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繁荣景象之所以破灭的一个特殊原因在于:公司的股东们,作为公司的主人对他们自己的利益没有绝对的控制权。日本是一个混合的、虚假的资本主义制度。 前日本财务省次官榊原英资在他1994年的《超越资本主义》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榊原英资,这个被金融界所熟知的"日元先生",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外汇政策的主要创始人。他因频繁地在新闻媒体上露面并发表一些威胁性外汇市场的言论而臭名昭著,比如"当局正在密切关注市场"或"日本将迅速采取果断的行动"。 久而久之,在1999年夏天退休之前他就成了财务省的公众人物。在2000年,榊原英资被日本提名去竞选米歇尔·康德苏(Michel Camdessus)空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职位,但最终落选。 榊原英资在他的书中写道,日本人民已经抛弃了资本主义,转而支持"人民主义"。他向世人宣告,日本已经建成了一种完全"就业至上"的制度,尽管这一事实会使大批实际上没有工作的工薪阶层感到惊奇。对榊原英资来说,每个日本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只要能运用政治力量去控制公司或行业就能成为利益相关者,其中不仅包括股东、管理部门和雇员,还包括消费者、市民和政府官员。他写道,所有人都有支持日本的管理方式;他认为,那就是能够让日本的经济机器轮子平稳运转的原因。 众所周知,一致性对于日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有哪个利益相关者能比所有者成为更好的管理者。几千年的人类行为证明了一个没有例外的规则:只有所有者才能最好地照料他们自己的财产,包括公司、工厂、银行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事务。日本的问题在于,利益管理者不需要费神成为所有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目标,而很少有目标旨在有效地管理公司。 有时,要取得利益相关者的资格,成为一名股东是不够的。这一点只需要看看布恩·皮肯斯试图向他投资的日本公司--小糸制造施加某种控制时遭受的失败就可以得知。小糸制造的管理部门痛斥皮肯斯是公司的侵入者,并且轻而易举就打败了他。 面对像皮肯斯一样的公司侵入者和接管能手,一个有效的障碍就是在交叉持股的公司之间实行连锁装置。这有效减少了公众手中的股票总体流动,局外人想购买公司控制权利几乎不可能。 然而,我们还是得感谢榊原英资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破产公司,特别是金融公司的结局都惨不忍睹。日本长期信贷银行和Yamaiichi证券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在本该摆脱初期痛苦之后还存在很长时间。利益相关者绝不会让任何事情死亡。它们宁可让其成为一具僵尸,意指虚构中的"活死人",而不愿让其静静地死去。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赫尔曼·卡恩谈到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重建时期:"在摆脱低效率的工业或那些不知什么原因不适宜的事情方面,日本人总是令人吃惊的残酷。" 今天,摆脱低效率工业和公司的残酷意愿在哪呢?很明显,当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在战后盛行起来时,它就渐渐消失了。利益相关主义不是近期能够解决的问题。而谈及榊原英资,我们就得考虑日本当局的行为。 很奇怪,榊原英资的书忽略了在制订经济计划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日本政府部门。而类似的情况在所有与日本有关的听闻、著作或目睹的事情上都没有出现过。每个经济决定都与某部门利益相关者的介入有关。日本部长们的记录是不好的--坦白说,是很糟糕的。部长和他们的幕僚牢牢地控制着权力,这对以辞职来面对失败的日本传统来说,实在是独一无二的例外。 关于国际贸易与工业部是如何通过坚持过度投资于重工业使日本掉下悬崖的已经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讨论。财务省,榊原英资曾经任职的地方,也难辞其咎,它对金融市场和汇率的长期干预,应对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重大金融危机负责,这一点本章最后一部分将要讨论。 同样,已故的默顿·米勒,芝加哥大学的金融系教授和1990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1995年日本之行所发表的现场演说中对日本官僚们进行了这种辱骂式的攻击: 在那个惊人的增长阶段的整个时期,日本可以被描绘成这样一个被仁慈地引导着的混合物--政治上被自由民主党垄断、工业政策上被国际贸易与工业部控制,具体宏观管理由财务省执行。尽管存在几分腐败,但是他们似乎非常好地引导了日本经济……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的银行业及相关灾难实际上也是一个福音,有利于将日本公众注意力集中到金融问题上,使他们明白财务省及其所有部门是问题所在而非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