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媒介前言_重新理解媒介前言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营销 > 重新理解媒介 > 前言

重新理解媒介——前言

大众的新秩序 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曾经为这本书的定位感到困惑,内容涉及传播学与社会学,但又跟他们都不太一样,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叉学科,互联网正在驱动一种区别于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全新秩序。这什么是秩序呢? 这是我从小学时代就喜欢经常思考的问题,直到长大,也没有得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直觉上,秩序是有序,无序则没有秩序可言,怎么算是有序呢?排列整齐的队伍与拥挤的地铁车门相比是有序,蓝天上飘着白云与漫天飞沙相比是有序…… 一杯清水是有序的,一把灰土是有序的,把灰土搅和进水中,一滩浑水变得无序了,浑水无序的认知是正确的吗?当我学了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认识到原子、分子的存在,我意识到,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看,浑水与清水和灰土一样,电子围着原子核有序地“运转”着。地球表面,有的地方风平浪静、有的地方飞沙走石,人们甚至无法精确预测往后一小时到底会发生什么,这一切看上去非常无序。可是,当我们放眼到整个太阳系, 太阳和行星们,亿万年来一直有条不紊地转动着。看来,秩序是一种视角,是相对的。当今的社会秩序又怎么样变化呢?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差异日益缩小:不用担心出身卑微就不会成功,也不受组织中陈规陋习的限制,每一个人都有重新塑造自我的机会。一个权力更加平等的时代,不可以也不需要迁怨于他人,甚至,空间与时间也都是平等的,地域没有了分别,时间均匀地流逝。媒体失去了焦点,或者说,没有什么能够理所当然地处在焦点之上, 个体与群体也是平等的,跟一个人打交道和跟一个组织打交道一样方便, 你不用再担心一万个庸人的组织会淹没一名才子的光彩,是金子马上就会 发光,人们无拘无束地做着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一个人的能力完全 取决于他的行为。 当然,这不是一个毫无秩序的自由主义秀场,每个人都需要替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断增长的自由和自律表明,这是一种全新的群体秩序,人们自由地生活,相互依存,我们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接近那个理想的国度。如何理解媒介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呢?机械运动将物体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人来认知和解读,让机械运动能够“指代”时才有了意义。在人看来,这个也叫做目的,人做事常常是有目的的,比如:人饿了,要拿面包吃,面包运动到人的胃里之后,实现的目的就是“饱了”,但如果从另一个人看来,只不过是面包从一个袋子运动到另一个袋子(别人的胃),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是观察者的角度,也就是媒介指代的角度, 电子信号代替机械运动,不过是换一种形式实现“指代”。因为从目的性考量,许多对人文、科学的探讨最后都会归到一个本源问题,如果仅仅按照逻辑规则,追本溯源要有一个相对的起点才有意义,通常以什么为起点呢?科学中的人择原理是一种起点,因为人的存在反过来决定了世界的许多条件,就好比地球表面是无边无际的,找不到尽头,但从看的人来说,他站得位置就是一个起点,是观察的起点。因此,与其说人择原理是起点,还不如说人择原理是观察角度决定的终点。 秩序之所以与宏观、微观的角度有关,说到底,是因为跟人是观察者的主体地位有关。 不过,智能媒介正在打破人与环境的边界,人的定义也被打破,人们以不同形式活动留下的各种智能影子、信息影像,它们是否可以当作人同等看待?以人为本的基础是否还能够成为起点?存在、真实等概念也将被重新改写。媒介是信息传输的基础,是人本的基础,媒介变革也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媒介的技术形态决定了信息的形式,报纸印刷墨字、电视播放影像,墨字、影像是信息在报纸和电视上不同的表现形式,印刷术、广播电视的出现先后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轮到互联网了。 我还为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困惑过,一开始想写成预测式的,比如关于未来的十大预测:公司为什么会消失;一夫一妻式的家庭为什么不复存在;民族国家也将成为过去……这种方式比较惹眼,但我写了一阵子之后放弃了,一方面我虽然写过未来学,但对未来的精确预测是持反对态度的,另一方面,不同领域的预测结果并不能给人全景感,这种既非理论又非实例的形式,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落下笑柄,我还缺乏这样的勇气。 后来,我也想过用案例的形式来表述,过去十年互联网值得写的东西非常多,不过,我更希望这本书是一本帮助建立系统理论思维的书。案例方式虽然好懂,但互联网的时效性确实太快,一两年之后,随着很多业务已经面目全非,案例也就缺乏了理解的基础,案例成书的形式也被放弃了。 最后,为了让这本书成为一本长效书,我选择尽可能回避这些过于当下的内容,包括精确预测和具体案例,回避也便成了遗憾,为了弥补遗憾,我决定将预测和案例在书的发行过程中,通过其他渠道发布出来,如果证明预测或案例对大家理解本书大有帮助,那么将在之后为本书专门出一本附加的案例集。 我们如何使用世界,取决于我们队世界的理解。这就是本书,《重新理解媒介》。谨以此书向麦克卢汉致敬!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重新理解媒介》其他试读目录

• 精彩文摘
• 前言 [当前]