责"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他们采用夏普(Sharpe, 1992)的做法,运用了一种称为"模型分析"的计量方法。这种方法能根据一种投资组合一段时期的历史性表现推断其构成。在检验中,作者选取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0家对冲基金的数据,其中包括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关于对冲基金在马来西亚林吉特上持有的头寸,文章得出如下结论: 在危机期间,主要基金的净头寸估算值和利润都未出现异常。简言之,我们发现实证证据并不支持"乔治·索罗斯或任何其他对冲基金经理要对危机负责"的假设。Stephen Brown、William NGortzmann和Janus MPark。这项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资本国际新兴市场基金、埃非尔士峰资本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豪斯曼控股、老虎基金旗下的美洲豹基金、奥比斯全球证券基金、奥比斯最理想证券增长、量子基金、量子新兴增长、类星体基金、定额基金和瑞士银行公司的货币证券投资组合股份有限公司。 布朗、高特兹曼和帕克还对1993~1997年间对冲基金对一篮子亚洲货币的风险敞口进行了检验。其中一篮子货币由菲律宾、中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组成。他们的发现是: 正如我们从月度数据中所观察到的,对亚洲的投机有时非常强烈--时长时短。但是,和月度数据一样,看起来这些基金在1997年后期的风险敞口是适中的,并且风险敞口与这个货币篮子的急剧下降无关。这再一次表明,指责那些代表性的基金经理是导致货币危机的罪犯是没有根据的。同上页脚注②。 日本主管国际事务的财务次官榊原英资后来重新思考了他曾对对冲基金的"罪行"所下的断言: 将它们视为唯一的恶棍是不对的,但毫无疑问,从1997年2月开始泰国同时遭受了对冲基金和一些仿效性基金的攻击Eisuke Sakakibara。 。 榊原英资所谓的仿效性基金据推测由投资银行公司进行运作,并试图模仿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榊原英资是对的;对冲基金的确对泰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但是他没有说明为什么只有泰国成为了对冲基金的目标。 如果不是对冲基金的货币投机行为弄垮了东南亚,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不利于四小虎国家的因素就是,1994年中国为促进它的出口工业的发展而将人民币贬值了50%。就中国来说,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20世纪90年代它的体制改革显著地提高了这个国家在亚洲的竞争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了这一点,1997年12月,第7页。在美元方面,官方的和日元交易汇率所达成的一致,隐含有官方汇率贬值50%的意思……但是,自从到1993年晚期,在交易市场汇率上,据估计80%的大比例外汇交易已经被必要性地实现,有效性贬值被估计一直低于10%……在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国际成本竞争中,其结构改革也许一直是一个更加重要的改善之源。 不过,一个更重要的外因是由美国、德国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推行的强势美元政策。 表421996~1998年东南亚汇率和股票市场的波动 货币 股市 泰国 泰铢/美元 泰国股指 1997年5月14日 2615 1997年7月28日 68569 1998年1月9日 5568 1998年9月3日 20673 变动幅度 -5304% 变动幅度 -6985% 菲律宾 菲律宾比索/美元 菲律宾综合指数 1997年5月14日 265400 1997年7月1日 2 81554 1998年1月8日 450400 1998年9月11日 1 08218 变动幅度 -4107% 变动幅度 -6156% 印度尼西亚 印尼卢比/美元 雅加达综合指数 1997年5月14日 2 56933 1997年7月8日 74088 1998年1月9日 16 75694 1998年9月21日 25683 变动幅度 -8467% 变动幅度 -6533% 马来西亚 马亚西亚林吉特/美元 吉降坡综合指数 1997年5月14日 25326 1997年7月2日 1 08624 1998年1月8日 47249 1998年9月1日 26270 变动幅度 -4640% 变动幅度 -7582% 汇率贬值是从1997年5月14日泰国施加资本控制开始计算;股票市场贬值的百分比是相对于1997年7月时的最高水平。 资料来源:彭博咨询社。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金融危机真相》其他试读目录

• 金融政策与管制周期
• 金融政策分析
• 反市场情绪的增长
• 关于危机和管制的另一种解释
• 外汇市场妖魔化
• 盲目崇拜
• 触礁
• 超越资本主义?
• 泡沫经济
• 货币供给构成和基础货币
• 内阁转向
• 日本经济的未来
• 爆炸性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带来的扭曲
• 货币对冲机制
• 货币投机详解
• 1992年和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
• 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当前]
• 强势美元的后果
• 泰国全线崩溃
• 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 马来西亚快速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