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真相触礁_金融危机真相触礁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金融危机真相 > 触礁

金融危机真相——触礁

2000年的新年为日本经济衰退的痛苦10年画上了一个句点。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失业率超过了美国,政府预算由盈余变成了赤字。1989年12月29日,日经股票市场指数达到了历史上高水平38 915点(图2.2),而10年后却成了18 934点。 日经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达到38 915的高峰。这一指数是以价格为权重,通过加总225种股票的股票价格,并除以一个被称做日经除数的常数计算得出。 真正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之间的比较。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已经上涨了4倍,而日本日经股市价格在过去10年下跌了近一半。换句话说,到20世纪90年代末,曾经强有力的日经股票指数现在只值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2%左右。 度量日经下跌的一种方法就是构建一种假设投资基金,在1989年12月31日,它的价格为100美元。这种基金用股票指数期货合同去表达日经股票指数的长期1美元价值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短期1美元价值。在1999年12月31日,原先1美元投资就会值117美元。 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进一步扩大的国债,这些开销并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起色。1991年,日本中央政府出现了占潜在总产量2%的财政盈余。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当于1999年GDP的6%。在1990~1998年间,日本公共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从大约70%上升到了1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9年10月。 用稳步增长的政府预算赤字换来的财政政策不能挽救日本,这一点都不奇怪。如果认为这种政策有效的话就把日本人都当做傻子了。很明显,花在公共投资上的钱是众所周知的"无路之桥",终有一天还得由日本纳税人偿还。日本人都很清楚;此外,他们还意识到政府将不得不借入大量的钱去平衡它的预算,因此人们相应地调整消费计划。 不过,1996年日本的确从刺激性财政和低利率的政策组合中获得了一些好处。然而,好景不长。对日本来说,1997年是特别令人失望的一年。正如第四章将要描述的那样,东南亚金融危机,一个完全脱离日本控制的外部因素发生了。日本被剥夺了它的亚洲出口市场,并且目睹了投资在四小虎的工厂和金融公司中的大量资产的缩水。 但是,日本1997年的经济不景气并不都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在那年的4月1日,正像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的那样,桥本龙太郎首相提高了国民销售税。而且提高的幅度很大,从3%增加到5%。这一变动并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一个目标明确的政府怎么能够在进行大量财政刺激项目建设的同时又去提高国民销售税呢?结果,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到了近乎为零的地步,而被当时国外商业媒体戏称为"赫伯特·胡佛·桥本龙太郎"(Herbert Hoover Hashimoto)的桥本龙太郎,也在一次选举失利之后辞职了。 关于对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最具有预见的观察之一就是保罗·克鲁格曼的言论,它出自我们前一章中提到过的发表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克鲁格曼写道:"尽管日本过去的成就的确很显著,但是,日本奇迹般增长的时代已成为历史。"Krugman,《亚洲奇迹》,第73页。 克鲁格曼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一个关键性的区分: 然而,一旦我们按照会计学的方式去思考经济增长,我们就能够对经济增长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一个国家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只有在单位投入的产出上升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仅仅是投入数量的增长,而投入的使用效率未能提高--即使投资再多的机器和基础设施--一定会带来报酬递减;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 克鲁格曼认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通过提高投入增长率和提高技术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当他把日本和当时的美国进行比较时,他发现,在相对意义上日本正在明显地壮大。但是,在更近的时期: 在过去几年里,当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国生产力增长至少是以中等速度在加速时,我们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日本的经济真有效率的话,那么这种效率也只是以蜗牛一样的速度接近美国……换句话说,日本并不再像它有时被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大国。 在所有关于日本的著作中,克鲁格曼的分析是最令人沮丧的。克鲁格曼说,他打算在日本经济奇迹的秘密上"泼一些冷水"。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的分析指出了日本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的结构问题,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没有哪个政府能在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内就更不可能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金融危机真相》其他试读目录

• 金融政策与管制周期
• 金融政策分析
• 反市场情绪的增长
• 关于危机和管制的另一种解释
• 外汇市场妖魔化
• 盲目崇拜
• 触礁 [当前]
• 超越资本主义?
• 泡沫经济
• 货币供给构成和基础货币
• 内阁转向
• 日本经济的未来
• 爆炸性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带来的扭曲
• 货币对冲机制
• 货币投机详解
• 1992年和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
• 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 强势美元的后果
• 泰国全线崩溃
• 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 马来西亚快速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