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杨百万在《中国金融》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面临亏损的边缘。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立刻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抛掉国库券的另一个原因是看到当时国库券价格实在太高了,达到120多元,而他手上的国库券成本都在100元以下。 当时上海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交易者寥寥无几。营业部的员工好心地劝他不要买。但杨怀定坚信自己的判断。回头看这段往事时,杨怀定的总结是:“我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就是坚信自己经过分析研究后的判断,而不愿理会证券公司或专业机构的话。”而国内外的股市历史也证明,无数高手死得最惨的案例,都是因为听了外部的消息、建议,没有坚持自己的判断。 他第一次买入的是电真空,也就是现在的广电电子(600602)。电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过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之所以买电真空是因为该公司规定最高红利率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也就是说,买电真空的收益率最差不会低于存银行。杨百万第一次买了3 000股,将近30万元资金投了进去。 当时杨百万的盘算是,如果每股一年能分15元红利的话,一年4万多元,就可以做食利阶层了。那时的工资水平一般是每月100多元,一年才1 000多元。倒也没有想到股票后来会这样大涨。 他当时对营业部的人说,估计利率要调低,所以买点股票放着。结果没多久,利息果然下调了。许多人都传说他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杨百万说:“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读报分析出来的。”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涨到800元。他让助手化整为零不动声色地抛售。抛完后他就带着助手到普陀山旅游了一个月。因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要克制自己,避开这个下跌过程。结果一直跌到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电真空的价格是375元。交易所开业第一天,成交1 000多股,他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后来涨到500多元,他又抛了。他抛后电真空又跌回到370多元。 后来有人到市政府去告状,说杨百万操纵股票价格。杨百万真觉得不理解:“我每股已赚了100多元,总共赚了5万多元了,为什么还不抛?”后来有关部门经调查后为他辟谣。而他则又在370多元时再次分批买进,电真空后来涨到2 500元。 回首沪深两市的第一次牛熊对决,这也是唯一一次在两大交易所成立前出现的大行情,分红派息所产生的盈利效应是最初的导火索,这也提醒后来的投资人,时刻都不要忘记股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回味多空双方的炒作手法,都够疯狂的,深发展10个月近30倍的涨幅,这种力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主管部门的表达手法也是相当直接,涨跌幅度调整、印花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全数上场,只可惜那时候的股民够疯狂,经济学知识也不太够,不像现在,一听“通胀预期”4个字,就开始调整投资策略了。但这种调控手法、这种调控思路,对以后的股市发展意义深远。 中国股市的第一轮大牛市爆炸式地来了、去了,等到1990年年底,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成立了,官方、柜台、黑市、官员、大鳄、散户、意识形态、经济数据、钱袋子、国际、国内……绑在一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最重要的场子。 周小川、王波明、高西庆的设想成真了; 中央领导做出了推进改革的重要决策; 阚治东获得了发展事业的大好平台; 以杨百万为首的万千平民,获得了参与、分享以及失落于资本市场的正规途径; 此时的股市,对于黄光裕、张近东、王亚伟、赵丹阳还是一个相对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