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关注金融政策分析,作者把这个术语狭隘地界定为,政府首脑、中央银行行长和主管外汇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财政部长指导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活动。做金融政策分析,首先需要考虑官员们打算实现的目标。其中,有些目标是有价值的,而另一些则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还可能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 一个国家做出的最重要的金融政策决定就是为其货币选择何种汇率制度;正像本书将要详细讨论的那样,许多固定汇率制度都不能实现维持货币市场稳定的既定目标。相反,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剧烈的宏观经济波动。有些固定汇率制度是成功的,但是大部分都已经在惊人的危机中结束了,例如墨西哥的比索危机、泰国的泰铢危机、印度尼西亚的卢比危机、俄罗斯的卢布危机和巴西的里亚尔危机。 金融政策无意的或者间接的影响更加复杂,更难以判断。金融政策可能会有深远的影响,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在1994~1995年间,美国、德国和日本试图联手阻止美元对日元和马克的比价下跌。为了扭转美元下跌的局面,这个俗称三国集团(G3)的组织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资金。最后,美元在1995年4月跌到低谷。麻烦的是,当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和他的德国及日本伙伴向世界宣告"强势美元"符合每个国家利益时,亚洲正在积累大规模的债务,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实际上,亚洲国家已经为美元的潜在升值承受着相当大的风险。对本币而言,一旦美元开始升值,亚洲各国的美元债务的严重性就会被明显放大。在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廉价出清方面,外币计价的债务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三国集团的强势美元政策成功地影响了汇率,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应对此后发生的亚洲的金融危机负一定责任。 有时,金融政策会在执行环节出现问题。在1995年罗伯特·鲁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后不久,他就开始采取联合外汇干预措施去支持美元。这场干预一开始,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发表电视讲话,抨击国会中的共和党议员"想使财政赤字爆炸"。一开始美元对马克和日元升值;但在市场领会了总统的讲话之后,美元就开始迅速贬值。当总统指责国会在财政上是不负责任时,人们很难对美元的前景看好。此后,鲁宾的干预显示了更多的是他以前在华尔街职业生涯中学到的货币交易技巧。 1985年,当由法国、西德、英国、日本和美国5个工业化国家组成的五国集团(G5)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联合策划了广场协定来干预外汇市场,以降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时,在执行金融政策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严重的技术错误。广场干预因他们在纽约著名的广场饭店会面而得名,这是自1973年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浮动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第一次大规模地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这次技术错误在于:五国代表没有根据他们的货币市场干预计划,达成一份必要的共同协议(在第二章将具体说明),来协调现行的货币政策。在随后各章我们会看到,1997年的亚洲货币危机在执行金融政策过程中所犯下的严重技术错误更多。 金融政策也可以以资产市场为对象。日本一直致力于阻止政府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在写作本书时,伴随10年的经济停滞,日本政府债券的收益已经创下历史新低。从10年的经济衰退中,当局看到了日本的潜在未来。他们感到,设法提高债券收益应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们积极采取复杂的策略去支持其债券市场,包括运用反常规的办法,即让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在债券流通市场上购买它们自己的债券。金融政策针对资产市场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香港。1998年8月,为了支持本地股市,香港当局破例进行了直接干预。这种做法与香港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堡垒的长期传统显然是相矛盾的。 美联储也因应对美国股市波动的做法而知名。从这一角度来看,适度的(干预)应对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因果断处理了1987年股市下跌的危险局势而备受称赞。格林斯潘向这个国家的银行提供了大量资金,以防止它们切断对经纪人团体的信用贷款。美联储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股市恐慌的恶性传播,而他们没有借助直接稳定股票价格这种出格的做法就达到了目的。 此外,在1998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还毫不迟疑地决定亲自介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事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鼓励(或许可以说是强迫)一群已经借钱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接管这家公司。与此同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多次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幅达75个基点,或0.75%。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就消失了。美联储究竟是缓解还是加剧了这种危机形势还不清楚。但是,给人的印象是,要不是政府的迅速干预,一家私人投资管理基金公司几乎就会毁灭整个国际金融制度。 广义的金融政策分析也许还包含对经济决策所涉及领域的分析。例如,财政政策,包括一个国家实行不同的税法。1997年4月,当日本决定提高它的国民销售税时,它犯了一个决策性错误。当时首相桥本龙太郎的批评者认为,其提高税收的主张应对阻碍日本经济的初步恢复负重大责任。在政治上,提税政策也没有给桥本龙太郎带来多大好处,因为全体选民都非常憎恨他提高税收的政策。他的自由民主党在1998年7月议会选举中惨遭失败。桥本龙太郎承担了责任并迅速辞去了首相职务,但推动提税的财务省的官僚们却依旧稳稳地坐在他们的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